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车马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科学家的爱情
科学家的爱情是什么样的?
从电视剧《功勋》中的屠呦呦和李廷钊来看,他们的情话是“我想当你的小白鼠。”
当屠呦呦需要试药的志愿者时,丈夫李廷钊第一个说,我来。
科学家的爱,充满了懂得与疼惜。
“即使是神,也会有血有肉的,常年奔跑在野外,会受伤也会生病,比如病毒性肝炎。”因为搞科研而生了病的屠呦呦不好意思地笑了。
科学家的爱,是你有你的世界,我可以存在于你的世界之外,在世俗里稳稳地接住你。
李廷钊在生活里稳稳地照顾着屠呦呦,气馁时鼓励,迷茫时开导;
屠呦呦想到提取青蒿的关键点是“精准控温”,也来源于丈夫的一句话。也包括她无暇顾及的女儿和父母,他理解她的歉疚和无奈。
科学家的过日子也有调皮,幽默就是最不起眼的高级。屠呦呦生气了李廷钊拿捏其道,“你睡床上,我睡床底下。”
《功勋》里的他们,是一对在生活中相濡以沫的灵魂伴侣。在人生无数中境遇里,他们相伴走过,我们才知道真正的爱,不是索取而是付出。
科学家的修行
《功勋》用艺术的视角讲述了屠呦呦的故事,即一个女科学家的修行有多难。我们跟着周迅,路过了提取青蒿素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
《功勋》中塑造的屠呦呦是个这般性情:各色。
她常常边想科研,边和别人擦肩而过,哪怕那人叫她也不一定听得见。她身上有一种“痴”,带着激情与投入,也就有了与世俗的不相融和对抗。
她聊天语死早,如很多科研学者一般不善人际。
她对真理执著,当她发现初始研究方向不对头时,断然放弃。军代表以为是她不愿意努力,看了她嘴上的燎泡却懂了,她比谁都心急。
屠呦呦科研路上的“柳暗花明”来自于她翻阅了几千个治疗疟疾的药方,从中发现了一味反复出现的药——青蒿。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灵感,她觉得青蒿或许是破除一切僵局的关键。
因为新发现,她被上级授予一间实验室和几名助手,开始攻克青蒿的秘密。在这其中遇上的失败不计其数,科研仿佛就是由失败组成的。
《功勋》中有两次格外令人印象深刻:
第一次是在他们认为研究大获成功,喜悦地准备向上级报批时,因为团队中一个人不慎在实验室中使用了吹风机,温度使乙醚燃烧,所有的研究结果化为灰烬。
周迅饰演的屠呦呦和伙伴站在烧得黢黑的房间里,每个人都像被命运闷头打个一棍。周迅的表演润物无声,她眼中凝着的泪始终没有落下一滴,因为这时她的使命是令所有人振作起来。
凝泪却不落泪,也成为哭戏的一个标准示范。
“火灾对我们是一个提醒,提醒我们对青蒿的提取工艺和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有漏洞的。”几年的心血没有白费,他们抢救出了核心资料,他们一定还能成功第二次。
第二处是屠呦呦提取的青蒿素必须得到行业大牛的认证,而在狗狗试验的过程中,它们却相继因为肾衰而死去,这让人不由得怀疑药物的副作用。
有人说,也许是因为这一批动物的年纪较大,建议必须开展一次新的动物试验。此时的屠呦呦如同疯魔,实验室被烧毁让她提心吊胆,这次试验让她精神高度紧张。有一天她在梦里梦到出了状况,凌晨四点钟惊醒,便要去实验室看一眼,没有公交便步行去。
这时的屠呦呦就像“不悟道不起于座”的修道人,满天的寂寞和希望都是她一个人的。
在实验室的门前,她踟躇了片刻才推门进去,用手敲动关着动物的铁笼子,它们被她逐个唤醒。试验成功了,她疯狂地落泪。
在荧幕前的人很难不会这样的精神打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屠呦呦正是说“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人。但对真理的追求却不会脱离“人”性,《功勋》、周迅对屠呦呦的刻画中体现着人味。
她在丈夫面前说不了谎话。研究被暂停,患病养身体,她耐不住这份寂寞。谎称自己出门去拿诊疗单,去单位领工资,实则:没去医院、工资忘了、因为听说项目又“活了”。
科研人连寂寞也是可爱的。
《功勋》里屠呦呦的人味还体现:在科研与家人这碗水,即使是她也不能端平。
满心搞研究,父母提前来信到家里住了两个星期,她却两个星期都没有回过家,父母也不愿意打扰。
无暇照顾女儿,给女儿买的鞋子鞋号是错的,女儿却不愿意再让妈妈拿走,因为很珍贵。周迅抱着小女儿说,“妈妈对不起你啊。”
她对科研全情投入,以至于忽略了父母、孩子、丈夫,但谁都愿意成全她的赤诚。
女儿在她背上对她说,“你是好妈妈。”一个女科学家的甜与苦,尽在此处了。
《功勋》里的屠呦呦是有灵魂感的,她是很多科研工作者的缩影,她们度过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周迅的表演也是有灵魂的,哪怕面容不像身形不类,但透过这个角色我们得以望见那个世界。
“追求科学和真理的人,是永远不会老的。”
图片来源
新浪微博 / 豆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