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千里寄相思。月亮清辉四溢,朦胧若虚,很容易引发人们的联想,所以经常出现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孩子们几乎就是听着嫦娥奔月的故事长大的,对于月亮,早就不陌生了。

月亮,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载体,特殊的符号,无论圆缺,都是一种寄托。月亮,已经深深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成为我们恒久的陪伴。

心向明月奈何明月不照人(心如秋月澄明皎洁)(1)

  1. 月缺时酿酒,月圆时才能“把酒问青天”

《周易》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所谓“道”就是大自然“阴”和“阳”的变化,阴阳变化构成了事物的发展规律,日月星辰,天地山川,都在遵循这样一个规律发展,这也是中华文化之渊源所在。

《黄帝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太阳属阳,月亮属阴,月亮的盈亏变化,真实反映了自然规律,被赋予很多寄托。

苏东坡在《前赤壁赋》里写到: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心向明月奈何明月不照人(心如秋月澄明皎洁)(2)

苏东坡从月亮的盈亏中,感悟人生的起伏,要在天地之清风明月中过自己的快意人生,月亮的盈亏如同苏东坡的仕途之路多么相像,和每一个人的人生又何其相似。

他官至翰林学士、礼部尚书,文章动京城的时候,并没有得意洋洋,唯我独尊,而是更加谦虚有礼,努力工作。

最惨的时候,六十多岁被贬至儋州,没有居所,被好友收留,但是很快就被赶出去。住在漏雨的官舍。天地之大,曾经的文坛领袖,不卑不亢,自己修屋种菜,酿酒赋诗,诗意田园。

所以苏轼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缺时就去酿酒,月圆才能“举头望明月”,才能“把酒问青天”。

这人生,怎不快意!

心向明月奈何明月不照人(心如秋月澄明皎洁)(3)

  1. 心如秋月,澄明皎洁,缺月时不急不躁,满月时不骄不傲

杜甫的结发妻子杨氏是司农少卿杨怡之女,与出身士官之家的杜甫算是门当户对。虽是名门望族,然而杜甫夫妻二人的生活磨难颇多。杜甫心怀天下苍生,但也爱妻爱子,与妻子伉俪情深。

杜甫收入很少,入不敷出,把家搬到麟州乡村。自己只身北上投奔刚刚继位的唐肃宗。途中,他被叛军俘获,押解到已经沦陷的长安城。妻子贤惠,独自撑起一个家。他与妻子被乱兵分割在长安和麟州两地。这时候杜甫写下了著名的《月夜》:

今夜麟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以月为题,抒发了对家乡和家人的思念。天上的一轮明月,妻子带着孩子们从麟州举头望月,杜甫独自身陷长安城,不得自由,也在举头望月。望的是同一轮月亮,想的是同一件事情:团圆!团圆!

心向明月奈何明月不照人(心如秋月澄明皎洁)(4)

战争带来的就是月缺,只有和平才有团圆!

一轮明月,“双照”两地。透过月亮,杜甫似乎看到妻子凄清的身影和满目的泪痕。安史之乱平叛,才有万家团圆。

等到杜甫九死一生地赶回来,夫妻重逢的那一刻,相对落泪,悲喜交集。他在诗里说“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住在茅屋中的一家老小,终于等到杜甫回来,全家抱头痛哭。曾经的“清辉玉臂寒”的妻子瘦弱不堪,衣服好久不换已经打结,女儿的头发很乱,拿着梳子正梳头......

贫寒的生活并没有使他们成为相互怨恨的对象,在艰难的情势之下,他们相濡以沫,彼此感情越发坚如磐石,不论聚散,他们的心始终紧紧拥抱在一起。那是因为,他们的心里始终有明月的朗照。

这正是月亮赋予我们人生的又一个启迪:心如秋月,澄明皎洁,缺月时不急不躁,满月时不骄不傲。

人生不如意是常态,那是一个人的却月状态。此时要不急不躁等待月圆。

人生得意之时并不多,就像一个月才有一次月圆,此时要不骄不傲,保持批平常心,因为月圆之后很快就月亏。

心向明月奈何明月不照人(心如秋月澄明皎洁)(5)

  1. 月亮给我们的人格启示:“吾心”升华为“禅心”

五代名僧禅月法师有一首《秋月》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无物可伦比,教我如何说?

一个僧人,以一颗“禅心”的境界,表达“吾心”的境界。可是却无法用语言说得清楚。所以禅月禅师说,我的这一颗心就像秋天的月亮,映照在碧潭之中,越发皎洁清明,澄澈静谧,不染纤尘。出了月亮,再也找不出任何可以比拟“吾心”的事物了。

月轮高高悬在秋天的夜空,举头望月,人心在月亮面前如此渺小,月色将人心从繁琐的生活中抽离出来,飘向幽深的宇宙,飘向明亮的月亮之上。似乎心被月光清洗过,无比澄澈。

“吾心”的烦恼,经过明月的彻照,升华成“禅心”的静谧安然。

心向明月奈何明月不照人(心如秋月澄明皎洁)(6)

“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天上一轮明月,地上凡有水处皆有月影。一轮明月在上,无穷明月在手。心中有明月,何时都是春江花月夜。因为人心各不相同。结果便各不相同。世间万事万物千变万化但本质和根源只有一个。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然也。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明月在天,你和明月之间隔着无穷距离。但是只要你捧水在手,月亮又离你很近。你所有的想要的,都在自己手里,在自己心中,不必跨越万水千山去找寻。

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说:“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一个人的心如明月一般“表里俱澄澈”,才会像月亮一样“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张孝祥在被贬经过洞庭湖时,恰好望见一轮明月高悬湖上,他借月抒怀,以明月为镜,孤光自照,照见的是一颗表里如一、忠贞不屈、豪迈进取的心灵。

心向明月奈何明月不照人(心如秋月澄明皎洁)(7)

结 语

月亮从不伪装自己,应时而满,应时而疏,圆缺自如。

天地万事万物生生不息,顺应自然变化,坦率真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不疾不徐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感受“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的天地壮阔。

感怀“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岁月流逝。

在万家团圆的日子里,将明月别在衣襟上,光明前行!

本文为原创,百家号首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