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鸣惊人录
编辑|一鸣惊人录
传说中的“大内高手”真的只存在于电视剧之中吗?历史上究竟有没有武功了得的大内高手存在?
下面我将用实际例子告诉你,真正的九位大内高手,究竟有多强!最厉害的那一位跟霍元甲过招时都能够轻松取胜!
第十位 史天祥史天祥出生在清朝道光年间,他是寒门子弟,自幼习武。在他的心中一直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有朝一日能够高中武状元,光耀门楣,为自己那位曾经落榜武状元的老父亲扬眉吐气。
没错,河北史家其实是当地的武学世家,史天祥的祖上乃是明朝开国元勋,后来史家逐渐没落,直至史天祥父亲这一代基本上已经沦落为平民。
但是史天祥对于武学确实颇有造诣,气壮力大,浑身上下坚硬如铁。同治元年八月(1862),史天祥参加了清廷武考会试,史天祥带着老父亲的期盼背井离乡参加了这次武考。
很幸运的,史天祥凭借自身实力获得了此次武殿试一甲第一名,同治皇帝亲自授予其一等侍卫称号。一等侍卫乃是清代侍卫第一等,武职正三品的职位,负责贴身保护皇帝安全并掌管朝廷宿卫。
与史天祥同次参加武考的还有一位名叫徐寿春的人,他乃是河北徐家拳传人,据说也是久负盛名,然而在武殿试中却错失榜一,得了个第二名,受封二等侍卫。
然而史天祥光辉时刻还没持续多久,家中的老父亲就病重,史天祥忠孝有加,本想任满三年再辞职返乡,为父亲养老送终。
然而三年未满,老父亲就病重离世,史天祥不得不提前辞职返乡,为老父亲守孝。那个时候亲人离世,子女不在身侧乃是大不孝,因此史天祥立誓再不入仕。
同治三年,曾国藩出师南京,亲自来到河北邯郸请史天祥,却被史天祥拒绝,从此隐居乡土。
第九位 韩金甲韩金甲是山东历城人,对他具体的信息记载已经不太明确了,他是咸丰九年(1859)武进士第一人。如果说别的武进士在考试的时候可能掺杂水分,那韩金甲参加的这次考试确实绝对的货真价实,因为在此之前发生了一件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舞弊事件。
咸丰八年,顺天乡试科场上,一位名平龄的考生明明才疏学浅,最终却在几千人的大选中获得了第七名的好成绩。这时御史孟传金上奏咸丰帝,称此间必有蹊跷,于是咸丰帝成立“专案组”调查此事。
他们先将平龄带到大堂审讯却一问三不知,平龄话都说不清楚,最后让人没想到的是,平龄莫名其妙死在了大牢里,于是他们调来平龄的考卷。
其卷面简直一塌糊涂,光错别字都数不过来,原来这平龄是个唱戏的,根本就没读过几天书。于是他们顺藤摸瓜,揪出了科考背后的一众黑幕,其中涉案大臣上至一品大员,下至主考小吏超过百人之数。
皇帝看了上报上来的奏章后,勃然大怒,下令将这百余人全部问斩,以正风气,从此以后科考制度和内部人员也被彻底洗牌,此次大案则被称为“丁巳顺天科考案”!
