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2016年以来,黄陵县始终将解决好全县城乡居民安全用水作为第一要务,重点围绕“一个重点”(河长制工作),全力干好“两大实事”(城乡供水、堤防建设),扎实推进“五项工作”(水土保持、河库管理、资源统管、节水灌溉、渔业发展),共完成水利投资3.34亿元,先后实施各类重点项目30个,新修改造基本农田17968亩;解决安全饮水人口33174人,实现水产品产量1275吨。

水兴则邦兴,水安则民安,一部中华文明史,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治水史。兴利除害,治水安邦,是其中永恒的主旋律。

黄陵县水务局(黄陵县加强水利建设惠及民生纪实)(1)

大地回暖,杨柳吐翠识春意;万物复萌,玉兰绽新酝芬芳。春暖时节的一个早晨,记者漫步在黄帝陵脚下的人工湖——印池,虽有微风挟着凉意,但湖中泛起的碧波荡漾的柔情之美、明澈之美,却让人好不惬意。这份惬意与清凉,得益于黄陵县持续保护生态环境和突出绿色发展的基调。

与记者一同散步的山东游客高先生说:“这已经是我第三次来黄陵了,每次到来,我都选择住在滨湖酒店,因为这里有一个美丽的湖泊;每次的到来,都有着不同的感受,山更绿了,水更清了。”

水,一切生命活动的起源;山清水秀,更是人类追求向往的美景。近几年,黄陵县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顺势而为,把绿色发展摆在事关长远和战略全局的位置,打响了一场水生态保卫战。随着水污染环境治理的不断推进,龙乡人无不享受着美好环境带给他们的美景。

推行河长制 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

黄陵是中华民族的圣地,也是延安的南大门。漫步在沮河河边,红花绿树、碧波流珠。“以前,这里河水浑浊,岸边居住群众生活用水乱排。现在,水清了,周边的环境也美了,晚上附近居民都会来这里散步。”家住黄陵新区居宁花园小区的张大妈感慨不已。

黄陵县水务局(黄陵县加强水利建设惠及民生纪实)(2)

黄陵县作为陕北地区唯一一个水生态文明试点县,2018年已顺利通过省级水生态文明示范县验收。按照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治理方针,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紧紧围绕“民生水利、产业水利、安全水利、生态水利”这一主线,深化水改革,大干水工程,管好水资源,提高水效益,保障水安全,繁荣水文化。实施水保生态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水生态系统修复,加快引河连湖、引河入景,实施沮河沿岸景观工程,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

在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中,黄陵县精准对标施策,于2018年3月底编制完成了5条主要河流的“一河一策”,建立了“一河一档”,制定“一沟一策”;启动河道划界,将葫芦河、北洛河、沮河等22条河流、4座水库纳入划界范围。

黄陵县水务局(黄陵县加强水利建设惠及民生纪实)(3)

据了解,为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防治,全县纳入目标责任考核项目4处,投资1.64亿元,自筹水污染防治项目19处,投资2.5亿元,全面加强了系统治本措施。

治城先治水,水兴则城兴。黄陵县店头镇是一个以煤炭资源开发为主的工业主导型小城镇,一直以工业著称的店头镇,在过去几年,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为全面解决因“煤”带给人们的环境问题,店头镇以实施“河长制”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了水污染防治的工作力度。

环境问题,最直观的是水。据店头镇中心社区书记刘峰介绍,他们在沮河沿岸的治理上“大、小”一起抓,大,即抓厂矿整治、清理河道恢复河床、积极清理历史遗留、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小,即从细节上治理影响河道的因素,清扫厂矿周边,降尘,治理沿河养殖户卫生等。

据了解,为更好、更有效地治理河道污染,该镇投资25.8万元,设立露出水面30~50公分高拦污栅19个,安装涵洞拦污栅8个,把上游垃圾进行分段、聚集、定点拦截,这样既防止了垃圾流入下游、又能进行集中有效的清理。

黄陵县水务局(黄陵县加强水利建设惠及民生纪实)(4)

