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三年级学生成绩的分化,具有普遍性、典型性、持续性等特点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问题,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小学开展了为期十多年的实践与探索,该研究被立项为教育部重点课题,获得了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特等奖诊断、研判并消缓分化,需要立足于教学生态的全局视域我们主张通过教与学的双向调适与衔接,构建适度、适宜、适配的教学生态,以消缓分化,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孩子休学一年后复学紧张怎么疏导?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孩子休学一年后复学紧张怎么疏导(消缓三年级学生成绩分化的三个关键)

孩子休学一年后复学紧张怎么疏导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三年级学生成绩的分化,具有普遍性、典型性、持续性等特点。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问题,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小学开展了为期十多年的实践与探索,该研究被立项为教育部重点课题,获得了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特等奖。诊断、研判并消缓分化,需要立足于教学生态的全局视域。我们主张通过教与学的双向调适与衔接,构建适度、适宜、适配的教学生态,以消缓分化。

推进课程的重构与衔接

相比二年级,三年级的课程类别、目标任务、进度安排、思维要求都有明显变化,协调性与综合性要求更高了。这些变化会引发部分三年级学生“认知堵塞”,从而产生分化。那应该怎样重构与衔接?

首先,分解课程目标与任务。依据“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不同目标要求,以及学生基础知识与能力水平的层次,将课程内容与要求分解成相应的若干层次,使课程的难度、跨度、进度,更契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规律,保障“筑基”“赋能”,避免因课程整齐划一、脱离学生实际造成的分化。

其次,调整课时编排与课型模式。采取长短课时相结合,让课时编排更符合三年级学生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等心理及年龄特点;改变原有新授、练习、复习课模式,重新调整为新知建构、情境实践、个别辅导、专题练习与系统复习等课型,避免因课时不足、课型针对性不强导致的分化。

第三,加强衔接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针对三年级习作、概念、词汇等学习内容中目标定位高、思维要求高、学习容量大的特点,从一、二年级开设衔接或启蒙课程,例如绘本作文、口语交际、图文思维等。此外,开设三年级定制课程,切中学生的生长点与兴趣点。依据学科特性与学生特点,利用课余时间与公共空间,组织小型多样、寓教于乐的定制课程。

注重教学的调适与衔接

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总体呈现出板块小、容量少、节奏慢、散点居多、有意注意时间短等特点。学生仍以具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处于发展阶段,思辨、概括、抽象能力相对较弱。如何进行教学的调适与衔接?

首先,以“主问题”导引认知建构,让“教”更贴切“学”。筛选出具有主导性、典型性、话题性的“主问题”,以此为依托,开展单元化、结构化、体系化教学。比如,语文教学实施“主问题”单元化设计,数学教学实施“问题—例题重构”,英语教学实施“对话模块教学”等。如此,将知识点关联成网状结构,以“点”带“类”,实现整体建构,弥补三年级学生认知节奏、学习容量、整体建构等方面的不足。

其次,将“学习力”融于学科特性,让“学”更适应“教”。依据学科特性与学习力要素,制定并落实长期打卡项目。例如,编制“阅读梯度任务单”,通过打卡提升阅读量,为三年级语文学习厚实根基。与此同时,针对三年级学生制定“学习力”专项训练计划。如此,在浸润与濡染中,客观的知识有了入脑入心的观照,才会有课程的生命形态,避免唯学科逻辑、学习力不足导致的分化。

此外,限于学校师资力量,三年级通常以新教师和从中高年段调配的教师为主。原有经验与教学定式,都会影响目标定位、难度要求、教学节奏、课堂容量等方面的把控。我们围绕这些方面制定细则说明,汇编成《三年级教学指南》,并作为任教三年级教师的“年段认知”与“岗前培训”素材,让每一名任教老师都能对三年级有整体的把控与精准的认知,最大程度地消除因认知与把控不精准而产生的分化。

创新学业的规划与评价

将作业纳入学业规划,立足于为未来学习奠定基础与格局。学业规划不能止于解题主导的“小作业”,而要面向综合素养、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将三年级的学业做成小学阶段的“关键学业”“大学业”。

一方面,加强学科作业的设计与管理。我们将学科作业内容与要求细化成基础部分、拓展部分以及培优部分,每部分按类设计题组,并根据学情差异设计梯度。基础部分采用达标式评价,拓展与培优部分采用积分式评价,助推不同层次学生实现达标程度的最大化。同时,丰富学科作业的内容与形式,创新设计、统筹安排观察探究类、主题阅读类、生活技能类、特长发展类作业,让作业成为学科学习的丰富与延展,让作业成为课程学习的“反哺”。

另一方面,创新学业评价的内涵与方法。如何让学业评价真正回归到应有的功能与价值?一要开展学科质量分析,精准研判各项指标达成状况,为诊断分化提供依据;二要梳理出三类指标:基础知识指标(比如词汇量、数感等)、认知能力指标(比如阅读理解能力、收集整理信息能力等)以及学习动力指标(比如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等)。在此基础上,对照三年级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进行比较研究,研判分化,制定改进措施,让评价真正成为目标达成的保障、学业诊断的手段、改进教学的依据、学习心理的促进。

(作者系江苏无锡华天双语学校小学部校长、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小学原副校长)

作者:王新刚

《中国教育报》2022年05月11日第5版 版名:校长周刊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