现在最火的淘宝模特是谁?

你可能想不到,是马云。

从人参到榴莲,从新疆到海南,大江南北的中国农民都在镜头前向这位中国最富有的男人发出邀请——马云,快来尝一口。

马云如果都尝一口,应该已经大补得流鼻血了。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1)

今年年初的阿里巴巴技术脱贫大会上,工作人员向马云举起一瓶其貌不扬的果汁:“这是沙棘果汁,来自蚂蚁森林。”

马云痛快地尝了一口。

这一口让蚂蚁森林的沙棘果汁脱销,也让各大农户嗅到了一丝商机。

如果马云知道自己会因为这一口被做成带货广告牌,也许会像王境泽一样反悔。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2)

但是当时,他只记得那一口入喉的酸甜,像极了爱情。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3)

马云这一口,本来只是给自家蚂蚁森林带货,却无意间给了所有中国果农一个顺竿爬的机会。

这个奇葩的营销闹剧背后,藏着一连串问题的答案:

为什么城市里总感慨没有“水果自由”?

为什么农村又总是犯愁“水果滞销救救我”?

为什么中国农民起早贪黑地工作,却过得这么苦?

1

你们见过像大米一样便宜的芒果吗?

那天下午,我们工作群里有人分享了一个链接,说由于京东的BUG,满减优惠券能够减两次,原价330的芒果只要31.9就能买到!

那一个下午,我们全办公室都被暴富的狂热冲昏了头脑,匆匆下了单。

我们甚至开始同情京东程序员:出了这么大差错,他的饭碗不保了吧?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4)

过了整整一天,我们才开始后怕:在这个苹果都要卖到10块钱一斤的世道,竟然还有30块9斤的芒果?

难道,全是挤压的坏果烂果?难道,商家故意缺斤短两?

但是我也想通了:反正就三十块的东西,大不了就扔了呗。

但是拿到手的那一刻,我真的震惊了:全是黄澄澄的贵妃芒,沉甸甸一箱几乎没有坏果。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5)

图:我用这箱芒果做的水果捞

我竟然薅到京东这么大的羊毛?

就在我欣喜若狂的时候,乌鸦校尉突然泼了我一盆冷水:“我怎么感觉……某宝和并夕夕上的芒果,跟你的价钱差不多啊?”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6)

那一刻,我的世界是灰色的。

后来我才发现,这些电商平台上的水果,其实都很便宜。满减加上优惠券,跟白送也没差多少了。

但我还是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好的芒果,果农会舍得白送呢?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7)

我这才知道,水果这一行的水有多深。

超市里九块钱一斤的芒果,田间地头的收购价,往往只有两三块钱一斤,碰上去年这种行情不好的时候,跌到七毛钱一斤都没人买。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8)

还有陕西省周至县的李子。

就在去年,客商们还会以每斤1.5元来收购,可是今年,就算是7毛一斤都无人问津。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9)

就连北方难得一见的高档水果荔枝,也经常遭遇烂大街的尴尬处境。

今年八月,荔枝收购价跌到了五毛钱一斤,果农宁愿把成筐的果子踩烂,或者让果子在树上烂掉也不去摘。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10)

果农们怕丰收。因为一丰收,就意味着自己的果子卖不上价钱。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果农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对采购商没有议价能力。

也许你想问:办农家乐呢?采摘节呢?

想要在采摘节赢,是要看出身的。那些长在路边、交通便利的果园,才有做采摘的潜力。深处人迹罕至的村子,是没法通过采摘项目改变命运的。

似乎,冥冥中总有一双手在默默操纵着农户们的命运,他们付出了最大的辛劳,却只能无能为力地承担着命运的不公。

果农们有多卑微,只要搜一搜某宝和并夕夕上的“水果产地直销”就知道。他们用低廉得难以想象的价钱,在往外白送。

而网店,已经是他们最赚钱的销售渠道之一了。

以某宝为例,开店前1000元的保证金,开店之后,信誉在1钻以上的网铺每个月只需要再交50元。再加上一些运费、包装费用,就能把水果卖价提上一倍——别笑,三五块钱的芒果对你来说是白捡,对果农来说已经是好行情了。

果农们想要真正地把握自己的命运,必须搭上电商这趟顺风车。

2

中国电商史上最感人的一幕,也许是一群贫困县的县长排队出现在了淘宝直播间。

为了展示自家梨膏的润喉功效,安徽省砀山县的朱明春县长当场来了一首《我的中国心》,唱完还不忘再安利一波:

“我嗓音这么清亮,就是喝梨膏喝的!”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11)

图:朱明春(左二)

“《本草纲目》里面提了,梨子可润肺、清心、降火。”‘果中甘露子,药中圣醍醐’。”“我们的每份梨膏,都要用20到30斤的梨子去熬制。”

朱明春滔滔不绝地说着。

他的身边是淘宝第一主播薇娅,曾经2小时砍下2.67亿的金牌销售。

可是她在朱县长旁边连一句话都插不上,只能默默喝着梨膏。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12)

