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们熟悉的《刺客信条》、《看门狗》、《汤姆克兰西》、《彩虹六号》、《细胞分裂》、《雷曼》、《南方公园》、《光之子》、《勇敢的心》、《成长家园》、《飙酷车神》等等一系列游戏都出自大厂商育碧之手。

育碧ceo最近新消息(维旺迪恶意收购育碧)(1)

然而近年来,育碧,这个来自法国的第三方游戏大厂遇到了一些麻烦,那就是公司遭遇了同样来自法国的媒体娱乐巨头维旺迪的收购危机。2017年育碧的目标是17亿欧元的销售额,在维旺迪长达 3 年的恶意收购阴影跟前,即便是如此亮眼的财报也起不了多大作用。此前有媒体报道维旺迪在2015年10月左右的时候突然购入了育碧6.6%的股票,而这个数字在一天之后就上升到了10.4%。育碧的 2017 年依旧伴随着一场被侵吞收购的大灾难。维旺迪甚至放话,要在 2017 年里完成收购。维旺迪对育碧的恶意收购由来已久,育碧也一直在尽力保持自身的独立性,抵制维旺迪。

资本公司的并购收购并不奇怪,但是我们谈起维旺迪收购育碧,总是用“恶意收购”这个字眼,为什么叫做恶意收购呢?

恶意收购,是指收购公司在未经目标公司董事会允许,不管对方是否同意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收购活动。当事双方采用各种攻防策略完成收购行为,并希望取得控制性股权,成为大股东。当中,双方强烈的对抗性是其基本特点。除非目标公司的股票流通量高可以容易在市场上吸纳,否则收购困难。敌意收购可能引致突袭收购。说白了,就是强买强卖。首先育碧并没有要卖掉公司的意愿,其次它就算要卖也不想卖给维旺迪。但是维旺迪想要收购育碧,他是怎么做的呢?维旺迪用尽办法从其他股东手上买下育碧的股份。根据法国商法,当某个股东控股达到 30%,就能发起收购,获得对这家公司的绝对控制权。维旺迪通过两年钻营,已经在 2016 年达到了对育碧持股 26%,他们气势汹汹地表示,2017 年会加快收购的过程,在今年就把这一仗打完。

维旺迪是谁?维旺迪环球集团是世界第一大环境服务集团,上市于巴黎股市,在水务、垃圾处理、交通及能源四个方面执掌世界之牛耳。集团拥有18万名员工,年销售额260亿美元,向世界100多个国家的市政、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服务。维旺迪环球为仅次于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世界第二大网络集团,固定员工总数8万人,年收入250亿美元。主要分为五大块业务集团:影视、出版、音乐、电讯和网络。

近日面对这个情况,育碧首席执行总裁 Yves Guillemot 对育碧的独立性表示担忧的新闻上了各大游戏头条的版面。他表示,如果育碧被收购,那么将会面临一群不懂游戏的业余人士的资本化操控,而他们更是不会明白如何才能在这个行业中获得成功。但显然,维旺迪并没有因此而停下脚步。

育碧ceo最近新消息(维旺迪恶意收购育碧)(2)

如果育碧被收购,我们就会知道外行领导内行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了。我们还记得《战地4》因为想抢占《使命召唤》先一步发售,而将还在制作中的版本推向市场,导致前几个月的BUG满天飞。会不会被收购之后的育碧也有类似的风险?或者被砍掉在市场反响不好的项目?

很多游戏公司确实为了商业利益特没节操,但是起码他们还知道怎么做游戏。手游大厂做了多少手游?结果现在《最终幻想》系列、《杀手5》、《勇者斗恶龙建造者》、《古墓崛起》等游戏和发行游戏一箩筐地往外抛。这就是一个商业化游戏公司的自律表现,起码他们还知道玩家在等什么。若恶意收购完成。EA手下那些倒下的工作室就是前车之鉴。

上一次育碧面临收购危机的时候,《刺客信条》站了出来力挽狂澜。 这次又会是谁呢?本月,育碧全面发力,发售很多新游戏,包括《马里奥与疯兔:王国之战》、、《刺客信条:起源》、《德军总部:新巨人2》。

育碧在探索新IP和中文化上的努力各位应该是有目共睹,至少在全球顶级的第三方中,好于更加强大的EA和AB。育碧一直在尽力探索新的创意新的想法,也一直在向我们传达着游戏的魅力。不过从《看门狗》和《刺客信条:大革命》以来,育碧的口碑几乎是承直线下滑的,玩家一听到育碧的第一反应几乎都是缩水、bug、掉帧和土豆服务器,但这其中更多的是育碧本身项目管理能力的缺失所造成的。育碧是第三方公司,所以不能像顽皮狗那样让游戏一再跳票还仍有SCE老大的力挺,育碧这样的公司如果一再跳票或开天窗的话是会对公司股价有影响的,所以最近的这些问题更像是财政压力和开发难度之间激烈冲突下的产物。

育碧ceo最近新消息(维旺迪恶意收购育碧)(3)

玩家们会说,是的,育碧让我们失望了,是的,育碧出现了问题,但是,这是否能成为她被一家不懂游戏的有过恶意收购历史的公司恶意收购的理由呢?绝对不行!育碧是一个很有创意的公司,他的很多小品游戏都能令人眼前一亮,由衷发出“这也可以?”的赞叹。但是设计师的奇思妙想毕竟不能当饭吃,至少不能直接当饭吃。从创意转化为游戏,有着各种各样的意外,再从游戏转化为实际的销量,也同样充满变数。这些东西面对直接粗暴的雄厚资本收购,总是那么的乏力。股东,不是程序员,不是项目经理,不是策划,也不是运营和市场。反之,在对显露颓势的IP举起屠刀的时候,背后站着的是股东,在竭力推出明显乏力的产品的时候,背后站着的是股东。

商人的逐利性将不可避免的弄死育碧,虽然育碧早就已经踏入了工业化生产游戏的大门,但这次新一轮的收购,玩家们力挺育碧,宁愿它被其他公司收购也不愿意让他被一个可以毁掉一个IP游戏的公司收购。玩家们希望好的游戏厂商可以一直活下去,这是信仰,仅此而已。是以资本至上还是内容至上?

随着育碧几款大作的成功大卖,似乎维旺迪收购育碧的想法已经越来越难以实施了。根据维旺迪公开的最新财报消息显示,他们将在未来6个月里停止对育碧的股权购买行为。

另外,维旺迪表示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彻底放弃了收购育碧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