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母亲之后才懂得母爱之伟大:母爱永远是无价的(1)

刚看到这本《来一斤母爱》的书名时,我心中有不太舒服的感觉。多么伟大的母爱,怎么能用斤两来衡量呢?

先入为主的想法,让我起初看这个绘本的劲头并不很足。而一旦看了进去,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方知这真是一本极好的书。我看了一遍不过瘾,紧接着又看了第二遍,还把里边重要的句子摘抄下来。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原来“来一斤母爱”这句话,不过是一个13岁的小孩子与妈妈开玩笑时说的话。看完之后我理解了,很为自己的想法而不好意思。

说真的,这的确是一本好书。作者说自己是如实的、笨拙地记录了妈妈的一切,可那字里行间、画里画外,真实的、悄然入心的情感,早已在我看绘本时,已经汩汩在心里流淌。尤其看到作者写给妈妈唯一的一封信时,我忍不住流下了热泪。

我佩服作者孙宇,他那看似淡淡的语言描述,自然又走心。图画简洁明快,文字贴近生活,即使是小朋友也能看得懂。因此,这本书适合家长和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们观看。

本书从三个方面分别记录了与妈妈度过的短暂而又难忘的时光。描述小时候的调皮和不懂事,直到长大渐渐开悟的心路历程,能带给人们很多启迪。

成为母亲之后才懂得母爱之伟大:母爱永远是无价的(2)

一、每个孩子的童年都与众不同

作者说,“每个父母爱子女的方法都不同,可我知道你给我的就是最好的。”这是作者在妈妈去世后讲出的心里话。

可是在他小的时候,他不会有这样的理解。那时的他总会觉得妈妈唠叨,管得太多。因为妈妈不让他玩儿游戏,作者曾想发明一款不会发热的电脑,这样偷玩游戏就不会被逮住而被骂。

在妈妈没有满足他的愿望时,他就大哭;与妈妈生气了,就躲起来不让妈妈找到,让她着急;即使犯了错,也从不向妈妈认错,因为他觉得那样很没有面子……

作者的妈妈是小学语文老师,在人们的心目中,老师家的孩子学习好仿佛是天经地义的,可是作者的学习并不好,因为他整天的心思都不在学习上。

老师连自家孩子的成绩都搞不上去,估计也是一件挺没面子的事情。可是小小的孩子又怎么会知道这些,在意这些呢?

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作者的妈妈也不例外。作者五岁学英语,六岁学画,七岁学琴。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会给孩子报多个辅导班,这种场面对于学生和家长,都是极为熟悉的一幕。

当作者的妈妈说不给他压力,只要他开心时,他竟忍不住哭了起来。可想而知,小孩子承受的压力有多么大。

实际上,小孩子调皮,不听话都是正常的,他是在探索未知的世界。《窗边的小豆豆》里的主人公原型黑柳彻子,也是小时候常常突发奇想、调皮爱动而被老师劝退,认为她不适合在学校学习。若不是妈妈带着她来到另一个“山的味道、海的味道”的学校去上学,黑柳彻子这个人才也就被埋没了。

成为母亲之后才懂得母爱之伟大:母爱永远是无价的(3)

二、哪个人的青春不迷茫

13岁的时候,作者曾掏出一张钞票对妈妈开玩笑说,“给我来一斤母爱”。长大后作者发现,母爱没有一杆秤可以称出它的重量。

然而,还没有长大的孩子,他是不会懂得这个道理的。他只会与妈妈唱反调,不喜欢妈妈的唠叨,想赶快长大,长大就自由了。

作者在自己的盼望中长大了,对妈妈的依赖没有了。青春期的孩子,只想挣脱束缚,自由自在。即使到外面上学难得回来,妈妈想和他说说话,他也懒得说。

妈妈想向他求一幅画,他也推辞掉了。后来他为这件事很后悔,画了这么多年的画,却从来没有为妈妈画过一幅;就连妈妈给他买的衣服,他也认为不好看,多年以后觉得还挺好看的。

这就是青春期孩子的特点,他们的叛逆是生理和心理多种原因造成的。他们活力饱满,想法最多,觉得自己长大了,有自己看世界的观点,不喜欢被家长管束,希望获得更多的自由。

成为母亲之后才懂得母爱之伟大:母爱永远是无价的(4)

三、当真正长大时,才发现父母的爱是无价的

作者的妈妈说,“我又梦见你走丢了,很害怕。”妈妈的这个梦,潜意识里说明孩子在她心目中的位置太重要了,生怕有什么闪失,才会做这样的梦。

作者上高中的时候,妈妈做了一个小手术。当然这是爸爸怕影响他学习,轻描淡写这样说,这也是他唯一一次决定早早回家。还有一个改变,是他为生病的妈妈端了一杯水,妈妈竟然非常感动。这让他体会到只要有那么一丁点儿的关心,妈妈就知足了。

成为母亲之后才懂得母爱之伟大:母爱永远是无价的(5)

即使妈妈到外边治病,家里的钱不多了,也还是支持他到北京学习。后来。妈妈的病更严重了,当他想到有可能会失去妈妈的时候,他的心脏疼了起来。

他给妈妈写了唯一的一封信来表达心里的愧疚,向妈妈认错。他怕以后连认错的机会也没有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过去他觉得母爱是理所当然的,当知道自己拥有的母爱是那么有限的时候,他觉醒了。

他多么希望时光慢慢地走,他想多陪陪妈妈;他多么希望妈妈能看到他考上大学的样子;多么想为妈妈弹一首完整的理查德钢琴曲;多么想向妈妈证明自己是特别的、优秀的孩子。但是一切都来不及了,就这样作者与妈妈永别了,永远也没有补偿的机会。

还好他写给妈妈一封信,让妈妈了解了他的内心。他的这封信特别感人,看了之后不由得泪流满面。

他妈妈曾说,还没有和他待够,如果有机会,还想重新把他再养大一回;作者觉得此生已没有机会再尽孝心,只好用剩下的余生,永远向妈妈行注目礼。他绘的这本书就是为了补偿妈妈想要一幅画的愿望。

成为母亲之后才懂得母爱之伟大:母爱永远是无价的(6)

作者对妈妈的最后表白是,“再也看不到你的时候,一丁一丁的过往,成了一斤斤我的想念你的爱。”

总之,这是一本真切动人的讲述关于家庭和亲情的绘本。作者没有用大道理来进行说教,而是通过还原自身成长的轨迹,用自然温情的叙述,把一个个追忆用简洁明丽的图画呈现给读者,让读者去思考、去寻找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