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读大三的小陈,不仅长相出众,学习成绩也十分优秀,因此受到了许多男性同学的追求与爱慕,本该无忧无虑的她如今却陷入到疾病的阴影中,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没有性会感染hpv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没有性会感染hpv吗(没有性生活也会感染HPV)

没有性会感染hpv吗

今年读大三的小陈,不仅长相出众,学习成绩也十分优秀,因此受到了许多男性同学的追求与爱慕,本该无忧无虑的她如今却陷入到疾病的阴影中。

一开始小陈总感觉自己下身瘙痒,刚开始以为是出汗过多导致的细菌滋生,但清洗过后还是瘙痒难耐,下体还长出一些小红点,由于患处在隐私部位,而且自己平时非常洁身自好,她也不好意思告诉其她人,只是买了点药膏自行涂抹。

图源:摄图网

随着症状越来越严重,无奈之下小陈终于鼓起勇气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被查出了HPV感染。小陈心里实在无法接受,自己一直洁身自好,至今还没有对象,也从未跟人亲密接触,怎么会感染上HPV呢?

为什么没有性生活,也会感染HPV?

HPV的感染包括皮肤和皮肤间的接触,也可以是接触过被污染的物体,再接触皮肤而发生感染。

没有性生活感染HPV病毒的风险较小,但是不代表完全不会被感染,因为人乳头瘤病毒除了性生活传播之外,也会通过其他途径进行感染,比如直接或间接的接触患者的贴身衣物,患者使用过的毛巾、贴身衣物、马桶垫等以及水杯也有可能出现感染的情况。

当然最直接的还是性传播,如果性生活混乱或者是频繁更换性伴侣,感染HPV的可能性更高,所以即使没有性生活也有可能会感染HPV,只是相对来说性生活的感染风险更大。

感染HPV后,人体皮肤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如果出现以下几个异常,就要警惕感染HPV的风险。

医生提醒:皮肤出现3个异常,或是感染HPV的信号

1.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又称生殖器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好发于外阴及肛门的性传播疾病,主要由HPV6或11型引起,两者病因相同,也有相互传染性的病例。初期表现为米粒大小的淡红色丘疹,逐渐增大且数量增多,皮损为柔软、粉红色、菜花状或乳头状赘生物,直径1~10mm,可能伴有瘙痒、溃烂及感染的情况。

图源:摄图网

2.扁平疣

扁平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3、10、28、41型感染引起的常见皮肤病。组织病理学表 现为棘层及颗粒层角质形成细胞增生、空泡化,导致局部角质形成细胞数量增加和体积增大,会在皮肤表面形成一种赘生物,表现为或分散分布、质地柔软、顶部光滑、粟粒至绿豆大、淡褐或的高岀皮肤表面的扁平状丘疹。疣的潜伏期通常为1 ~ 3个月。往往长在女性的面部,手背和手臂等位置。

3.寻常疣

感染HPV病毒后,病毒会在细胞内进行复制,并对细胞产生影响,从而导致皮肤出现寻常疣。初期时寻常疣的大小类似针尖一样,如果延误治疗,就会逐渐增大到类似豌豆大小。同时数量还会不断增多,如果不小心碰到还会出血。

HPV也分高危型和低危型,两种类型的HPV是有一些不同之处的。

高危型HPV和低危型HPV的区别

高危型和低危型HPV病毒的主要区别就是诱发产生的病变不同,高危型HPV病毒最常见的就是HPV16、18、52等,可能会引起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而低危型HPV病毒一般都是以HPV6、11为常见类型,通常只是引发尖锐湿疣。

还有人说感染了HPV可以自愈,这是真的吗?

HPV可以自愈吗?

其实临床上大多数(80%左右)的HPV感染都是一过性的,人体免疫系统会自行清除病毒,所以说多数HPV感染是可以自愈的。通过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身体抵抗力可以慢慢恢复正常,只有少数HPV感染者会逐渐发展为宫颈癌前病变或癌变。

对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者,出现这种情况需要考虑宫颈上皮病变等问题,建议及时进行相关的筛查,看是否出现了宫颈病变或其他的恶性肿瘤情况,然后再对症治疗,另外平时需要多注意观察身体状况。

感染了HPV还能打疫苗吗?

可以。HPV疫苗并不能清除已有的HPV感染或已经发生的宫颈病变,如果所感染的HPV亚型并非疫苗所对应的亚型,还是建议接种的。

打HPV疫苗要注意什么?

1.四价和九价疫苗分3次注射,第一次和第二次间隔两个月,第二次和第三次间隔 4个月。

2.二价疫苗分 3次注射,第一次和第二次间隔 1个月 ,第二次和第三次间隔 5个月。

3.注射疫苗当天不能饮酒,发烧以及身体不适时避免接种疫苗,疫苗注射期间6个月内避免怀孕,若怀孕应联系医生暂停接种疫苗。

图源:摄图网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是诱发宫颈癌的危险因素,一般通过定期筛查和注射疫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宫颈癌的作用。但是,打疫苗之后并不代表不会再感染病毒了,所以在接种疫苗后仍需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和日常生活预防。

责编:成三

参考:

[1] 感染了HPV病毒可以自愈是真的吗?健康人生,李斌

[2] 关于接种HPV疫苗的几个问题. 人人健康

[3] 人乳头瘤病毒及其引起的疾病. 中国医药科学. 2013,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