朱县长还说:

“新鲜采摘的油桃是脆的、香的、甜的,如果放两天就会软一些,是水蜜桃的口感,如果喜欢脆的,我们现在可以发货。”

为了亲身示范,他干脆一口咬了下去——水滋滋的声音令人牙酸。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13)

在直播间手舞足蹈安利时,他手上还举着的,是自己吃剩的半个油桃。

和薇娅说再见时,朱县长放不下的,竟然还是那颗桃。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14)

那一个晚上,这款梨膏最终达成了线上成交22443单,成交金额72.45万元的小成就。

而光是2018年一年,朱县长就参加了4次淘宝直播活动,巅峰战绩是1分钟卖出3吨梨。

在这一年,砀山县实现了257万元的总营收,脱贫4万多户,贫困发生率降到了0.8%。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15)

像朱县长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四川省古蔺县县长陈廷俊,在抖音上宣传自己县的脆红李,光是这一项,就在10天内,帮助古蔺县卖出脆红李30万斤。

河北省阜平县副县长雷伯勇,通过快手短视频,打响了阜平县脆枣的名号。直播仅仅一个小时,就成功解决了脆枣11万袋的库存,带来了113万多元的销售额。

为了推广电商,这些县长不得不从种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开始。

村里的青壮年多外出打工,留守的老人对电商不感兴趣。为了普及电商知识,县、乡干部们必须得“送脸盆送毛巾”,挨家挨户劝村民们参加培训。

老人不用微信,就派人手把手教;没有4G,就跑到深山里架天线。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16)

他们努力,是因为他们吃过没有品牌的亏。明明是比别人品质更好,却只能委屈地卖一样的价钱,被迫和别人的低端产品打价格战。

想要打开销路,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就像一提到口红就想到李佳琦——如果有一天,一提到梨子,我们就能想到朱县长、想到砀山,那他们就再也不愁销路了。

因为梨子有成千上万种,而【砀山梨】这个品牌却是独一无二的。独一无二,意味着永远有人买单。

不过,县长毕竟还是县长,不可能做真的网红。想要做真正的大品牌,砀山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培育品牌上,朱县长还是要向专业网红低头。

3

油管上最火的中国网红,是一个穿着古装做菜的农村姑娘。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17)

她叫李子柒。

粉丝订阅量破500万,评星等级指数5颗星,视频平均观看量782万

李子柒行走天下,凭的就是一个“古风式DIY”

无论是按古法工序做菜、做胭脂、纳鞋底,还是自己打造秋千、竹床和小桥。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18)

她曾经以一己之力,完成了秋千制作的全过程。

从最基础的搭秋千架开始,李子柒自己动手锯了近10根木头。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19)

还用了古代木匠用来打直线的器具——墨斗来量直线。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20)

在搭建秋千时,也采用的是古代的榫卯结构。这种凹凸连接的支撑方式,比一般的建筑结构更结实。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21)

靠着这种结构,搭建完了秋千的主体结构。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22)

李子柒还给秋千抛光,刷了防腐的油漆。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23)

为了能让秋千也遮风避雨,还用竹子给秋千做了一个顶,披上了蓑草。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24)

顶部用的竹子也是李子柒一根根砍回来的。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25)

甚至以一己之力搬来了一个沙发做吊床。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26)

她还给秋千做了一个纱幔。做完最后这道工序,一个完美的田园风全木式秋千就完工了。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27)

李子柒做起菜来更厉害,连食材都是亲自种的。

为了做麻婆豆腐,她种了一片黄豆。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28)

从地里摘回来后,剥壳、研磨成生豆浆。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29)

接下来煮沸、过滤,把豆渣和豆浆分离。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30)

然后再进行点浆,用卤水将煮好的豆浆进行凝固。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31)

凝固后就是这种豆腐花啦,盖上包布,用大石头压出水分,静静等待豆腐成型。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32)

最后切块下锅,香喷喷的麻婆豆腐就完成了。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33)

除此之外,四月枇杷成熟,李子柒会从树上采来枇杷酿酒。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34)

七夕时,会做“巧果”。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35)

中秋节,做苏式鲜肉月饼。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36)

九月酿桂花酒。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37)

入冬则腌制腊肉、香肠和鱼鲞。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38)

有人说,她不是在卖美食,而是在卖生活方式。从某种程度上,她既代表了中国文化,又代表了田园牧歌式的新农村。

在神秘的文化解读下,#李子柒#这三个字,成了响当当的招牌。

2018年李子柒开设了自己的淘宝店铺,开店之初就吸引了75万粉丝,开业6天销售额破千万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39)

去年七夕和故宫出的联名款“苏造酱”,上线当日就卖出15万瓶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40)

李子柒成功了,可问题来了,广大果农们要怎么样向李子柒看齐呢?

难道要所有的果农也都去穿古装做菜吗?