咸丰九年,正是韩金甲参加武考的那一年,这被认为武考最严格的一年正巧也被他赶上了。打铁还得功夫硬,韩金甲自信自身实力,因此也是完全不在乎这其中是否有什么猫腻。
骑考时,韩金甲连中十六次靶心,矢矢中的。殿试时,看得咸丰帝都频频拍手叫好。
科考结束后,皇帝将韩金甲召到御前问话,并亲自授职一等侍卫,至于韩金甲晋升后的事迹就再没有过多记载了。
第八位 吴德新吴德新是河北人,典型的彪形大汉形象。他身材魁梧,性格豪放,慷慨且胸怀大志。而且吴德新不仅力量惊人,最关键的是他的骑射之术相当精炼。
而且吴德新极其仰慕汉代霍去病、还有明代常遇春这些人,常常希望自己能够像历史上的那些大将一样驰骋疆场,建功立业。
于是在勤武之余,吴德新还会涉猎一些文韬武略方面的书籍,以便将来有机会上战场了能够派的上用场。别看吴德新是个高大威猛的大汉,学起兵书韬略也是游刃有余的。
道光二十五年(1845),吴德新参加了武生乡考,高中道光庚子科武举人,于是被召往京城参加御试,由道光皇帝亲自进行考核。
御试时,吴德新技勇超群,表现卓越,皇帝特予一甲一名,封赏其为清宫门头一等侍卫,并赐花翎,还亲自为其扶正,可谓是享受到了皇帝给予的最高荣耀。
吴德新任职十年,一直以来都是兢兢业业,谨慎不懈,极力保卫皇室门庭安全,未尝犯过一点过错,但在他的心中仍然有一个驰骋疆场的梦。
道光三十年,道光帝退位,清文宗上位,继续沿用道光年号,在这一年,国民动乱,起义军四起,太平军的先锋部队已经初见规模,于是吴德新奉命前往镇压,立头等功。
次年,清文宗改元咸丰,太平天国军队正式成立。吴德新在镇压苗民起义时,杀敌深入,竟单骑首冲义军,最终堕江而死。朝廷赏二品顶戴抚恤。
第七位 海兰察海兰察是鄂温克族人,世居黑龙江,但不同于前面说的几人,海兰察并非武举人出身,而是将门之后。
乾隆二十年(1755),海兰察以索伦族马甲的身份出征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这一战正式让海兰察名震中外,功成回京后,累功升任为一等侍卫。
十二年后,清缅战争爆发,海兰察作为先锋率领几十名轻骑奇袭敌军,仅一战就杀敌百余人,战功赫赫。甚至于第二次出征清缅战争时,敌军得知海兰察挂帅,都只敢挂出免战牌,避而不战。
海兰察剧照
清缅战争结束后,海兰察居功至伟,乾隆帝亲封其为镶蓝旗蒙古副都统。自此之后,海兰察一路东征西讨,为大清建功立业。
十年间,海兰察自云南赴四川参加大小金川之役。历时五年,攻碉夺卡,屡克要隘寨堡,参与大小战役六十余场,因功先后升正红旗蒙古都统、参赞大臣、领侍卫内大臣,一路高升。
乾隆四十六年(1781),海兰察已年过六甲,垂垂老矣,然而确实老骥伏枥,两次带兵镇压甘肃回民起义,之后再次辗转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四年后又赴西藏参加廓尔喀之役。
多次战役后,海兰察因年老体衰,旧伤复发,不得不退出一线,指挥军队越崇山,历艰险,多次克捷,回朝后进一等超勇公。
乾隆五十八年,海兰察于京中病逝,乾隆御准海兰察加恩入祀昭忠祠,位列紫光阁功臣。
第六位 王辅臣王辅臣是个典型的兵痞子,本姓李,号“马鹞子”,山西人,早先因为喜欢赌博,输光积蓄,家道中落,于是参加了农民军。
然而参军后的王辅臣癖性不改,隔三差五就去赌博,一掷千金,没钱了就抢,导致农民军在当你民心尽失,于是被农民军剔除出去。
后来他又投靠了大同镇总兵官姜瓖的旗下,姜瓖很欣他的实力,于是将他推荐给大同部将王进朝,从此王辅臣正式改李姓为王姓,当了王进朝的谊子。
后来王辅臣跟随姜瓖起兵反清,兵败投降道英亲王阿济格手下,才免了死刑。但还是被打入奴隶之列,但在这段经历中王辅臣不知经历过什么,实力精进许多。
多尔衮死后,一次顺治帝观看奴隶搏斗时,一眼相中实力强硬的王辅臣,并将其召至殿前,授其一等侍卫。
