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欧洲游,通常会说欧洲文化之旅,而欧洲建筑是欧洲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欧洲的大街小巷,随时都有机会和一些历史建筑相遇,与建筑对话就像开启一条时空隧道,可以带你穿越时空。
欧洲建筑在历史上经历过几种建筑风格,名字或许你都有些印象,但具体该如何分辨,相信就不一定很清楚了。如果按时间来分大致可分为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罗曼式建筑、拜占庭建筑、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建筑、古典主义建筑等。
各种风格之间的关系有时并不是这么泾渭分明,在建筑文化的实际传承中,不同风格间经常会互相吸收借鉴,所以一些建筑看上去有好几个风格就不足为奇了。
【古希腊建筑】
最早的古希腊神殿其实只有长方形加门廊,后来加入柱式,由早期的“端柱门廊式”逐步发展到“前廊式”,即神殿前面门廊是由四根圆柱组成,以后又发展到“前后廊式”,到公元前6世纪又演变为“围柱式”,并成为标准,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四周柱廊。
廊柱主要分四种,由简及繁分别为多立克柱式(Doric), 爱奥尼柱式(Ionic),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另外还有特殊的女神像柱,整个柱体就是一座女神像。古希腊的柱式结构常常被后世建筑风格借鉴,所以并不是有廊柱的建筑都是古希腊建筑。
从左到右分别为多立克、爱奥尼、柯林斯
女神像柱
古希腊建筑最具代表的就是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巨变,如今虽然庙顶已坍塌,雕像也不复存在,浮雕也剥蚀严重,但从巍然屹立的柱廊中,还是可以看出神庙当年的丰姿。其中帕特农神庙四周廊柱采用的是最简洁的多立克柱。
帕特农神庙(公元前4世纪)
古希腊后期的建筑代表是埃皮道罗斯剧场,剧场依山而建,借山势开辟高低错落的观众席,观众席围绕着中心圆形舞台呈半圆状。这个露天大剧场可以和古罗马斗兽场做个比较,一个是依山而建,一个是平地而起,其中既有借鉴,又有突破。
埃皮道罗斯剧场(公元前4世纪)
希腊建筑中较早使用科林斯柱式的是雅典列雪格拉得音乐纪念亭,亭子基部是2.9米见方,高4.77米基座;基座上立着高6.5米的实心圆形亭子;亭子四周有6根科林斯式倚柱。顶部是由一块完整大理石雕成的圆穹顶,安放奖品;檐壁有浮雕,刻着酒神狄奥尼索斯遇上海盗并把海盗变成海豚的故事。
雅典列雪格拉得音乐纪念亭(公元前335年)
刚刚有提到,古希腊建筑作为欧洲建筑的源头,其柱式结构被很多建筑借鉴,位于爱丁堡的杜格尔德·斯图尔特纪念亭,就是以希腊雅典的列雪格拉得音乐纪念亭为蓝本建造的。虽然长得像古希腊,不过人家属于新古典主义建筑。
杜格尔德·斯图尔特纪念亭(爱丁堡,建于1831年)
小结一下,顾名思义,古希腊建筑的建造时间在公元前,地点在古希腊,那些建于公元后的,不在古希腊的就直接排除了,长得再像也是借鉴而已。
【古罗马建筑】
古罗马建筑继承了古希腊建的古典三柱式,同时形成了以拱券结构和穹顶结构为主要特征的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的另一个贡献是混泥土技术的使用,结合拱券结构给了古罗马建筑崭新的艺术形象。券洞可以很巧妙地融合了方形的柱式因素,组成了连续券和券柱式,构图变得丰富,从单跨的凯旋门到有240个券洞的大角斗场都能适用。
拱券作为一种建筑结构,它除了竖向荷重时具有良好的承重特性外,还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半圆形的拱券为古罗马建筑的重要特征,尖形拱券则为哥特式建筑所用,而伊斯兰建筑的拱券则有尖形、马蹄形、弓形、三叶形、复叶形和钟乳形等多种。所以拱券是古罗马建筑的重要特征,而不是唯一特征,这点在判断时要注意。