所以,李子捌、李子玖们没火,一个百香姐的土气网红却火了。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41)

百香姐的路线,是原汁原味的“村播”。

她懂得百香果的一万种新奇的吃法:加蜂蜜、配酸奶、兑养乐多……还发明了百香果蒸鸡蛋、百香果浇凤爪。

她会和每一个看直播的人搞好关系,对亲切地喊“宝宝”。

“宝宝们,下午好,我是江西寻乌的百香姐,你看我们的百香果又大又红,尝一个好香……”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42)

她还是最早发出“马云来尝一口”挑战的人。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43)

来自广西灵山的巧妇九妹,是另一个朴实的农村大姐。

她平时直播干农活、做菜,全部无滤镜,还自带超萌的广西普通发。

既然不能做精致的李子柒,那么可以做一个接地气版的李子柒。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44)

在九妹的视频中,每天都特别欢乐。比如,今天去老表家帮忙杀鸡。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45)

泥萌们看介个鸡,小小的一几,已经很nǎo了

明天想次火龙果,就去树上摘新鲜的。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46)

介个系红yòu的火龙果

后天带领大家伙们去池塘搞钓鱼比赛。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47)

他萌还木有装到鱼niào我都钓到了

挖掘了个人特色的她们,没做第二个李子柒,却成了独一无二的她们。

做淘宝直播的三年里,百香姐前后共卖出了10万斤的百香果。除了自己家的,寻乌县4个乡镇、30个多村、2200多农户的果园也都被百香姐给“卖了”。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48)

去年7月九妹也帮老乡卖了15万斤滞销的芒果,不到24小时就销售一空。

整个2018年,九妹就帮乡亲们卖掉了近800吨的水果,销售额超过1500万元。

帮助乡亲们发家致富的九妹还有了自己的品牌。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49)

李子柒、百香姐和九妹,三个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的农村网红,其实秘诀只有一个:走只有自己才能走的路。

从小因为家庭原因,李子柒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身为乡厨的爷爷也会给李子柒讲一些做菜的小窍门,还没有灶台高的时候就学会了生火做饭。

李子柒也做过DJ,学过拍照摄影,颜值身材也驾驭得了古风汉服。

可以说,比她会做农活的没她美,比她更美的不会做农活。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50)

而百香姐也一样,之所以能够卖得动那么大量的百香果,不止在于她的能说会道,百香姐是真正的会种也会卖。

家里有160亩的百香果种植地,整个寻乌县有5万亩,百香果结果快,果期又长,所以货源上充足有保障。

同时,她深谙百香果的“奇葩”属性,作为一种水果不仅可以吃还可以混搭其他食品。而且百香果分量轻,但是果壳硬,非常适合电商物流。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51)

九妹更是抓住了自己接地气的一面,标准的广西普通话也自带了很多梗。

同时,九妹的优势也在于她的家乡。

广西灵山,一年四季都产水果,从荔枝、龙眼、百香果、皇帝柑,基本上每个季节都有,家家户户都种。

有稳定的货源,懂水果种植的相关知识,九妹带起货来自然比别人硬气。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52)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走李子柒的路线,但是你可以找到自己的特色。

学我者生,像我者死

尾声

网上流传一种说法,说中国人有一项“种族天赋”,就是——种地

只要一个地方有土,中国人就能在上面种出庄稼。

有中国大妈,陪儿子去美国留学,在耶鲁大学的校园里种地。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53)

袁隆平的团队,在迪拜的沙漠,种出了盐碱稻。

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

诸葛亮卧龙南阳躬耕陇田,也就是说,他在种地。

陶渊明不喜欢当官,就辞了官归隐,也就是说,他去种地了。

可能从有中国人开始,我们就是一个热爱种地的民族。

但是农民这个身份,到了今天,却不一样了。

如今的我们,对农村的印象,是落后;对农民的印象,是贫穷。

我们谈到“农民”,脑海里浮现的是这样的形象——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54)

即使他们丰收的时候,也不过是这样的形象——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55)

全中国的农民那么多,他们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人生,为什么他们永远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相,为什么他们只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相?

所以,虽然我不是李子柒的粉丝,但是我感激她。

她让全世界知道,也让很多中国人知道,我们中国的农民,也能长成这样——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56)

当他们丰收时,长成这样——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57)

我觉得很有意思。

这两种“农民”之间,究竟隔着什么?

说小一点,他们隔着的,是自己的品牌

说大一点,他们隔着的,是现代化的销售管理方式,和对中国农村文化的独特解读。

过去,农村总是和贫困这个词联系在一起,让人觉得老土,没有希望。

但当你跳出“种地”这件事本身,你就会发现,农业,才是真正的刚需,真正的万亿产业,真正的独角兽摇篮。

而互联网的基因,正在开始深刻地改变着这个古老的产业。

也许有一天,也终将深刻地改变农村与“贫困”,这一对让人悲哀的连结。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58)

最好看的当季水果:吃不起的群众vs卖不出的果农(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