顺着穿镇而过的沮河一眼望去,人们所看到的河水不仅清澈见底,而且周边环境也干净了许多。“如今的河道,与过去相比较,水质好多了。”刘峰说。

在张湾村店头镇污水处理厂,店头镇纪委书记李文成给我们介绍了有关全镇的污水处理情况。“污水厂的建成投运,不仅处理着店头镇区、黄陵矿区、产业园区进入管网的生活污废水,而且还对一些尚未进入管网的污水采取拉运的方式集中在这里进行处理。”李文成在介绍中很激动,指着不远处的出水口说,“你们看看,这就是处理后的水,水质已完全达到一级A标准。”

为早日实现“一河清水过黄陵”,黄陵县还实施康崖底、中医院堤防工程、梨园新区中学堤防工程,综合治理河道长度4.5千米;实施了双龙索罗湾段、店头白石段、厚子坪段、张湾段、腰坪潮塔段、黄陵康崖底段河岸绿化工程,绿化长度共计14.315千米。

 护航“安饮”工程助力清泉“润”民心

对于长期生活在县城的居民来说,2017年6月29日,是一个永远值得他们欢呼雀跃的日子。这一天,龙乡人期盼了许久,从南沟门水库引来的清澈干甜的自来水,哗哗哗地流进了千家万户。

黄陵县水务局(黄陵县加强水利建设惠及民生纪实)(5)

家住县城西洼片区居民李仁伟说到用水方面感慨万千。过去的十多年,李仁伟搭乘着改革开放的顺风车,在县城开了一家饺子馆,在生意日渐红火的时候又经营了一家农家乐。李仁伟说,“过去我们所吃的水,除了水质不太好之外,关键是供的量偶尔也跟不上,这对于我们做餐饮的来说,确实有一定的影响。现在不一样了,自从县上引来了南沟门的水,期间不仅没有停过,而且水质更是没得说,甘甜爽口。”

与李仁伟一样,县城里所有的居民住户,从这一刻起,谁不享受着政府带给百姓的民生红利呢。

水,作为生命与发展之源,在城市建设中意义更为突出。据了解,过去,黄陵县城供水主要以郑家河水库和王庄河应急供水管为主,两处水源勉强保证县城居民和机关生活用水。按照黄陵县城规划,2020年县城人口达到6万人,年需水量为403万立方米,而现有两处只能供水120万立方米。这样一来,县城用水缺口为283万立方米,现有的水源根本保证不了县城供水。

说干就干,时不等人。2016年,黄陵县将隆太塬灌区及县城供水工程列入全县惠民十件实事之一,并于当年4月份开始开工建设。

滔滔巨水,奏演着龙乡儿女的动人故事;巍巍桥山,见证着供水事业的辉煌篇章。“县城饮水工程,在县移民局的强有力的推动下,提前6个月圆满完成工程建设任务,给全县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黄陵县水务局局长张锋在说此话的时候显得十分自信。

隆太塬灌区及县城供水工程实施后,彻底解决了隆太塬3.8万亩灌溉和县城6万居民用水紧缺状况。据统计,三年来,县城供水累计总量644万吨,农村供水量138.6万吨。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农村饮水问题一直是农村群众面临的最直接、最实际的生活问题。

“政府帮助我们引来了水,这水甜、水质好,价格也便宜,日子越过越美了。”桥山街道办事处联庄村村民杨有权看着院中自来水管里流淌出清澈透明的水花,高兴得合不拢嘴。“哗哗哗”,欢快流淌的自来水成了农村动人、和谐、幸福的音符。

据了解,为做到农村饮水安全,黄陵县以农村安全饮水小巩固提升工程为契机,将在每个村建立安全饮水点。

黄陵县水务局(黄陵县加强水利建设惠及民生纪实)(6)

如果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改变的是农民生活,那么农田水利改变的则是农民生产。黄陵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服务“三农”为目标,实施了2016年新增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2017年新增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新建灌溉面积1.74万亩,涉及9个村组3个灌溉片区,完成投资2676万元。