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的万神庙(Pantheon),是罗马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万神庙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重建后的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万神庙穹顶直径达43.3米,顶端高度也是43.3米。穹顶中央开了一个直径8.9米的圆洞,寓意着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某种联系。
从万神庙的正面看,三角形山墙加前门廊柱,其实很像古希腊的神殿,这是因为建筑师本来就是借鉴了古希腊建筑的风格,但万神庙是古罗马建筑而不是古希腊建筑,原因很简单,因为万神庙是古罗马时期建的(这样区分是不是特别简单粗暴),当然啦,还有因为它那高超的古罗马式穹顶技术。
万神庙(始建于公元前27年)
大角斗场相信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整个角斗场占地2万平方米,围墙周长527米,长轴188 米,短轴156米,墙高57米,相当于一座19层现代楼房的高度。场内可容纳5万观众。竞技场内部为阶梯形席位,架在3层呈放射状的混凝土筒形拱上,每层80个喇叭形拱供分散人流,据说数万观众不出10分钟便可完全退场。看台逐层后退,形成阶梯式坡度,观众购票之后,以纵过道为主,进入各自的看区,然后以横过道为辅,进入自己的座位。这种设计,直至今日还被一直沿用,几乎没有大的变动。这个角斗场多少也借鉴了古希腊的露天大剧场的设计,算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大角斗场(建于公元72-79年)
古罗马建筑除了在大角斗场上把拱券技术用到极致外,在很多其他的公共设施也有高超的运用,比如大渡槽。
罗马大渡槽(建于公元53年)
君士坦丁凯旋门也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那么问题来了,巴黎的凯旋门和它长得挺像的,名字也都叫凯旋门,是否属于古罗马建筑呢吗?答案是否定的,它那么新,怎么可能!巴黎凯旋门属于新古典主义建筑(也有说是帝国风格的)。所以古罗马建筑和古希腊建筑的判断有个核心在于“古”,就是一定得在古罗马或古希腊时期建造,否则就是借鉴,借鉴,不管多像都是借鉴!
君士坦丁凯旋门(建于公元315年)
巴黎凯旋门(建成于1836年)
【罗曼式建筑】
罗曼式建筑(英文:Romanesque architecture)又叫罗马风建筑、似罗马建筑、罗马式建筑等等,是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顾名思义,罗曼式建筑延续了古罗马式的拱券风格。因此和古罗马建筑容易混淆,最好的判断方法就是看建筑的年代了。同时在罗曼建筑上可以看到哥特式建筑的萌芽,有时会被误认为是哥特风,所以还得注意区分。
比萨大教堂(PisaCathedral)是罗曼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大教堂始建于1063年,教堂平面呈长方的拉丁十字形,长95米,纵向四排68根科林斯式圆柱。纵深的中堂与宽阔的耳堂相交处为一椭圆形拱顶所覆盖,中堂用轻巧的列柱支撑着木架结构屋顶。
比萨大教堂(意大利,建于1063年)
罗曼式建筑地基平面喜欢用拉丁十字,整个建筑显得狭长,这个和拜占庭有所区别,拜占庭喜欢用希腊十字,整个建筑显得宽大。
刚有提到有些罗曼式建筑开始萌芽哥特风格,德国的施派尔大教堂就很典型,四个尖尖的塔楼还是很有哥特风的,容易被误认为是哥特式建筑。从建筑给人的感受来看,四个塔虽然是尖顶,但没给人咄咄逼人要一飞冲天的感觉,和整个建筑还是保持比较好的协调,另外它有圆形穹顶,窗户使用了拱券技术,属罗马风。