后来经过洪承畴保举,在此升官担任总兵官。后来受吴三桂的极力笼络,跟随攻入缅甸,擒获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居功至伟。
康熙即位后,王辅臣再次调任陕西提督,镇守平凉。后来王辅臣在此辗转于多方势力之间,虽然最终仍得到康熙帝的重用,但王辅臣始终畏罪在心,饮毒酒自杀而死。
第五位 丁殿祥丁殿祥是典型的年轻有为型人才,他的先祖丁德兴也是明朝时候的武状元,受封济国公,也是个功勋卓著的大人物。
到了丁殿祥这一辈,他们老丁家的武学基因也是丝毫没有失传。丁殿祥敦壮魁伟,武艺高强,尤其是一身脚上功夫,飞檐走壁,身轻如燕,如履平地。
因此丁殿祥在江湖上一直流传着一个外号,叫“皮燕子”,虽然我知道当时不会料想到在两百年后的今天“皮燕子”会演变成一个什么样的词语,但是“皮燕子”这个称号似乎也并不是一个多么体面的称呼吧。
嘉庆十九年(1814),丁殿祥不出意外的高中甲戌科武进士,参加殿试,高中第一名,嘉庆皇帝还钦点他为武状元,担任皇宫一等侍卫,当时的他才刚刚27岁。
丁殿祥虽然是个武官出身,但是他却喜爱读书,研习韬略,而且他的书法也是堪称一绝,至今在广西仍存有他的墨宝。因此在广西官署内,求其书法者,日出其门,络绎不绝。
但也可能因为此,丁殿祥早年就落得个近视眼,不过这并不影响他的骑射水平,尽管模糊看不清箭靶,却可凭感觉百发百中。
另外,丁殿祥因常年练功,睡觉从不上床,亦不解衣,而是睡在坚硬狭窄的木凳上,或蜷缩于团萝之中。
但丁殿祥一生却并没有什么丰功伟绩记载下来,在43岁时,病故于广西。
第三位 张三甲张三甲这个人就很有说法了,因为他是第一个让慈禧太后都颇为喜欢的大内高手。
张三甲出生于一个尚武世家,但他的家中却没有几个人因为习武而成为人上人的,当然张三甲是第一个。
张三甲自幼天赋异禀,比起家中其他习武的子弟,张三甲的实力最为突出。于是他父亲将他送到开州武林高手杨国昌那里拜师学艺,杨师傅对张三甲的实力也是相当欣赏,对张三甲也就照顾有加。
后来杨师傅仙逝,张三甲再次拜入清廷蓝领侍卫杜回春的门下,这个杜回春也是大内有名的高手,然而后世对他的记载却少之又少,还没有张三甲的记载多。
经过两位大师的点拨,张三甲高中武状元,成为我国最后一位武状元,后来他凭借出色的实力被推荐到了慈禧太后面前。慈禧让张三甲在她面前表演一段他的功夫。
于是张三甲扛起一把几十斤重的泼风大刀就耍了起来,张三甲耍得虎虎生风,腾挪于园中各个角落,擎着如此重的大刀却依然能够在梁前楼阁之上大展拳脚,如鲲鹏展翅一般。
这一次展示可把慈禧太后逗乐了,光绪见慈禧如此开心,自然也是龙颜大悦,当场钦点其为一等侍卫,随侍于慈禧前后,无论出寝入房,都不可离开半步。
从此张三甲的地位自然也是水涨船高,皇帝甚至亲自披红戴花并恩准张三甲在京师夸官三日,可见张三甲地位的之高了。
此消息一出,也是惊动朝野,也因此朝中群臣对他有依赖巴结的,有贬低损毁的,然而却仍难以撼动他在慈禧身旁的地位。
然而却是天妒英才啊,张三甲身居高位,没待多久便病倒了,曾经风光一时的武状元,最后药石无灵丧命宫中,这一世的经历也是颇为传奇。
第二位 宫宝田宫宝田应该算是被传得最神乎其神的一位大内高手了。早年宫宝玉师从尹福,而这尹福乃是清末十大武林高手董海川的得意门生,有了这两位大能在背后指导,宫宝田的武艺日益精进。
23岁的时候,宫宝田四处挑战武林高手,并一一将他们击败,在江湖中闯出了不小的名气,凭借他那一身精妙的身法功夫,还得了个“宫猴子”的称号。
1897年,不满足于快意江湖的生活,他开始跻身官场,在好友的推荐下,27岁的宫宝田被召入宫中,成为了一名护卫统领。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宫宝田保护慈禧和光绪逃脱,护驾有功,获赐光绪帝金牌一面,黄马褂一领,从此正式在仕途崛起了。
