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季跟侯氏父子的恩怨(一)侯宝林临终前原谅马季 真握手言和了?
(接上篇)
05
高霞是当年301医院南楼的护士长。她见证了马季去探望侯宝林的全过程。她说:“那天来的是马季,他风尘仆仆地进了那个病房,侯老马上就让把床给摇起来。摇起来之后,我们就把椅子给放在床头,侯老和马季两个人聊了有一个多小时吧。”
马季和侯耀文在侯宝林病房(视频截图)
事后,马季对采访他的记者说:“大师高尚的人品,宽容的胸怀,使他很快谅解了我。大师曾对我说:‘过去有些事是误会,我不爱护你,谁爱护你?’”现在回过头看,侯宝林主动跟马季握手言和,应该是想达到双重目的,既能彰显相声界的团结,又有托孤之意。
侯耀文比马季小14岁。无论从哪个方面说,那时的侯耀文还无法跟马季并驾齐驱,但侯耀文仗着根正苗红,为人比较傲气,说话做事容易得罪人。一旦侯宝林不在了,别人会怎么对待侯耀文,要说侯宝林一点都不担心,肯定不合情理。不管有没有对马季明说,侯宝林临终托孤的意图应该是存在的。如果单纯为了团结,完全可以早做。退一步说,即便不做,历史也不会因为他俩没有握手言和而改写。
侯宝林去世后的第二年,即1994年4月1日,武汉《长江日报》发表长篇报道,介绍马季及其弟子,标题是《笑坛马家军》。马家军的领军人物无疑就是马季,“马家军”的横空出世给人的感觉是马季要自立门户。
侯宝林生前料没料到,外人不得而知。不过,躺在病床上的他做出另外一个重要决定,解决侯耀文的师承问题。侯宝林想到已经去世20年的赵佩茹,故有“不能让活人捡了便宜”之说。
相声界有一个由来已久的现象,(大)徒弟可以代拉师弟,赵佩茹的大徒弟是李伯祥。李伯祥很快就接到通知,让他去北京。李伯祥在自传《快嘴李伯祥》里说:“我来得太晚了,他(指侯宝林)说话已经不行了。”言下之意,通知晚了。萧陶据此判断,给李伯祥发通知应该是在马季探望侯宝林之后。
1994年12月10日,侯耀文在天津由李伯祥代拉入门,成为赵佩茹的弟子。有了师承后,侯耀文加快了收徒的节奏,以便壮大自己的队伍。后来铁路文工团说唱团成为唯一一家能跟广播说唱团一较高下的曲艺院团,侯耀文固然功不可没,可也有侯宝林的功劳。侯宝林不愧为一代宗师,站得高,看得远。
06
2001年12月5日,马三立从艺八十周年暨告别舞台演出在天津举行,马季专程赴津出席。在台上,马季说:“马老是当代相声艺术的一座丰碑,内行外行一致公认的相声泰斗。马老,我们永远忠于你!马老,我爱你!”说着,他展开一幅他亲自写的书法作品,献给马三立。这幅装裱过的书法作品有八个大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马季出席马三立告别演出
有好事者曾问马季,你这么评价马老,你怎么评价你师父侯老呀?马季没有回答。或许在他看来,不回答就是最好的回答。
2003年2月11日,马三立因病去世。两周后,天津有关单位在津召开马三立艺术人生追思座谈会。马季在会上发言说:“上世纪六十年代,记得当时(我)还给马老写过一封‘效忠’的信,信的内容就是要永远‘效忠’马三立。”
马季又说:“马老并没有回信。直到后来一起在北京演出,(我们)才如愿以偿地见了面。”虽然写“效忠”信不等于跳门,但马季的内心世界暴露无遗。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候把这件深藏三十多年的往事说出来,萧陶判断,第一,这事跟马三立有关;第二,马季或许想告诉同行,如果时光能倒流,他一定会重新选择。当然,也可能想表达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当初选择与否,根本就由不得他。
萧陶翻拍自《我和爸爸马三立》
在座谈会上,马季还说:“你们想知道马三立与相声的关系吗?(我)告诉你们:相声就是马三立!马三立就是相声!”马季把对马三立的推崇与崇拜推到了极致,应该还是跟他写“效忠”信有关,以此证明他过去的想法是正确的。有人会问,倘若侯宝林地下有知,该做何感想?其实,马季的这些话不是说给侯宝林听的,侯宝林也不可能听得到。
07
刘宝瑞的外孙侯冠男是八零后,跟李增瑞的徒弟董建春是同龄人。李增瑞是马季的徒弟。马季破例收侯冠男为关门弟子,就是要报答师恩。侯宝林既有外孙,又有孙子,侯震后来拜石富宽为师,侯军成了师胜杰的徒弟。马季应该没想过要收侯宝林的孙子。退一步说,即便他想过,侯耀文也不会答应。
侯耀文一直都在奋力追赶马季,终于在认可、支持郭德纲这件事上抢先一步,占得先机,还力排众议收郭德纲为徒。不过,马季的动作也不小。除了公开夸赞郭德纲外,他还为德云社题写了社名,大有跟侯耀文别苗头的意思。
赵炎、冯巩是马家军的重要成员
马季去世后,《中国新闻周刊》发表题为《马季承前启后的地位无可撼动》的纪念文章,称马季是“中国相声挑梁的人物”。当时称马季为“相声大师”的媒体就更多。对此,侯耀文不以为然,提出相声大师的五项标准。言外之意,马季还不够格。侯宝林临终前原谅了马季,可从侯耀文的态度看,这样的原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原谅,或许它本身就先天不足。
很多人写文章都会引用马季的一句名言:“我热爱相声艺术,但是我不喜欢这支队伍里的人”。这是一句得罪人的话,得罪的第一个人就是侯宝林。
客观地说,马季对侯宝林的公开评价以正面的居多,比如他曾说:“对于旧相声来说,侯先生是一个叛逆者,他摒弃了低级、庸俗的谈吐,融进去清新、高雅的格调。”不过,马季也说过这样的话:“侯先生临死之前说,别忘了即兴发挥呀,临死的时候吐出来这么句真言。”不能武断地说后半句是对侯宝林的不敬,只能说冰释前嫌只是单方面的,或者说只是一时的。
结束语
马季从未公开说过自己说的是侯氏相声,也从未公开说过自己是侯派传人,或许他一直把“侯先生”当成老师,而非师父。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一切就都顺理成章,马季说自己的弟子是“马家军”也就无可厚非。
如今,马季已经作古15年,就连侯耀文去世都已超过14年。无论马季跟侯氏父子有过多少恩怨,终归都是过往云烟。往事随风去,精彩留人间。
历史应该铭记,但更应该铭记的是侯宝林和马季对相声所做出的贡献。他们两人,一个让相声走进了殿堂,一个让相声增添了歌颂功能。相比之下,那些个人恩怨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部分参考资料:
《一生守候》马季著
《马季先生谈艺录音整理》
《我和爸爸马三立》马景雯等人著
(全文完,萧陶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注明的除外。严禁转载,盗用者必受追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