施派尔大教堂(德国,建于1030-1061年)
罗曼式和哥特式的一个不同是,罗曼式通常有比较厚的墙作为承重,同时开窗比较小,室内光线比较差一些。意大利的圣米尼亚托教堂也是罗曼式建筑的代表,教堂坐落于佛罗伦萨的最高点,可以俯瞰整座城市,还可以看到另外一座有名的圣母百花大教堂。
圣米尼亚托教堂(意大利,始建于1013年)
【拜占庭建筑】
罗马帝国分裂后,建筑风格也跟着分裂了,西罗马继续罗曼式建筑,东罗马则渐渐走上了拜占庭的路子,以东正教教堂为主要代表。拜占庭的主要成就就是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四个或者更多的独立式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式。其中有我们熟知的希腊十字以及马赛克,这些都是拜占庭时期的典型。
拜占庭建筑的代表之一就是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这个教堂有些特别,最早是作为教堂兴建,后来被土耳其人入侵后改成了清真寺,在建筑外面四个角加建了礼拜塔,而如今是作为博物馆供人参观。在时间长河里经历了教堂——清真寺——博物馆的变换。
圣索菲亚大教堂(伊斯坦布尔,建于公元532-537年)
拜占庭建筑地基一般选择希腊十字,整个建筑群占地会比较方正,而主穹顶就位于十字中心上方,另外通常情况下都会有好几个穹顶,远看会发现建筑物顶部有好几个球,发展到后面穹顶的球演变成了洋葱状,比如俄罗斯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就是个典型的洋葱头。(PS: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圣瓦西里教堂不属于拜占庭建筑的,不过作为东正教教堂,小编觉得把它归入拜占庭也没有不妥)
圣索菲亚大教堂(基辅,建于1051年)
圣马可大教堂(威尼斯,始建于公元829年,重建于1043~1071年)
圣瓦西里大教堂(俄罗斯,建于1560年)
【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由罗曼式演化而来,罗曼式教堂的塔楼很多已经具有哥特式的影子了,不过哥特式走了个极端,彻底放弃了大圆顶,改用尖塔顶,为了更接近上帝,哥特式建筑恨不得把所有能拔高的部分都给它做成尖的,给人的感觉是恨不得直冲天际,整个建筑布满尖顶,给人万箭齐发之感。
科隆大教堂(德国,建于1248~1880年)
科隆大教堂就是哥特式建筑非常典型的代表,无数的尖尖冲天而发,看得人心惊胆战。巴黎圣母院、伦敦大本钟、西班牙圣家族大教堂也是哥特式建筑比较有名的代表,有机会到现场的朋友可以试着去数一下每个建筑总共有多少个尖尖。
哥特式扶壁
哥特式建筑还有个比较重要的特地就是很少有完整的墙面,基本靠肋拱、扶壁、和窗户来承重,由于开窗多,所以会大量使用玻璃,通常里面看彩色玻璃会给人来到天堂之感。
哥特式彩窗
巴黎圣母院(法国,建于1163~1345年)
圣家族大教堂(巴塞罗那,始建于1882年)
伦敦大本钟(建成于1858年)
如果简单粗暴的来判断的话,如果一个建筑给人感觉有很多尖尖,那多半就是哥特式建筑了。
【文艺复兴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是反哥特式建筑的一种建筑风格,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对建筑理念影响的结果,哥特式的理念是要接近上帝接近神,而文艺复兴则相反,要排斥神权至上,提倡复兴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形式。文艺复兴建筑通常拥有严谨的立面和平面构图以及从古典建筑中继承下来的柱式系统。
