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天的香港艺术节都可谓一场文化盛宴,近年来不少内地艺术爱好者深受吸引,打着“飞的”赴港观演。去年一场新冠疫情,让艺术节取消了几乎全部演出。今年,第49届香港艺术节如期开幕,主题定为“远在咫尺”,以香港本地院团的剧场演出与国际节目线上呈现相结合的方式回归到观众的视野之中,通过大量免费限时播放的剧目,让身处各地的人们可以通过一方屏幕回归剧场,感受世界舞台。

一只灵气满满小狐狸(好一只狡猾勇敢生猛的小狐狸)(1)

一只灵气满满小狐狸(好一只狡猾勇敢生猛的小狐狸)(2)

一只灵气满满小狐狸(好一只狡猾勇敢生猛的小狐狸)(3)

一只灵气满满小狐狸(好一只狡猾勇敢生猛的小狐狸)(4)

捷克布尔诺国家歌剧院 《狡猾的小狐狸》图片来源/香港艺术节

本届香港艺术节中一系列来自捷克布尔诺国家歌剧院的演出颇为引人注目,将不少相对冷门的作品带给中国观众,其中最惊喜的当属出自“捷克三杰”之一的作曲家亚纳切克之手的歌剧《狡猾的小狐狸》。虽然看似是一部以童话为主题的“小”歌剧,但其实它是东欧歌剧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首演于1924年。它是亚纳切克创作的第十部歌剧,是他相当成熟也是最常演出的作品之一,但是中国的舞台直到2017年的北京国际音乐节才迎来了这部充满童趣又饱含哲理的作品的首次演出。

捷克第二大城市布尔诺与亚纳切克的一生息息相关,他在这里接受了音乐教育并生活了大半生,他的大部分作品也都在这座城市中进行了首演,当然也包括《狡猾的小狐狸》。此次带来这部歌剧的布尔诺国家歌剧院,在1965年开幕时的首场演出并未选择那些大部头的作品,而是让这只“小狐狸”成为舞台的主角。今天我们在线上看到的版本是2019年布尔诺亚纳切克国际音乐节的开幕之作,足见其分量。

《狡猾的小狐狸》改编自布尔诺当地报纸上的一部连载漫画,据说起初是因为亚纳切克的女仆在厨房看到报纸上的漫画被逗得哈哈大笑,被打扰到的亚纳切克跑去指责女仆,却被她推荐的这个故事深深吸引。而亚纳切克本人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动物爱好者”,他常常醉心于记录林中各种鸟叫声,甚至是自己的爱犬看到毛毛虫时的吠声,并运用到他独特的旋律创作之中。构思这部歌剧时,他甚至去了猎场的狐穴亲眼观察幼狐的生活。他还曾开玩笑说:“在我的葬礼上要演奏此曲。”而最终这句玩笑还真的如他所愿成了事实。

“就算你比我大一百倍,我也不怕你!”

《狡猾的小狐狸》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小母狐被守林人从森林里抓回家同小狗与小鸡们一起圈养,长大后的小狐狸依旧野性难驯,咬伤了守林人的孙子,又手刃了颐指气使的公鸡,最终逃回了森林。回归自然的小狐狸邂逅真爱并勇于追寻、终成眷属。然而人类世界里,守林人与妻子的生活日渐乏味,他的朋友也在爱情面前趑趄不前。最终小狐狸没能逃脱猎人的枪杀,这却让一直对小狐狸记恨不已的守林人倍感失落,就在此时小狐狸的孩子们出现在他的眼前……

虽然是一个可爱的童话故事,但在其中却能看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两性关系、自我觉醒,还有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被驯化者与反抗者之间的矛盾等种种大命题,却又都从小处入手润物无声,把故事讲得既深刻又有趣,可谓是一次绝佳的“寓教于乐”。

在剧中,人类世界与自然世界两个空间的故事并行发展,自然的淳朴可爱、人类的自大愚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守林人经过从自然中索取(抓住小狐狸)到与自然对立(打骂捣乱的小狐狸)、对自然的报复(持枪追捕小狐狸)一系列过程之后,终于在小狐狸被猎人杀死并做成护手套之后,在怅然若失中明白了这种对抗的虚妄与可笑。好在自然是满怀包容又生生不息的,小狐狸的孩子们蹦蹦跳跳地来到他的身旁,而当初那只跳上他鼻子的小青蛙的孙子也跑回来朝他做起鬼脸……见证了生命周而复始的循环,守林人终于变成一个内心更加平和的人,静静坐到了妻子身旁。