然而不久宫宝田就意识到了清王朝的腐败,以养病为由,告老还乡,开始了隐居的生活。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各地军阀四起,原本平静隐居的宫宝田意外收到了一封邀请书。
那是东北军阀张作霖发给他的,张作霖想邀请他成为自己的贴身保镖。宫宝田虽然心中有所顾虑,但最终还是带着两个徒弟去找了张作霖。
第一眼看到宫宝田,张作霖完全不敢相信这个身材瘦小之人竟会是一名大内高手,于是想要试探一下他。于是张作霖掏出枪想试试他的枪法,宫宝田却坦言自己不会枪法,如果执意要试的话,他可以当靶子。
张作霖心想这人肯定是疯了,宫宝田却示意他尽管开枪,张作霖担心把他打死,于是朝他肩膀开了两枪,结果20步开外的宫宝田仿佛早有预判一般,迅速闪开,竟真躲过了子弹。
张作霖心想,妈拉个巴子,这小子是存心想让我出丑啊。于是直接朝着脑门再次开了两枪,又一次被宫宝田躲开了。
张作霖也终于相信了宫宝田的实力,于是将其留在身边。后来张作霖身死,宫宝田再次隐居起来,创立“八卦拳”,开班授课,直至73岁终老。
第一位 李瑞东李瑞东是清末顶级高手之一,虽然是大内侍卫,但与武林高手比起来也是不遑多让,曾经被霍元甲挑战过,都可以完全占据上风。
李瑞东是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他的家中是经营药材生意的。在山西小有门面,然而李瑞东却并不满足于整日与药草为伴。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他与武学大师王兰亭相遇,这位王兰亭大师精通太极拳和八卦拳,被李瑞东的诚恳学艺之心所打动,他收了李瑞东为徒。
李瑞东在王兰亭门下苦学太极和八卦拳,有了些许造诣,后来与少林寺掌门武僧龙禅法师切磋,机缘巧合之下,二人结为好友,龙禅法师将独门绝学少林拳法传授给了李瑞东。
随着李瑞东武艺日益精进,在王兰亭的介绍下,李瑞东结识了不少武林高手,并向他们讨教武学,就比如心意六合拳的岳清山,就与李瑞东切磋过武学。
1894年,慈禧太后60大寿,端王载漪别出心裁,介绍好友李瑞东进宫拜寿。宴席间,李瑞东表演了一番精彩的武术,深得皇亲贵族的称道,慈禧则想将其留在宫中,担任二等侍卫。
在此期间,李瑞东再次遭遇甘淡然,甘淡然乃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金蟾派太极高人,跟李瑞东畅聊几句后,便相约切磋了一番,不出意外的,李瑞东三招之内就落败了。
这是李瑞东一生中的第二场败绩,第一场则是败在了王兰亭手中。但是李瑞东很擅长抓住机会,他很快便拜甘淡然为师学艺。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他的武功渐趋化境。
据说,霍元甲听说李瑞东的江湖名声之后,不远万里俩找他切磋武艺,然而霍元甲的迷踪拳几次进攻都被李瑞东轻松化解了。而且李瑞东马步稳扎稳打,霍元甲几次袭其下盘竟不能撼动半分。
霍元甲(1868年1月-1910年9月)
切磋结束后,霍元甲对李瑞东也是心服口服,自称学艺不精,与李瑞东畅谈了一番武学之后,便起身离去了。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李瑞东对清廷所表现出的软弱与无能深感失望,不愿再事此主,于是辞去职务,归乡隐居,潜心研究武学,并广收门徒,传授武艺。
由于李瑞东为人仗义,讲究江湖义气,因此在武林中颇负盛名,再加上武艺高强,他与李存义创办了中华武士会后,便被推举为会长。
1917年春节,李瑞东回老家过年,结果因为煤气使用不当中毒身亡,享年66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