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

针灸治疗和穴位治疗(针灸能治疗多种疾病)(1)

针灸治疗和穴位治疗(针灸能治疗多种疾病)(2)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前者以针刺为主,后者多指艾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从外治内”的治疗方法。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手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

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 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针灸治疗和穴位治疗(针灸能治疗多种疾病)(3)

针灸的好处

  1、疏通经络

  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

  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2、调和阴阳

  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3、扶正祛邪

  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针灸治疗和穴位治疗(针灸能治疗多种疾病)(4)

针灸擅长治疗哪些病?

针灸有自己的适应证,在以下几类疾病的治疗上,体现了针灸的明显优势:

急慢性痛症:牙痛、头痛、关节痛,以及其他原因引发的各种疼痛。

神经类疾病:面神经麻痹、股外侧皮神经炎、各种神经炎、神经痛以及神经退行性病变等。

妇科疾病:痛经、卵巢早衰、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进行生殖辅助等。

皮肤病:顽固性皮肤病,如带状疱疹、神经性皮炎、痤疮等。

消化道疾病:胃炎、胃胀等,还可以缓解顽固性便秘和腹泻。

儿童疾病:小儿消化不良、小儿易感等常见病。

针灸要注意什么

1、过度饥饿、疲劳者

  应在休息、进食后再行针灸,否则容易引起晕针。晕针的表现是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心慌气短、恶心欲呕、面色苍白、出冷汗等。若有上述情况,应及时告知医师处理。晕针患者一般平卧休息后即可恢复正常。

2、针刺产生的疼痛感主要是针进皮肤时产生

针灸师可将绝大多数疼痛感降低到完全可以忍受的轻微程度,请初次接受针刺的患者不要紧张,尽量放松,以利于施针。针进皮肤后一般患者会感到针下有酸、麻、胀、重,或热、凉、痒、抽搐、蚁形等感觉,部分穴位有时可有不同程度的触电感或其他针感传导及扩散等现象,这是正常的针刺反应,中医称之为“得气”。

3、患者在进行针刺操作时应取舒适自然的体位

  否则留针期间容易疲劳;留针期间肢体不宜再动,以免发生折针、针体移位误伤组织等不良后果。有的患者针后穴位局部有一些不适感,一般数小时内消失。

4、针进皮肤后若又感到疼痛

  可能是针尖碰到了血管,请告诉医师,以便调整针刺方向,避开血管。针刺有时碰到小血管引起出血,这是难免的,除有些部位影响美观外,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针孔处出现小血包应用力按压3分钟以上,局部小块青紫,一般不必处理,可逐渐自行消退。

5、针灸留针时应闭目养神

  看书看报看手机聊天等会降低针灸的疗效。

6、运用烤灯或艾灸时

  穴位局部宜保持舒适的温热感,如觉得太热,要及时告知医生,以免形成烫伤。如患者皮肤感觉功能减退,也要告知医生,以免在不知不觉中造成烫伤。拔罐留罐时,一般不超过10分钟,否则容易形成水疱,请患者配合医生记好时间。

针灸治疗和穴位治疗(针灸能治疗多种疾病)(5)

哪些人不宜针灸?

糖尿病患者:即便小小的针口也不容易愈合,若不注意处理,还可能引起感染。

有凝血功能障碍的人:比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其凝血时间较长,针灸可能导致针口流血不止。

皮肤感染、溃疡和肿瘤部位不宜针刺,容易适得其反,加重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