星罗棋布的田间水渠,纵横交错的坡坝,整治一新的河道……行走在黄陵的残塬沟道,处处都能感受到民生水利工程建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小涝池”打造“大生态”构筑美丽龙乡“聚宝盆”

2月27日下午,在黄陵县阿党镇葡萄寨移民新村恢复修建的涝池边,三三两两的村民围着涝池边转悠着,并不时有人哼唱着歌儿,“一栋栋小楼连成片,一条条公路嵌村间,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清澈的河水流不尽,谁不说俺农乡好,得儿哟伊儿哟……”悠扬的歌声随风传去,让人有种说不出的惬意。

他们这是在歌唱家乡的变化、家乡的美,歌唱美好幸福生活。

黄陵县水务局(黄陵县加强水利建设惠及民生纪实)(7)

“这就是我给你说的涝池,像这样的涝池,到现在,黄陵至少建了不下百个。”指着眼前的池子,黄陵县水保站副站长李新龙不停地介绍着,“涝池自古以来就是该县群众人畜饮水、养殖灌溉的重要设施,也是农村自然生态与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80年代以前塬面各村组,几乎村村有涝池。但一度时期,涝池却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有的涝池被废弃,有的甚至被填埋当宅基地用。”李新龙说。

说话间,阿党镇葡萄寨移民新村支部书记马金昌更是急不可待:“自从重新修复涝池以来,每到晚上,在涝池边有乘凉的、休闲娱乐的,甚至还有卖小吃的,好不红火。涝池的建成,已成为我们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了。”

“村里不仅在涝池边移栽了花草,还搭建了观景台,每天晚上村民、小孩都会来这里玩耍,感觉比自己家里还舒服,老百姓都说我们建涝池搞得好。”马金昌开心地说。

黄陵县水务局(黄陵县加强水利建设惠及民生纪实)(8)

阿党镇葡萄寨移民新村的“样板涝池”,让新村水美景更美。

据悉,以阿党镇葡萄寨移民新村为典型,沿塬每一个行政村努力打造一个风景优美的“样板涝池”,把美丽乡村和涝池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

据李新龙介绍,从2010年至今,在原有功能完好的26座涝池的基础上,以农发水保项目及水土保持补偿费等项目为依托,又新建修复涝池82座,全县新旧涝池已达108座,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0平方千米,不仅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而且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受到了全县群众的热烈欢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葡萄寨移民新村居民陈金元,是从南沟门库区葡萄寨村搬迁过来的移民搬迁户,住着一层三间的小洋房。走进他家,房间的装饰、基本设施一点也不逊色于城里人的家庭,而且还略显“高档”。“从居住环境到生活质量,跟过去相比,还真是没法比呀。这些变化,都得益于政府的好政策,环境好了,住得好了,吃得好了,我们老百姓的心情也就好了,致富的信心也更足了。”说到这里,陈金元略显激动,“尤其是村口修建的那个涝池,用处实在是太大了。搬到新村后,给我们家分的9亩地,果园浇水、田间灌溉全靠这池子的水,那是一个方便呀。”

黄陵县水务局(黄陵县加强水利建设惠及民生纪实)(9)

黄陵县在涝池恢复建设中,以推动“水生态、水资源、水产业、水景观、水文化”五位一体、融合发展为目标,按照“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以水土流失现状为基础,综合考虑自然、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要素。

“涝池建设不仅达到了‘蓄水灌溉、防洪排涝、固沟保塬、生态湿地’的作用,而且完全做到了‘无水变有水,脏水变净水,死水变活水’的目的。”李新龙说。

李新龙给村民算了一笔账,“目前全县108座涝池,平均每座蓄水约2500立方米,可蓄水27万立方米,每方水按2元计算,每年可为村民节约投资将近54万元。所以,当地村民亲切地把涝池称为‘聚宝盆’。”

一池清水喂“虾、蟹”“小水利”养出“大产业”

