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中心 杭州师范大学

一以贯之的努力

不得懈怠的人生
获校三好学生
获校十佳团干部
获校优秀团干部

两次获得浙江省政府奖学金

多次获得校奖学金
多次获得计算机各类学科竞赛奖项

成功保研上海交通大学

19年获得马云卓越师范生奖

她是来自国服计算机161的陈乐依

上海交大跨专业保研(绩点4.0保研上海交大)(1)

求知求识,服务集体

谈及校园生活,陈乐依说到,16年,刚进入大学的她,对万事万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每一届的新生不外如是,只是许多人止步于驻足观赏,许多人心有憧憬然望而却步。而她坦然道:“当然不只是期待与憧憬,我也想有所作为。

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她上课时总是坐在前排认真听讲记笔记,也加入了多媒体竞赛实验室,参加了很多微课类制作比赛,同时也积极参与班委竞选,担任了团支书一职。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她将左拉的这句名言铭记在心,并无时无刻不在实践着它,脚踏实地,探索未知的美丽。

上海交大跨专业保研(绩点4.0保研上海交大)(2)

刚进入大学,很多同学就从高三紧张的节奏中松弛下来。从前十多年里师长们安慰,诸如“到了大学,你就可以……”的种种说法在一朝之间生发,大家都纷纷开始寻觅并投入到自己理想中的大学生活:逛街购物,吃吃喝喝,打打游戏,谈谈恋爱……然而学生最为本质的任务不该被忽略,甚至,这四年的学习生活可能比之前多年的付出更重要。对此,陈乐依说:“我从不认为进入大学之后就可以完全放松,不重视我们最本质的任务——学习。”她没有制定很高大上的目标,而是切切实实地将目标定在当下和眼前,每学期她都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专业第一的成绩。而在自我鞭策及良好的竞争环境下,她最终都实现了自己的这些小目标。

现在她以平均4.09的高绩点,专业第一的成绩毕业,并保研上海交通大学。

当问到陈乐依在平时的学习中有何诀窍时,她回答,学习的动机和方法都很重要。学习动机是指例如当她很喜欢或者想努力学好某一门课时,她一定会提早去坐在一二排,上课打起精神认真听老师讲解,并且认真记笔记,遇到上课没有明白的地方或不会的问题,下课一定会去请教老师,直到清楚为止。她认为良好的学习动机是学好的前提,再是学习方法,每个人都要有适用于自己的独特学习方法,说是诀窍不如说是学会如何去理解、应用知识。她举了个例子,她在学习高数时,会先将书本的知识梳理理解一遍,然后再通过做题来逆向学习书本知识,实现双向理解。这是属于并适用于陈乐依的学习方法,每个人也都应该找到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恪守学生本职,求知求识不懈努力之外,陈乐依还连任了四年的班团。

上海交大跨专业保研(绩点4.0保研上海交大)(3)

2018年五四红旗团支部评选(左七为陈乐依)


今年是陈乐依连任团支书的第四年,团支书是一个班级中最为繁忙的职务之一,很难想象在她繁忙的学习与竞赛生活中仍坚持并很好地完成了团支书工作。很多人会问她,为什么要坚持下去,陈乐依都会回答:“我的身上好像有一种责任感,继续为支部做贡献,带领同学们一起前进,让我们的集体更加优秀。”当然,努力终究会被看见,陈乐依获得了多次优秀共青团干部、十佳团干部、优秀班干部的荣誉,她们的班级也获得了杭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团支部、杭州师范大学五四红旗团支部以及杭州师范大学先进团支部等多个荣誉称号。


参与学科竞赛,钻研不息

对计算机学子来说,各类学科竞赛从大一起就围绕着我们——计算机设计大赛、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多媒体作品设计大赛、CTF、ACM……竞赛种类有很多,陈乐依最终选择了自己感兴趣并擅长的方向——多媒体设计与实用类软件设计,随后便为之不断努力。

学科竞赛一直是她大学生活的重头戏,前前后后、大大小小的竞赛她一共参加过10次左右。她说这虽不算多,但每次竞赛着实给了她很多宝贵的学习机会。大一刚开始她就加入了多媒体竞赛实验室,希望学习有关视频制作的技能。在实验室老师的指导下,陈乐依开始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上海交大跨专业保研(绩点4.0保研上海交大)(4)

2017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左一为陈乐依)

“微课制作其实是一个很耗时间和精力的事情,也无法很快知道制作的结果,但在过程中你会了解到很多前沿的知识,会去了解学习如何巧妙地设计教学过程,使整个课程有趣又简单,吸引他人的目光,这也正是这项竞赛的目的所在。”说到这里,陈乐依回忆,在制作《Arduino编程之探测能手超声波》这个作品时,她们基于STEAM教学理念,将科学原理讲解和综合技术实践相结合,让知识从理论走向应用与实践创新,最终以较高的完成度完成了整个作品。

