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小区环境绿化好,花园、小溪应有尽有,但也容易滋生蚊虫。最近,仙林大学城一带居民和师生常发现蜈蚣进入家中或宿舍,不断有被蜈蚣蛰伤的事故发生。
蜈蚣俗称“百足虫”,常在阴暗潮湿的墙角、砖缝、阴沟、腐木、树皮、杂草丛中;对潮湿的地方如厨房、墙角、床下等处洒些生石灰粉,可防止蜈蚣爬行。
在蜈蚣两前足还有一对附肢,这是一对毒肢(毒爪),爪末端呈钩状,中央为管状与体内毒腺相通,当爪刺入人体皮肤时放出毒汁,可引起皮肤损伤和全身中毒症状。蜈蚣有居多种类,不同种的蜈蚣,其所含毒液性质和毒液量的多少也不同,因此蛰伤后引起的临床症状轻重也不相同。
被蜈蚣蛰伤后,通常被蛰伤处可见两个瘀点。周围皮肤出现肿胀,有灼热、剧痛和刺痒感,局部淋巴结核淋巴管可发炎,轻者数天皮疹即可消退;若被大蜈蚣蛰伤,由于注入的毒液较多,除局部皮肤发生红肿或坏死外,还可出现发热、恶心、呕吐、头晕、心悸甚至抽搐等全身中毒症状,儿童可危及生命。
发现被蜈蚣蛰伤后,可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处,用吸奶器或拔火罐方法尽量吸除毒汁,或局部涂搽5% ~ 10%的碳酸氢钠(小苏打)等碱性溶液,以中和蜈蚣释放出的酸性毒液,可达到止痛及减轻中毒症状。如发生在肢体,可先用手捏紧或带子扎住近心端。
仅从临床症状,蜈蚣蛰伤和蛇咬伤往往不易区分,除非发现毒虫才可肯定。为避免出现或减轻全身中毒症状,应尽早给予抗组胺药,并及时到医院诊治,必要时需口服或静脉输注糖皮质激素。
如有南通季德胜蛇药片或上海蛇药可口服,也可将其研粉后用冷开水调成糊状,外涂患处。但伤口处不宜用湿敷,也不宜外敷蛇药糊,否则容易出现水疱、糜烂或组织坏死。当红肿显著、疼痛剧烈时,可在出血点或被蛰的近心端皮下注射利多卡因,不仅可止痛,并能防止毒液扩散。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