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一生中写过的唯一一首诗,你可能不知道出自慈禧之手,但是你绝对听过。尤其是最后一句,直到现在我们都时刻挂在嘴边!

慈禧是谁想必不用多说,骂她的能从海南排到天安门。近代所有丧权辱国的条约基本上都跟她有关。但是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慈禧其实也是一个相当励志的人物, 当然这并不是小德有意在美化她。慈禧从一个小妃嫔到太后,从无权无势到垂帘听政,她权利滔天,骄奢淫逸,甚至可以亲手夺走儿子的皇位,但这些无情、奢侈、计谋的背后,慈溪却还有着不为人知的柔情的一面,她写的一首和其历史形象格格不入的诗,却直到现在还家喻户晓!1835年,慈禧出生于满族的一个大姓,叶赫那拉氏家族。17岁的慈溪凭借美貌,刚一入宫就被咸丰帝宠幸,封为了兰贵人。在清朝的后宫中,贵人的阶位也就是下三品,上面还有妃子,贵妃、嫔等等。所以慈禧最开始的起点也不是很高。

慈禧的一句诗广为流传(慈禧一生只写了一首诗)(1)

但是慈禧可不是一般人,既然咸丰帝喜欢她,她也事事投其所好。慢慢地咸丰对她更加宠爱。而慈禧的肚子也非常争气,在受宠的两年里为咸丰帝诞下了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皇子 - 载淳。所谓母凭子贵,慈禧也从此是步步高升,从之前的兰贵人晋升为了懿嫔。1857年,仅仅才22岁的慈禧就被封为了懿贵妃。此时的咸丰帝身子已经出现问题,一直卧病在床,慈禧是时时刻刻都在他身边事无巨细的照顾。于是咸丰帝也对她非常的信任。就连批阅奏折都是慈禧代劳的。

慈禧的一句诗广为流传(慈禧一生只写了一首诗)(2)

说到这里是不是感觉有点熟悉呢?没错,跟当时的武帝是一个套路。虽然当时的大臣也多次反对,但也只能眼巴巴看着慈溪一步步登上权利的顶端。1861年 ,咸丰帝因病驾崩。 在死之前,咸丰帝为了稳固自己儿子的皇位,特地挑选了8个辅政大臣来辅佐载淳。另外为了防止其中有人造反,咸丰特别将皇权印章交给了慈禧和正宫皇后慈安两人手中。希望通过后宫干政起到制约前朝的作用,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一套没用在大臣身上,反而给慈禧干政制造了契机。

同治帝载淳登基之后,生母慈禧顺理成章当上了太后。本以为大清会在母子二人的齐心协同下走向光明,没想到,同治皇帝对这位亲娘不但不亲,反而跟慈安太后亲若母子。这就触碰到了慈禧的逆鳞。但是慈安毕竟是咸丰的正宫皇后,慈禧即使有逆反之心,也没有逆反之胆,直到慈安太后去世,慈溪才彻底放飞了自我!众所周知,叶赫那拉氏永远不能成为大清朝的皇后。有些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其实这源于叶赫那拉氏的诅咒。努尔哈赤在灭叶赫那拉一族时,叶赫那拉的首领在临死之前,对上天发过毒誓,就是即使叶赫那拉只剩下一个女子,也会覆灭满洲国。所以在民间就有了“亡清必叶赫那拉氏”的传言。即便是捕风捉影的诅咒,但对于皇帝来说却非常忌惮,自然而然也不会让叶赫那拉氏成为皇后。所以大臣们对于身为叶赫那拉氏的慈禧更是有所忌惮。

慈禧的一句诗广为流传(慈禧一生只写了一首诗)(3)

同治驾崩后,慈禧为了夺走儿子载淳的皇权可谓是煞费苦心。她先假意加入慈安的队伍,除掉了前朝留下来的几位辅佐大臣的势力,将权利都集中掌握在了自己和慈安两个人手里。后来慈安去世后,整个大清就握在了慈禧一人手中,就这样,自己的亲儿子也成了傀儡。慈禧手握皇权之后,迎来了自己母亲的七十大寿。苦于从小进宫,多受限制,此时的慈禧就想为母亲好好庆祝一番。但是在慈禧母亲大寿的当天,外国使团突然来访。慈禧太后只能将母亲的七十大寿放在一边,先接待外国使团。但是即便如此,她还是从库房中拿了好多奇珍异宝派人给母亲送了过去。除此之外,她还写了一首《祝母寿诗》,“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凭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慈禧的一句诗广为流传(慈禧一生只写了一首诗)(4)

这首《祝母寿诗》也是慈禧一生唯一写下的一首诗。最后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直到现在也是至理名言。不得不说,这首诗确实展现了慈禧太后不为人知的一面。仿佛在坐下这首诗的一刻,慈溪不再是那个狡诈冷血的老佛爷,而只是妈妈的一个好女儿。很多人说,慈禧太后一生中做得为数不多的两件好事,一件就是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而另一件就是作《祝母寿诗》来表达天下为人父母的不易。不得不说,慈禧太后不是一个好妻子、好领导人、好母亲,而是一个好的女儿。希望全天下的儿女都能体会到父母的深意,也希望所有付出心血的父母也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