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遭十日屠城破坏的扬州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发展,又呈繁荣景象,成为我国东南沿海一大都会。当时扬州汇集了各地文人名流,在当地官员倡导下,经常举办诗文酒会,其诗文创作,载誉全国。因此当时的扬州,不仅是东南的经济中心,也成为文化艺术的中心。聚集在扬州的全国各地的许多名士中,有不少诗人、作家,其中就有被称为扬州八怪”的极具创新精神的画家群体。

扬州八怪有哪八人(杨州八怪指的是哪八怪)(1)

扬州八怪有哪八人(杨州八怪指的是哪八怪)(2)

扬州八怪”,指的是清代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些职业画家。具体所指,未有定论,一般指金农、黄慎、郑燮、李印蝉、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另外,也曾列入八怪的画家还有华喦、高凤翰、边寿民、闵贞、李勉、陈撰、杨法等人。由于争议人数众多,故又有“扬州画派”之称。虽然扬州画派诸家在艺术上面目各不相同,但也有共同之处:首先,由于他们大多出身于知识阶层,虽有人任过小官,但最终都以卖画为生,生活清苦,故多借画抒发不平之气;其次,他们都注重艺术个性,讲求创新,强调写神,并善于运用水墨写意技法,画面都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并以书法笔意人画,注意诗、书、画的有机结合。这些因素使得他们汇聚成一股强大的艺术潮流,他们标新立异的画风给画坛注入了生机。

扬州八怪有哪八人(杨州八怪指的是哪八怪)(3)

扬州八怪有哪八人(杨州八怪指的是哪八怪)(4)

扬州八怪有哪八人(杨州八怪指的是哪八怪)(5)

扬州八怪十分重视个性表现,这是他们在艺术观上最突出的特点。他们提倡风格独创,主张“自立门户”,他们的创作是为了卖钱谋取生活,不再像文人画家那样把绘画创作视为“雅事”。在创作题材上,他们一方面继承了文人画的传统,把梅、兰、竹、菊、松、石作为对象,以此来表现画家清高、孤傲、绝俗的风格。如李方膺的《风竹图》用不畏狂风的劲竹象征倔强不屈的人品;黄慎的《群乞图》、罗聘的《卖牛歌图》表现了他们对现实社会的细致观察,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对社会的不平。另一方面,在绘画的风格上,扬州八怪主要继承了前人绘画中的水墨写意画的技巧,并进一步发挥了水墨特长,以高度简括的手法塑造物象,而不拘泥于枝枝叶叶的形似。在笔墨上,他们不受约束,纵横驰骋,直抒胸臆。但由于他们的作品和当时流行的含蓄典雅的花鸟画风相违背,所以常受到评论家猛烈批评,才有了“扬州八怪”的称呼。

扬州八怪有哪八人(杨州八怪指的是哪八怪)(6)

扬州八怪有哪八人(杨州八怪指的是哪八怪)(7)

郑燮号板桥,以画兰、竹著称,画史称其“焦墨挥毫,以草书之中竖长撇法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用墨浓淡相参,笔法瘦劲,结构疏密相间,生动地凸现岀其个性和品格。有人说“画竹的特点是竹叶比竹枝要宽,每一幅单看是‘个’字,整看也是个’字,画石头不点苔”。金农,被称为“八怪”之首,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尤精墨梅。他自称画梅师法南宋白玉蟾,并与之“遥遥相契于千载矣”“用笔幽峭,点尘不到手腕间者,非与古人鏖战数十年未易臻此”。高风翰以左手书画,自号“尚左生”,擅画山水、花草,其画被称为“纵逸不拘成法,纯以气胜”。以善画芦雁名世的边寿民为了观察芦雁的习性及各种情态,潜入芦苇滩头,早晚观察揣摩,终得其飞鸣食宿之神。“善画墨梅、笔致疏秀古雅”的汪士慎擅书画篆刻,嗜爱梅花。与金农齐名的李鳝曾供奉内廷,后至扬州卖画为生,其画以破笔泼墨作画,挥洒淋漓。高翔以山水见长,兼擅画梅,与金农汪士慎、罗聘并称“画梅圣手”。罗聘师承金农,以画鬼趣图轰动文坛,善画山水、花鸟,受石涛、金农等人影响较深。

扬州八怪有哪八人(杨州八怪指的是哪八怪)(8)

扬州画派的花鸟画体现出了其所倡导的标新立异、抒发个性的创作理念,他们继承并发扬了水墨写意,对后世的写意花鸟画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虽然扬州八怪的创作当时只流行于扬州及其附近的地区,但在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水墨写意画上,他们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