而每个竞赛活动基本都是团队合作设计,历时几月,提出主题,设计方案,在这个过程中,问题不断出现,整个团队再为解决问题而疯狂头脑风暴,正是这样的不懈坚持,她和她的团队成员们才能最终获得令自己满意的结果。

上海交大跨专业保研(绩点4.0保研上海交大)(5)

浙江省第十七届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合影

在备战微课类制作竞赛时,她不仅仅学习到了制作视频的一些软件的使用技巧,也学会了如何设计教学活动。

制作微课的一个大难点就在于它的教学设计。在制作《Arduino编程之探测能手超声波》这个微课时,她们希望设计一个具有代表性,能体现STEAM教育思想,又有生活实用性的案例,经过多种选择和尝试确定了Arduino编程应用超声波的主题。为了达到预期目标,她们首先自学了电子元器件编程的相关知识,之后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上网搜集资料,最终设计了“测试倒车雷达”这一案例。在案例素材的准备中,为使倒车雷达的展现效果最佳,整个团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不断对代码和数据进行调试。

上海交大跨专业保研(绩点4.0保研上海交大)(6)

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留影(左一为陈乐依)

困难不仅于此,因为她们希望用最为简单易懂的方式来介绍用电子元器件实现的倒车雷达,为使学习者入门,其中的操作演示是必不可少的。而在管脚连接和可视化编程部分,如何以最简单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成了团队继续操作的最大难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她们对微课思路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调整和提炼,最终形成成品中问题情境建构、知识原理讲解和操作演示相结合的教学设计。

陈乐依在几次参与学科竞赛的尝试中,多次获得中国计算机设计大赛(微课类)二等奖,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二等奖,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二等等多个奖项。

忐忑着也坚定着,保研上交

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大四生活时,也许所有人都或多或少会感到迷茫和无措,无法坚定自己的方向,无法完全信任自己,选择重大而繁多——保研还是就业?读什么专业?考哪所学校?我可以做到吗?同学们眼中优秀的、似乎永远有着明确方向的陈乐依也是从这样的迷茫中走过来的。她说,尽管之前大学三年过得很充实,也成功地一步一步达成了自己定下的每个小目标,但当她面对未来的选择时,仍然有诸多踟蹰与忧虑。虽然在大三开始时她就决定要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学位。但究竟是读什么专业、去什么学校、是否有自信能考上,都并无定论,这些都一直是困扰着她的问题。

为了给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同时解决自己的困惑,她鼓起勇气,在假期的空暇参加了三所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夏令营活动,一个人在半个月内走过了上海、武汉、北京这三座城市,也小小地体会了一番各地的人情美景。“我十分庆幸自己参与了这些活动,活动过程中我不仅和对方学校的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还交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并在与他们的互动中获得了鼓励与理解,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内心。

上海交大跨专业保研(绩点4.0保研上海交大)(7)

北京师范大学夏令营期间留影(左三为陈乐依)

聊到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夏令营经历,陈乐依说上交的夏令营时间其实很短,严格意义上来说就是一次选拔考试。第一天下午报道,晚上笔试,第二天面试,第三天上午就结束了夏令营。这期间最幸运的就是结识了一群非常优秀的伙伴,他们来自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天津大学……在与这帮优秀的伙伴的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待人接物的友好温和与谈吐之中独有的涵养给陈乐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让我更加想努力向这群优秀的人靠拢”

保研是艰难的。她坦言,在一开始其实对保研并不寄很大希望,因此做着保研和考研的两手准备。然而两者兼顾是存在矛盾的,考研需要看很多专业书,尤其她所选择的教育学方向,背诵记忆要花去很多时间,而同时她也要为保研做准备,为报名的多个夏令营活动准备完善的资料,这前前后后花去了她半个月的时间,这无疑是影响她的考研打算的。所有的这些决定矛盾而仓促又令人疲惫忙碌,她内心忐忑,但行动毫不懈怠,坚定地完成了自己所做的每一个决定。

这些经历都丰富了陈乐依的人生,让她看到了更加宽广的世界,也看到了拥有着无限可能的自己,使她更想丰满自己的羽翼,以他人为榜样,激励自己不断前行,不只仅坐在路边为他人的精彩鼓掌,也有自己的所行所为,为成为更加优秀的人而努力。

最后,陈乐依希望告诉现在或迷茫或懵懂的学弟学妹们:“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追求,希望大家能够在追逐的路上保持初心,脚踏实地,自信阳光地面对一切困难。

坚持奋斗,不懈追求,不用华丽言语夸赞山河远方,而用切实行动丈量每一寸土地。

恰如谢觉哉所说:“最好不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幻想什么,而要在旭日东升的时候即投入工作。

脚踏实地之后,仰望星空

陈乐依仍在用她的一言一行

实践着人人口中念颂的名言警句


HZNU融媒体-官微中心

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文字:李 妍 制图:李亦雯

排版:方 欣 责编:田 盛

出品:校党委宣传部 HZNU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