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座伟大建筑。教堂由白色,粉红,绿色的大理石按几何图案装饰而成,教堂大圆顶是继罗马万神庙之后的又一大圆顶,建筑师在完成这一空中巨构时没有借助于拱架,而是用相连的鱼骨结构和以椽固瓦的方法从下往上逐次砌成,是非常牛的技术。这个教堂还有个有意思的地方是旁边高85米的钟塔是属于哥特式的,看来文艺复兴建筑也不是一定要和哥特式建筑对着干的。
圣母百花大教堂(佛罗伦萨,建成于1469年)
文艺复兴建筑的另一个代表就是圣彼得大教堂,该教堂由多纳托·伯拉孟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小安东尼奥·达·桑加罗等多位建筑师与艺术家参与,堂内保存了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人的壁画与雕刻。教堂外的圣伯多禄广场由巴洛克大师贝尼尼设计,他同时还设计了教堂里面的圣伯多禄宝座,那弯弯曲曲的柱子就是典型的代表。圣彼得大教堂是文艺复兴建筑和巴洛克建筑的完美结合体。
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建于1506年)
【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主要的代表有圣卡罗大教堂和圣地亚哥大教堂。
圣卡罗大教堂(意大利,建于1638年)
圣地亚哥大教堂(西班牙,建于1748年)
巴洛克风格装饰(各种金碧辉煌)
巴洛克作为一种装饰风格和建筑风格,前期主要追求自由和不规则,通常表现为曲线,而发展到后期就开始走奢华和夸张风了,各种花里胡哨各种土豪金,参考巴洛克风格的家具,自行感受一下
巴洛克风格家具
【洛可可建筑】
有人把洛可可风格看做是巴洛克2.0,深以为然,洛可可继承了巴洛克的不规则和曲线,同时将其发扬光大,它还喜欢模仿自然形态,如果你看到建筑物上似乎长满了植物,那可能是遇到洛可可了
墙面“长满植物”的洛可可
洛可可风格常用图案
【古典主义建筑】
广义的古典主义建筑其实是包含了文艺复兴建筑的,至少是有重叠的,而狭义的古典主义建筑主要专指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其代表是凡尔赛宫和卢浮宫东立面。如果说文艺复兴建筑的出现是为了反对哥特式建筑对神权的过度崇拜,那古典主义建筑的出现可以看做是反对巴洛克建筑的浮夸风。
古典主义讲求规则和规范,在建筑设计中突出轴线,强调对称,注重比例,讲究主从关系
卢浮宫(法国,始建于1204年)
凡尔赛宫(法国,建于1689年)
【新古典主义建筑】
新古典主义建筑提倡要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艺术装饰。特点是构图规整,追求雄伟、严谨。一般以粗大的石材砌筑底层基础,以古典柱式和各种组合形式为建筑主体,加以细部装饰。也有观点认为所谓新古典主义就是简单复制古希腊古罗马建筑,比如巴黎凯旋门就是君士坦丁凯旋门的模仿,而先贤祠就是模仿古罗马的万神庙,英国的白金汉宫也是新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知道它又是模仿谁了吗?
白金汉宫(英国,始建于1703年)
先贤祠(法国,建成于1791年)
把欧洲建筑风格历数了一遍,相信你还是有点云里雾里,这很正常,因为确实风格太多了,而且很多又是模棱两可。哪天我们走在欧洲,能判断个七八成正确也是不错的。最后来简单总结一下各自特征吧。
古希腊建筑:“古”的,廊柱,三角形山墙
古罗马建筑:“古”的,圆形拱券、穹顶
以上两个容易判断,作为古迹,留下来的已经不多了
罗曼式建筑:拉丁十字基,圆形穹顶,拱券,柱子,开窗小
拜占庭建筑:希腊十字基,多个圆形穹顶或洋葱头
哥特式建筑:无圆形穹顶,很多尖顶,少墙面,多彩窗
文艺复兴建筑:穹顶、柱子(这个容易和罗曼式和古典主义混淆,需要参考建筑时间)
巴洛克建筑:不规则,曲线,装饰奢华,土豪金
洛可可建筑:装饰奢华夸张,像长满植物
古典主义建筑:规则、对称、柱式
新古典主义建筑:规则、柱式,长得像古罗马古希腊
文_ 候鸟旅行
图_ 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