2019年2月1日,年关将至,人们正享受着一年来的收获喜悦。

上午,村民刘茂春径直来到梁峁经济合作社院内,静静等候。过一会儿,村里的分红大会就要举行了,他说,这一辈子,还是第一次领取分红钱。

当天,像刘茂春一样,聚集在村子院子里等待分红的村民还有另外33位,刘茂春领到3126元。

“自己没有养虾,也没有养蟹,还拿到了村子里分红,这些好事,还真让我赶上了。”提起分红,村民程三润十分高兴。

山里的村民能够坐在家门口就享受分红,这还得益于黄陵县在川道推广水产养殖,得益于村民按人口股、土地经营权股、资金股作为股金入股合作社的结果。

黄陵县水务局(黄陵县加强水利建设惠及民生纪实)(10)

2018年7月,田庄镇安沟村首次将2200斤虾苗投放到36亩水塘里。“田庄的水质好,养的虾干净卫生,口感好。这些虾个个都有8到9钱重。”安沟村党支部书记刘锋刚说,按照每年每亩产300斤小龙虾来算,1亩水塘的年产值可过万元。

“虾苗投放池塘后,村民不用喂、不用管,年底也能保分红。”刘锋刚说道。

安沟村的小龙虾养殖,只是黄陵水产养殖的一个“缩影”。

据记者了解,去年以来,在黄陵县的店头镇、桥山街道办、田庄镇等6个水资源丰富的乡镇,大闸蟹、小龙虾水产养殖面积达500多亩。其中,大闸蟹200亩,小龙虾300亩;稻田养殖泥鳅50亩。

黄陵县水务局(黄陵县加强水利建设惠及民生纪实)(11)

地处延安市南端,气候温暖、水质较好、水资源丰富的黄陵县历来有养鱼的传统。目前,黄陵县水产养殖面积6700余亩,其中无公害健康养殖面积2500余亩,全年渔业产值达5300万元,并建成了市级现代生态示范园区和省级水产良种场。养殖的水产品主要是鲤鱼、鲢鱼、草鱼、鳙鱼等鱼类。相对于传统养殖品种,小龙虾和大闸蟹养殖在该县属于新鲜事物。

据黄陵县水产站站长薛文礼介绍,从2017年开始试养前,黄陵县水产站先规划了养殖方案,提前对养殖户开展技术培训,在种苗选择、池塘布置、投放喂养、水草种植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县水产站工作人员随时跟进指导。通过政策支持,由县水产站提供虾苗、蟹苗和养殖技术培训,水产养殖户自主选择养殖,推进水产品品种多样化,增加养殖户的收益。

在特色水产养殖中,黄陵县对全县老旧池塘均实施了“小改大、浅改深、死改活”的技术改造,全面实施标准化养殖。

一年的试养,让包括薛文礼在内的县水产站工作人员有了更多自信。2017年5月试点投放大闸蟹的两个水塘,养殖收益都较好。因为管理技术好,隆坊镇刘家河村试点养殖的12亩大闸蟹卖了17万余元。

小龙虾在陕北地区的酒桌上、餐桌上已经不是特别稀罕的食品了,但大闸蟹相对还比较稀缺。“为了让县内群众对大闸蟹的做法和口感有直观的感受,去年我们在隆坊镇举办的丰收节上,水产站专门邀请工作人员现场演示蒸螃蟹,让大家观看品尝。同时利用各个宣传平台不断扩大产品的知名度,拓展市场销售渠道,这也是我们水产站当前的重要工作。”黄陵县水产站副站长杨军对推广大闸蟹养殖信心满满。

黄陵县水务局(黄陵县加强水利建设惠及民生纪实)(12)

“黄陵县有3000亩稻田,今年我们打算试点养殖100亩稻田虾,同时把500亩小龙虾、大闸蟹推广到1000亩,还要做地理产品认证。”对于黄陵县发展特色水产养殖,薛文礼信心坚定。

有付出,必有收获。2014年,黄陵县渔政站被评为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示范站,2017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渔业执法文明窗口单位,2018年被农业部评为“十佳”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示范站。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黄陵渔政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明天的特色水产养殖一定会发展得更快、更好,“小水利”养出“大产业”指日可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