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关香,临沭县蛟龙镇政府一名普通的职工。她看起来有点瘦弱,说话和风细雨,笑起来恬静嫣然,就是这样的一名普通职工,了解她的人都会对她暗暗竖起大拇指。这并不是因为她的外表令人称赞,而是因为她的孝心比外表更美。都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多年来,她像亲生女儿一样悉心照顾公婆的事迹,感动着周围的人们,她的执着、善良和勤劳,诠释了中华儿女孝老爱亲的美好品德。

身边孝老爱亲的感人故事(临沭好人孝老爱亲杨关香)(1)

孝心不在穷与富

她和丈夫自由恋爱走到一起,并于1996年结婚,公婆家生活在农村,有6个孩子,本来就很贫穷。因此,她和丈夫婚后经济条件也十分拮据。经济进入低谷的时候,正是家里买楼房的时候,那时家中没有余钱,两边的父母没有资助,一分一文都是跟亲朋借来的,光是还钱就还了十年。这样的艰苦条件,她从来没有在丈夫面前抱怨过公婆,也从不在双方父母面前诉苦,因为她理解丈夫,必须与他同甘共苦。她也理解,绝不让他们为自己感到为难。每次无论是回娘家,还是回婆家,她都要给两边的父母买东西,要知道这些钱都是她省吃俭用攒下来的。每到过年的时候,还都要给两边的父母过节钱,有时候给完父母过节的钱,自己却身无分文了。

十年中,她精打细算,一年都不舍得买一件像样的衣服,即便是如此,她和丈夫依然感情深厚,一起谈理想,谈生活,在工作上互相鼓劲,共同进步。她坚信“家和万事兴”是一条人间大道,她相信所有的困难都会过去。

如今,困难的日子早已过去,每当她和丈夫回想起以前日子的时候,微笑的脸上常常会伴着泪花。

不敬不顺不是孝

在杨关香看来,父母不但生育了我们,而且养育了我们。孝敬父母天经地义,但孝敬父母不能简单地以给父母买了多少东西,给过多少钱来衡量,缺少尊敬和顺从的孝心,这些东西只是嗟来之食。

刚有了儿子的头几年,每当过年的时候,公婆都想让她和丈夫带孙子回农村过年。由于家中取暖条件差,天太冷,丈夫不想回农村,想把父母接到城里过。可是,一来他们老两口对城里的生活不习惯,二来家里养的牲畜无人照料也不行,所以死活就是不答应。丈夫对这件事很恼火,这个时候,杨关香对丈夫说:“孝顺孝顺,这多大一点事啊,我们都年轻冷点就冷点呗,咱若不回家过年,老人该多冷清呀,咱得顺着他们,不能因为这点小事让公婆不愉快!”。

类似这样的小事情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事情不大,可在杨关香的眼里可不小,她觉得当晚辈和长辈思想上有冲突的时候,不管你有什么理由,都不应该顶撞他们,应该顺着他们来,这是晚辈对长辈起码的尊重。实在无法接受的应该换个方式与他们进行沟通,你只要方式方法对,就没有难以解决的矛盾。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她用这样的方法来处理问题,不但迎来了公婆对她的尊重,也迎来了丈夫、妯娌、姑姐对她的尊重,自从她嫁到婆家25年来,从未跟公婆红过脸,妯娌之间,姑姐之间也相处的十分融洽。其乐融融一大家人,连续多年被评为“五好家庭”。

我的命中又多了一个女儿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7年婆婆被检查出了胆管癌,相隔不久公公又被检查出了障碍性贫血。这对一个农村家庭而言,如同晴天霹雳。一时间在县人民医院的病床上,两位老人一个住在5楼,一个住在2楼,整个大家庭笼罩在一片阴云里。当时,摆在面前的主要有两个大困难,一是住院陪护问题,一是住院的花费问题。面对这两个困难,丈夫犯了愁,成天唉声叹气。杨关香一边安慰丈夫,一边在上班之余尽可能多得到医院陪护老人,给老人做可口的饭菜,陪他们说说话,缓解他们的精神压力。在她的带动下,丈夫逐渐走出了阴影,勇敢地迎接着生活的挑战。当时的医疗费每天都是几千元计,不但数量大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6个子女中,只有自己和丈夫有公职,其他人都在家务农,经济条件有好有坏。丈夫当时的压力很大,平时爱说爱笑的他,也陷入了沉默当中——是啊,这无法估算的医疗费由谁来承担啊?丈夫是家中的老小,本来可以一言不发,听哥哥姐姐的安排就是,可是这个时候,只有自己的经济条件最好,如果不挺身而出,谁还能救这个家庭呢?从丈夫的沉默中杨关香读出了丈夫的心事,她安慰丈夫:“当下不是考虑钱的问题,救命才要紧,钱没了还可以再挣,人没了有钱还有啥用?哥哥姐姐家的条件差,我们就得先顶上去!”一席话说得丈夫热血沸腾。

