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山风

提到民国才子徐志摩,大家对他的印象应该就是一个对爱情充满热情的才子。他对包办婚姻的反抗,他对林徽因的痴情,他对陆小曼的炽烈,近百年来一直都是人们口中热衷谈论的话题。

而他热闹的爱情之外,还有让人难以想到的一面,他也喜欢一个人的自由。

徐志摩一生中最惬意的时光(徐志摩的爱情与自由)(1)

徐志摩出身于富足的大户人家,1897年他出生于时,中国社会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动荡时期。

乱世对他的人生似乎没有太大的影响。他自幼聪明,三岁进入私塾读书,二十岁考入北京大学,二十一岁赴美留学。

对他影响很大的是一场包办的婚姻。尽管妻子张幼仪和他是门当户对,但是和他的灵魂并不匹配。

为了摆脱旧式包办婚姻的束缚,他成了中国第一个公开提出离婚的男人。

才子配佳人,自古以来都是佳话。

才女林徽因比徐志摩小七岁,徐志摩对她一见倾心,但是再执着的追求也没有结果,只能是有缘无份罢了。

对于浪漫多情才华横溢的陆小曼,徐志摩不顾她已婚的身份,不顾亲朋好友的反对,毅然决然地追求她。

爱情至上的才子就这样在爱情的喧嚣里忙碌着。

徐志摩一生中最惬意的时光(徐志摩的爱情与自由)(2)

可是,爱情是他一生的全部追求吗?

最近重读徐志摩的散文《翡冷翠山居闲话》,原来先生的内心也喜欢享受一个人的自由放纵。

他在文章里毫无保留地赞美了山上的景色。做客山中,他最喜欢的事情无须刻意打扮,可以无拘无束地在山中唱着记不清歌词的歌,不用担心跑调;可以在林荫小道上自由地狂舞,不必担心肢体不协调。

他还特别指出,游山不能邀约伴侣,尤其是不能邀约女伴,说女伴是“最危险最专制不过的旅伴”,要像躲避草丛里的美丽的花蛇一样,躲避她们。

文章里,徐志摩对自由的向往与享受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七月。而在1925年初他就认识了改变他人生的陆小曼,1926年10月在众人的各种议论中他和陆小曼步入婚姻。

不知道和他热恋中的陆小曼看了这篇文章会怎么惩罚他呢?

胡适先生曾经这样评价徐志摩先生:

志摩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其中只有三个词,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汇合在一个人的生命中,这是他的单纯信仰。

是啊,徐志摩是浪漫多情的才子,爱情至上。可是与他而言,爱情与自由在现实中又是矛盾的。

他不屑于赚钱,一方面是他的家境富裕,从小长到大他不需要考虑钱的问题;另一方面他的浪漫气质让他不愿意沦为金钱的努力。

可是,他和陆小曼的婚姻遭到了父母的反对。

才貌双全且多情浪漫的陆小曼是民国第一名媛,也入不了徐家父母的法眼,因为陆小曼和前夫王庚还未离婚时就和徐志摩郎情妾意浪漫无比,这些别说在那个年代是为大家不能接受的,就是在今天也是不能为大众接受的。

他到底追求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吧?

徐志摩一生中最惬意的时光(徐志摩的爱情与自由)(3)

徐志摩在1926年1月写就的另一篇文章《吸烟与文化》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渴望的境界有容我们到达的那一天吗?”

今天看来,这个多情的才子的这份担忧竟然是他自己人生的预言。

五年后徐志摩搭乘飞机去北平,飞机途经山东济南时因大雾撞山坠毁。年仅35岁的徐志摩在事故中丧生。

如果没有意外去世,徐志摩在世俗的生活中能尽情享受他的爱情、自由和美吗?他和陆小曼结婚后,父母断了他的经济来源。为了让陆小曼继续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徐志摩不得不到处兼职赚钱。自由生活自由创作成了他的奢望。而这样的生活让他和陆小曼之间也矛盾重重。

现实注定是繁杂琐碎的,徐志摩的三个理想注定只能是无法落地的理想。

徐志摩一生中最惬意的时光(徐志摩的爱情与自由)(4)

他在事故中离世,也许是老天心疼他,不想让他在现实中受伤,从而带他去天上自由生活自由创作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