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在《师说》中谈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传道排在第一位。可见,从古到今,传道的要求一直很高。


什么是“道”?


所谓“道”,就是真理。


传道,就是传播真理。


从入世观点上看,真理,便是为人之道;


从出世观点上看,真理,则是解脱之道。

怎样理解传道授业解惑(传道授业解惑什么是)(1)

传播真理的老师,自己必须明白真理,实践真理,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否则,他就没法传播真理。他能传播的,只可能是道理、知识,甚至是一些貌似真理的谬论。


现在,最普遍的现象是,好多不知道真理的人,都在自以为是地传播真理,反而淹没了那些正确的声音。结果,以讹传讹,以假乱真,知道真理、实践真理的人,就越来越少。


所以,一个人暂时做不到知行合一也不要紧,他至少该清楚正确的方向在哪里,并且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积极求道。在这个前提下,他才能引导学生探索真理。否则,他只会让人家跟着自己一块掉下悬崖。


尤其是现在这个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快,什么人都能在网上发表观点,什么人都能利用无数个平台,将自己的声音轻易传播出去。


因此,对于传道者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年代,但假如运用得不好,真理的声音、优秀的思想,就会被搅天的信息淹没;对于求道者来说,这也是个很好的年代,但假如选择得不好,就会被大量的谬论、似是而非的道理,搅得心浮气躁,流于肤浅,南辕北辙。


可见,网络这一现代科技,既能推动真理的传播,又能对其造成巨大伤害。如何能更好地运用它,是传道者和求道者都要仔细思考的问题。


什么是“业”?


这个“业”,不同于佛教中“业报”的业,而是通过学习、思考、实践得到的智慧。


换句话说,是一种不同于“道”的智慧。


很多人将其简单理解为书本上的知识,其实,它的含义远不止于此。它跟知识的“识”一样,指的是见地、思想、境界等等,非常重要,但容易被人狭义地理解。


什么叫“惑”?


所谓的“惑”,就是痛苦与迷惑。


它分为两种:


一种是烦恼之惑,由身体的欲望、贪婪、愚痴、仇恨等负面因素引起;


另一种是知识之惑,由生存环境、所学知识、人生经历构成的认知障碍引起。


解惑,就是破解、消除这两种痛苦与迷惑。


能为人解惑者,必须自己先做到无惑


如果老师本身仍未解惑,整天追求物欲,贪图享受,每天都被感官困扰,被物欲奴役,眼睛追求美色,耳朵追求美声,口中追求美食,六根不清净,就连最基本的烦恼和迷惑都没有破除,如何为学生解惑?又如何能成为一个好的老师呢?



 好的老师,肯定是真正的知识分子,是社会精英、时代精英、民族精英,这种人不会太多。


他不会像大部分混混那样,浑浑噩噩地活着,人云亦云。


真正的精英,绝不是曲意逢迎的人,也不会对混混言论妥协。


他们会在一片浑浊的声浪中,尽力呐喊,即使叫不醒一个时代、整个世界,也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比如陈寅恪、梁漱溟、马寅初等人。


在他们的年代,每个人都难免被卷进各种风波,如果你坚持自己,就会面对可怕的专制和牢狱之灾。但即使在那样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下,为了追求人类真理、世界和平,陈寅恪等人仍然不惜与主流对抗,坚持自己的独立主张,始终都在说真话。大家想想看,他们承担了多大的风险啊!


有这样的胸怀、眼界、承担者,才称得上真正的知识分子。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说的就是这种精神。 胡适也是这样。他即使被蒋介石尊为上宾,也不愿以政客的姿态出现,他始终都有文人的良心,对政治持批判的态度。他这样的知识分子,也不多。


真正的知识分子,至少该有承担的精神和承担的行为,但在欲望无限膨胀,良心渐渐缺席的今天,这种说法,包括这种精神,却沦为混混们的笑柄,在功利化的浪潮下,几乎听不到一点点回响。


这也是当下有许多人陷入庸碌的原因。 


所以,每一个有向往、有敬畏、有担当的人,都不要过多地考虑未来的诸多可能性,要守住真诚、向往的心。


然后,在利众精神的熏染下,在整个世界的滋养下,在超越智慧的启迪下,点亮心灵,让自己一天天强大起来,拥有得心应手的大力。


将来,如果有好的机遇,他就有可能成为真正的文化传承者、真正的知识分子、真正的大师。


假如这样的人越来越多,这个世界就会增添许多光明。


——《慧心》节选 作者:雪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