钱的问题暂时解决了,可是在婆婆要不要动手术的问题上六个家庭又出现了分歧,6家人当中,有坚持保守治疗的,有支持动手术的。这个时候杨关香偷偷找到了医生,医生告诉她,如果保守治疗,病人后期痛苦大,而且只能活3个月左右,如果动手术,可以活半年左右,但需要一笔高昂的手术费用,但后期痛苦小。杨关香自己以前得过一场大病,她知道疾病给人带来的痛苦有多大,她最大的希望就是不想让婆婆在痛苦中走完最后一程。在她的耐心劝导下,六个家庭最后达成了一致意见,最后还是给婆婆动了手术,手术很成功,手术后经过家人的悉心照料,婆婆比医生的预期多活了一年半,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杨关香珍惜着她跟婆婆在一起的每一个日子,悉心照料着她的饮食起居,婆婆临走的时候对身边的亲人无限深情地说道:“我的命中又多了一个女儿!”

这样的好儿媳真不多见

送走了婆婆,谁知道,由于老伴去世,再加上自身有病,本来身体健壮的公公生活已不能完全自理了——一日三餐必须有人做给他吃。六个家庭一商量决定轮流照顾,一家照顾两天。别看这两天,对于其他五家好说,因为他们时间自己说了算,不存在请假的问题,而自己和丈夫都有工作单位,总不能老是请假吧,于是她就跟丈夫商量,每次轮到她家值班时,中午饭她从单位回家照顾公公,丈夫回家做饭给孩子吃,下午下班以后丈夫再回家照顾父亲,等到第二天早上吃过在饭后再去单位上班。平时还好,有时候,丈夫到外地出发或者单位工作特别忙的时候,杨关香只能一天里单位老家两头跑,晚上住在老家,儿子的吃饭问题根本就顾不上了…儿子的吃饭,她可以顾不上也可以马马虎虎,公公的饭她可从不马虎,为了给公公补身体她时常给他买羊肉汤,炖排骨汤,为了防止公公便秘,她专门给公公做菠菜鸡蛋汤,公公胃口不好的时候,她还专门做了他喜爱的渣豆腐…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三年过去了,三年里无论风霜雪雨,她在不知疲倦地坚持着。

如果说,照顾公公吃饭问题只是一副重担的一头。那么,公公的看病问题则这副重担的另一头。由于他的骨髓自身造血功能低下,身体血液中的红细胞严重缺乏,为了维持生命,只好每隔一定时间到县人民医院去输血,来补充体内的红细胞,否则,很快就会因为缺血导致脑死亡,甚至危及生命。公公每隔1-2个月,就要到县人民医院住院输一次血,每次住院3-4天。老家到县医院有40里路,每次住院出院的时候都要车接车送,考虑到其他家庭的条件差,夫妻两个毅然承担了所有的接送任务,一接就是三年。有一次,丈夫出发,杨关香接到姑姐打来的电话,说公公不行了,她赶紧请假准备开车带她到医院,那是一个能见度不足5米的大雾天,杨关香心里急,为了超车差点与一辆对头车相撞,如今想起当日的情景,还心有余悸。2020年,临沭迎来了一场多年不见的大雪寒潮天气,冰雪封了道路,路上很少有车辆跑了。那期间,正在县人民医院住院的公公要出院了,当时丈夫正在忙于上级检查工作,实在抽不开身,杨关香硬着头皮去接病人回家,一路上小心翼翼,时速才开到30公里,结果在一个拐弯的地方差一点就掉进了路沟……尽管六个家庭轮流看护也做了分工,但是由于丈夫工作原因,看护病人的活常常要落在她一个人的身上,每当这个时候,杨关香没有怨言,在医院洗衣、打饭、倒水、倒尿她从不嫌弃,不少病人误认为她这是女儿照顾老爸,当得知她是儿媳以后,对她的所作所为由衷赞叹。有一次,一位公安部门的退休老干部和公公住在一个病房,亲眼目睹了杨关香的举动后,激动地说:“这样的好儿媳真不多见!”

一个人做一件有孝心的事并不难,难的是能够长年累月这么做,不仅要付出时间、财力和精力的代价,还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孝心。杨关香面对家庭的困难,不抛弃,不放弃,把好媳妇的美德,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的平凡而又平淡的点滴的生活中,最大限度地传承下去,用真心待人,以挚情爱人,用大爱诠释孝道,以行动营造佳话。

编辑:刘杰 刘晓倩 王秀秀

身边孝老爱亲的感人故事(临沭好人孝老爱亲杨关香)(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