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直到世界尽头(tán古琴觅知音)(1)

不是筝的氤氲悱恻;不是胡琴的凄凄惨惨戚戚;不是琵琶的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声音却包含了中国人含蓄的情感:一唱三叹,一波三折……传达着几千年间不可径达之情。

泠泠七炫听松风,古琴,2004年被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古琴直到世界尽头(tán古琴觅知音)(2)

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是国乐之精粹。古琴的历史非常悠久,据传说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有史可查也有三千年了,可以说基本贯穿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琴融合了人们智慧的结晶,表现着华夏儿女对美好事物的赞颂与追求,并逐渐发展、完善至今,其魅力自然与众不同。它是一种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是传统高雅艺术的典型代表,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其意义与价值远远超出了一般的传统音乐。

古琴直到世界尽头(tán古琴觅知音)(3)

古琴直到世界尽头(tán古琴觅知音)(4)

古琴直到世界尽头(tán古琴觅知音)(5)

古琴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宽六寸,象征六合;厚二寸,富天地阴阳之气。琴面上有标示音位的十三个徽,象征一年中的十二个月与四年一次的闰月。传说古琴本有五根弦,按着宫、商、角、徵、羽定弦,分别代表着金、木、水、火、土五位元素,后来周文王加一弦,周武王加一弦,故得七弦。其琴面拱圆,底板平坦,与古时天圆地方之说相应和。架弦的岳山、龙龈,支琴的雁足,发音的龙池与凤沼等形象与神奇的比喻,蕴涵了古时人们对青山绿水的喜爱与对华夏文明的执着。

古琴直到世界尽头(tán古琴觅知音)(6)

古琴直到世界尽头(tán古琴觅知音)(7)

古琴有多种样式,南宋田芝翁所辑《太古遗音》(宋人摹本),是我国最早载有古琴样式的琴论专著,上面绘有三十八种琴式:神农、伏羲、灵机、响泉、凤式、连珠、仲尼、列子、伶官、师旷、落霞等琴式,最常见的为仲尼、伏羲、连珠、落霞、蕉叶等样式。琴式的取名多来自发明者的名号、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或自然界的物象,每种名称都有着自身的特定含义。

古琴直到世界尽头(tán古琴觅知音)(8)

古琴直到世界尽头(tán古琴觅知音)(9)

古琴音色优美、深邃,拥有三种不同音色:

天、地、人三者相互补充、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架构了古琴丰富的音乐艺术表现平台。《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阳关三叠》、《酒狂》、《关山月》等三千余首悠远、动听的古曲和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更为后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古琴直到世界尽头(tán古琴觅知音)(10)

古琴直到世界尽头(tán古琴觅知音)(11)

历代文人墨客专门为古琴所写的诗、词、歌、赋就有厚厚的一大本。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就曾写过“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的诗句。

琴中有天、有地、有人;有年、有月、有日;有山、有水;有龙、有凤;有北辰、五行等等,真如一个小宇宙。它历经沧桑仍朴实无华,充满神韵却毫不招摇。它以自身的魅力向世人诉说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昭示了华夏儿女那颗深沉而质朴的心。

古琴直到世界尽头(tán古琴觅知音)(12)

古琴直到世界尽头(tán古琴觅知音)(13)

古琴在古时还象征着地位和才学,许多历史名人都擅长鼓琴——神农、伏羲、舜、师襄、师旷、伯牙、孔子、司马相如、赵飞燕、蔡邕、蔡文姬、嵇康、阮籍、白居易、欧阳修、苏东坡、李清照、郭楚望、耶律楚材、赵佶等,就连清朝的几位皇帝康熙、雍正、乾隆等也都喜爱并擅长弹琴,乾隆皇帝还收集了许多好琴并记载在册。

自南宋末年以来,由于演奏风格、师承渊源、所据传谱的不同,形成了众多的琴派——浙派、虞山派、广陵派、诸城派、岭南派、川派等等。

古琴直到世界尽头(tán古琴觅知音)(14)

古琴直到世界尽头(tán古琴觅知音)(15)

古琴直到世界尽头(tán古琴觅知音)(16)

古琴直到世界尽头(tán古琴觅知音)(17)

有关古琴的传说、史实和文学作品不胜枚举

古琴直到世界尽头(tán古琴觅知音)(18)

古琴直到世界尽头(tán古琴觅知音)(19)

古琴直到世界尽头(tán古琴觅知音)(20)

古琴直到世界尽头(tán古琴觅知音)(21)

古琴直到世界尽头(tán古琴觅知音)(22)

古琴直到世界尽头(tán古琴觅知音)(23)

古琴直到世界尽头(tán古琴觅知音)(24)

古琴直到世界尽头(tán古琴觅知音)(25)

古琴直到世界尽头(tán古琴觅知音)(26)

古琴直到世界尽头(tán古琴觅知音)(27)

古琴直到世界尽头(tán古琴觅知音)(28)

古琴直到世界尽头(tán古琴觅知音)(29)

易向,一种类文艺的生活方式(e_xang);

易象读书,阅读就是一种修行(iexang);

意典,一间贩卖新鲜创意的典当铺(taooli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