同时,剧中人与动物形成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守林人家的动物们描绘出一幅被统治阶级的众生相——小狗忠诚地看家护院,鸡窝里母鸡们辛勤下蛋,他们是完全被驯化的奴役,压根不觉得这样的生活有什么不妥。而天生反骨的小狐狸却具有先锋的自由意识,她呼唤母鸡们从不公的待遇中觉醒,却遭到了鸡群的集体抵制,这种现实中屡见不鲜的局面被放到小动物身上也颇能令人会心一笑。最终小狐狸对统治者高唱:“就算你比我大一百倍,我也不怕你!”同时身先士卒,逃离农舍生活勇敢地奔向未知的深林,并开创出自己的一番天地,好一只令人敬佩的小狐狸。

“你是现代女性的典范!”

这只小狐狸不仅是自由的先驱,更是女性独立的典范。她在鸡窝里向母鸡们传输着女性解放的思想,她唱道:“要公鸡作甚,你们不应该任由他来摆布,你们应该把它打倒!我们一起建立一个平等的、快乐的、更好的世界!”颇有女权领袖的风范,还巧施妙计把作威作福不尊重女性的公鸡吃得只剩下了个鸡冠子。面对爱情,小狐狸更是表现得生猛而直接,不囿于女性的矜持,勇敢、自信又坚守自己的尊严,连创作者也不禁借着公狐狸之口赞叹道:“你是现代女性的典范!”当舞台上动物世界简陋却充满欢歌笑语的婚礼与人类世界满身华服却各怀猜忌与私心的婚礼同台上演,人类与动物各自代表着的不同的情感模式,孰优孰劣立见高下。

这个制作于2018年的版本还在原作基础上,以现代人的视角强调了多元女性力量对于世界的重要性。一面是小狐狸敢拼敢闯开拓出新世界,另一面守林人的妻子从头至尾都在织着一条红围巾,结尾时已织成了巨大的一条,被高挂在舞台中央,而这似乎正是象征了那些坚定地建设和维护着社会的女性们,她们的安定和小狐狸们的拼搏,是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不竭动力!

没有一个假笑和摇头晃脑的“小大人”

出自导演伊利·赫尔曼之手的《狡猾的小狐狸》是他首次执导亚纳切克的歌剧作品,他说自己所要做的是“把整个森林活现于舞台”。整个舞台场景简洁而巧妙,没有奢侈铺张的豪华布景,却处处用心:三幕演出共用一个景别无需换景,一条被勾勒成山峰剪影形状的墙缝,通过简单的吊升便如打开一个蛋壳般无缝切换人类的室内场景和动物的森林世界,而墙上那小小的圆窗则变作松间的明月越升越高……剧中所有家禽家畜都由成人穿上相应服装来扮演,而森林中野生的小动物则全部由布尔诺儿童合唱团的小朋友来扮演。这些“小野兽”没有复杂的扮相,而是人手一个自己所扮演的小动物的老式玩具:毛线织的小狐狸、铁皮做的小青蛙、带滚轮的小鹿、会动腿的草蜢、不倒翁猫头鹰……再加上精彩的演唱和表演,古朴的玩偶和天真的孩童,有谁能在听到美妙童声又看到这样的可爱画面时整个心不会被萌化掉呢?不仅如此,合唱团的孩子也是导演在创作中的好帮手,他说:“他们总能让我知道,我的创作是否有趣。”

此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捷克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状态,无论是在当地现场观看演出还是这一次的线上放映,也无论什么艺术门类的演员,他们在台上都有一种举重若轻的自如与自然。无论自己演的是多伟大的作品,无论自己表现得有多好,永远没有那种舞台演员常见的洋洋自得,似乎完全没有“自知明艳更沉吟”的一面,这一点实在太让人舒服了。

这个优点也完全被舞台上的小演员们继承了过去,无论是主要角色还是合唱,小朋友们一个个在舞台上纯熟自如、音色清亮,包括看起来年龄极小的孩子,没有一个是假笑和摇头晃脑的“小大人”,全都在用那个年龄的孩子应有的自然状态表演,令人不得不对捷克儿童艺术教育的水平和理念深深叹服。而当看到与这些孩子同台演出的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演员,也一起拿着玩具翅膀认真挥舞时,又觉得他比孩子还要可爱。这便是这只“小狐狸”的魅力,也是亚纳切克的魅力,更是每一位真挚对待舞台艺术的表演工作者的魅力吧。(怅怅)

来源: 北京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