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的故事和传说(江南才子唐伯虎)(1)

江南才子唐伯虎

邓志新

接上期:

  第二天早饭后,唐广德领着五岁的儿子唐寅来到先生周臣府上,已有家人迎至客厅,看茶就坐。家人说:“先生第二堂课还没讲完,请稍等片刻。”趁先生没来,唐广德顺着穿堂大门向后望了望,果然是大户人家。稍许,周先生拿着书本已款款而来。唐广德赶忙起身抱拳作揖说:“先生好!打扰了。”唐寅也学着他爹的样子,说了声“先生好!”周先生望了眼唐广德带来的孩子后,出于礼貌也客气道:“让你们久等了,失敬,失敬!”唐寅拜师,原是托熟人说好了的,今天看先生的表情,似有难色。周先生问:“这孩子几岁啦?”

  唐广德如实回答说:“犬子已经五岁了。”听后,周先生开门见山地说:“我说老唐啊!你看我们虽不常见面,也都是姑苏城里的老街坊,别人家的孩子至少八、九岁才送来,你的孩子今年才五岁,不是太小了吗?你望子心切我是理解的,你看是不是再等两三年送来也不迟,过早也跟不上班哪?”唐广德听了,猜想先生是怕过小跟不上班不想收,就恳求道:“我把这孩子情况说一下,还请先生破例收留。我唐某虽不才,早年也认识几个字,这孩子三岁以后我就教他学一些知识,我估计由先生您教他定能跟上班。要不,请先生先考考他再定如何?”周先生听后心想:这点孩子就算他爹教他又能记得多少?也罢,考考他答不上来不收人家也不见怪。于是,就轻声说:“孩子,你过来告诉我,你爹都教你什么了?说来听听?”

   唐寅拘谨地向前走近几步,又给先生鞠了一躬说:“爹教过我《四书》、《五经》,还教我背《诗经》、《论语》、唐诗宋词,爹还会绘画,不过没教我。听爹说,先生学问高深,绘画也好,我还想跟先生学呢。”孩子虽小,伶牙俐齿的,几句话说得先生脸上阴云全散,面露悦色。暗想,这孩子不凡,是要具体考考,如果真是好苗子,可不能推给别的先生教。想到这里,先生问:“你就先说说《诗经》吧!这本书是谁人编的?都写的什么?”唐寅回答:“这本书相传是孔老夫子编的,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主要写风、雅、颂,表现手法是赋、比、兴。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雅又分《大雅》、《小雅》,颂有周、鲁、商三大颂。《诗经》的形式多以四言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具体我知道得不多。《诗经》中我爹教过我背国风中的《关雎》,卫风中的《氓》、魏风中的《硕鼠》,《小雅》中的《鹿鸣》,《大雅》中的《文王》等二十多篇。”

  先生又问:“《关雎》这篇你背来听听?”唐寅略想了一下就开口背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生听了连一个字都没错。接着,先生又问:“你说还学过《论语》,《论语》是谁编的?都写了些什么?”唐寅答道:“《论语》是孔夫子的弟子们编写的,主要是整理编写孔老夫子生前经典语录。我背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等十余篇。”先生说:“你刚才还说你背过唐诗宋词,背两首来听听?”唐寅说:“先生您点吧!您点到的我会就背,不会就说不会。”

唐伯虎的故事和传说(江南才子唐伯虎)(2)

  周先生听罢暗想:这就奇怪了,一般孩子肯定拣自已会背的背几首,也容易过关,可这孩子让先生点背,这不是给自已增加难度吗?也好,我就拣难一些地点给他背。于是思考一阵子说:“那你背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这首吧!”只见唐寅随口背道: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云外,二水中分白露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背完唐诗,先生说:“你再背首宋词好不好?”唐寅说:“好!”周先生说:“那你把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背一下吧!即丙辰中秋,苏东坡欢饮大醉后写的那首词。”唐寅听后说:“这首我也会。”随背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整首词背下来,竟一字不差。至此,周先生笑着对唐广德说:“令郎天资聪慧,悟性也好,我决定破例收下。”唐广德一听先生决定收下儿子,心里如同石头落地,连忙谢过先生说:“犬子有先生教他,是我唐家的荣幸,望先生严格要求,就如同自家孩子一样。”当即先生移至正位,唐寅向周先生行跪拜磕头之礼。礼成之后,周先生带唐广德父子从前厅到后院参观了一番。只见周家青一色楼房瓦舍,雕梁画栋,曲径回廊,门窗各异,房舍高低错落有致,庭院间隔圆门相通,墙壁青藤缠绕,后花园翠竹紫檀,芳草依依,假山流水,百花争艳。后院深处,便是学堂宿舍,学生读书、吃住都在这里。老远就听书声琅琅,童音清脆。这一参观,真叫人心旷神怡,驻足流连。参观毕,唐寅由先生领入学堂,唐广德对儿子又交代一番离府返回。孩子入学后,只有逢年过节或遇特殊情况才能回家。

唐伯虎的故事和传说(江南才子唐伯虎)(3)

  五年后,唐寅已年交十岁。一天傍晚,周臣先生微笑着亲临唐宅。唐广德见先生光临,赶忙拱手相迎:“不知先生亲临寒舍,未能远迎,失敬,失敬!”随亲自倒茶、看坐,并问:“先生此来,莫非犬子在学堂犯了过错?望先生但说无妨,我一定严加责罚。”只见周先生笑道:“非也、非也,我今前来是向你道喜的。令郎年岁虽小,在学堂聪明过人,悟性很高。五年来,我教他熟读文史典籍、诸子百家、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还教他绘画、做人、处事等,学业成绩列所教数十学子之冠。绘画方面也出手不凡,看来与你老弟早期施教有关。现经考核,学业已成,明日即可回家,日后要继续深造,还请你另行定夺。”周先生讲完,起身告辞,称教务繁忙,不能久留,唐广德再三挽留不住,只得目送先生远去。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