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曾经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一部好的悲剧是顶着所谓喜剧的头衔,然后将美好一步步的毁灭。《驴得水》便是这样的一部喜剧。

这部喜剧片戳中观众的笑神经(这部悲剧顶着喜剧的头衔)(1)

故事是发生在一个偏远山区的小学,这里一共有五位老师,校长,张一曼,裴魁山,周铁男以及吕得水。在这个学校有个不可告人的秘密,那就是吕得水真的是一头驴。由于地区偏远,教育经费缺乏,校长希望可以多获取一些费用,申报驴得水老师为英语老师。然而平静的生活却被一份特派员前来巡查的信件打乱了。校长无奈之下让前来修理的铜匠冒充吕得水老师。特派员视察后觉得甚是满意,想要加大对于学校的投资。为了使得铜匠扮演好老师,张一曼睡服了铜匠。裴魁山一直以来都喜欢着张一曼,发现这事情后内心受挫。

这部喜剧片戳中观众的笑神经(这部悲剧顶着喜剧的头衔)(2)

随着学校重新改建后,不少学生前来报名入学,因此需要扩建校园。这时候,两件事情几乎同时发生了,特派员又再次回归到了学校,为了迎接美国人的到来。铜匠的老婆找了上门,想要找出是谁睡了铜匠。张一曼在其他人的逼迫下无奈承认了,铜匠为了保护一曼,与妻子撕破了脸,但是却被一曼给羞辱。铜匠被特派员发现,特派员为了骗取美国人的钱,答应了铜匠的要求,对张一曼进行侮辱,并且剪了她的头发,张一曼照了镜子后疯了。周铁男想要保护一曼,却被枪吓的懦弱。然而事情还是败露了,特派员知道了铜匠的真实身份,来帮着他们一起骗美国人的钱。佳佳作为校长的女儿,在这场闹剧中扮演了铜匠的未婚妻,最终无奈之下和铜匠结了婚。婚礼没有进行成功。经过一系列事情后,张一曼在开学的前一天自杀了。佳佳离开了三民小学,投奔延安的大哥。这场闹剧骗局最终就结束了。

这部喜剧片戳中观众的笑神经(这部悲剧顶着喜剧的头衔)(3)

张一曼虽然死了,但是她真正从这个吃人的世界里自由了。在这样的世界里,谁不是被利益所驱使呢?然而只有张一曼是最自由的。她的解脱也使故事从悲转为喜,庆幸这个好姑娘的离开。一个能将大蒜皮当成下雪的姑娘内心是么的单纯。逼疯她的不仅仅是其他五人,更是这个充满利益横行的社会现状。

这部喜剧片戳中观众的笑神经(这部悲剧顶着喜剧的头衔)(4)

影片中最具有看点的是每个人戏剧性的转变。孙校长对待女儿耀武扬威,可对待特派员就低声下气;周铁男天天叫嚣着要和这世界斗争,却被一把枪吓怂了胆;佳佳总说要揭露这社会的不公平,却最终屈服在这世界的男权之下;裴魁山说着喜欢张一曼,却得不到后侮辱一曼;铜匠好不容易男人了一次,却被自己媳妇逼回了原形。这种转变使得影片更加具有回味性,让观众联想起自己,是否这些角色身上会有自己的影子。

这部喜剧片戳中观众的笑神经(这部悲剧顶着喜剧的头衔)(5)

人活在世上,挣得是一口气。然而在一曼开枪的那一瞬间,其他人早已经死了。他们丧失了自己尊严,面子,良知,他们仅仅留下的是空壳一副。死亡可能不是一种好的解脱方式,但是苟且于世上又有何意义性呢?

这部喜剧片戳中观众的笑神经(这部悲剧顶着喜剧的头衔)(6)

裴魁山和铜匠真的有那么爱一曼么?没有,如果有的话,得不到时不会心怀怨恨。他们爱的只是一曼的美色,仅仅是一曼单纯的内心,当他们都得不到时,嫉妒怨恨便充满了他们的大脑。

控诉便是这片所谓喜剧的悲剧所想向我们传达出来的主旨罢了。闹剧的结束,生活又该趋于平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