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楚国有位隐士,名叫老莱子。这个老莱子非常孝顺父母,对父母体贴入微,千方百计讨父母的欢心。为了让父母过得快乐,老莱子特地养了几只美丽善叫的鸟让父母玩耍。他自己也经常引逗鸟儿,让鸟儿发出动听的叫声。父亲听了很高兴,总是笑着说:“这鸟声真动听!”老莱见父母脸上有笑容,心里非常高兴。

感到孤独时我第一个想起的人(每次读到他心中非常欢喜)(1)

老莱其实也不小了,也年过70。一次,父母看着儿子的花白头发,叹气说:“连儿子都这么老了,我们在世的日子也不长了。”老莱害怕父母担忧,想着法子让父母高兴。他专门做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走路时也装着跳舞的样子,父母看了乐呵呵的。一天,他为父母取浆上堂,不小心跌了一跤。他害怕父母伤心,故意装着婴儿啼哭的声音,并在地上打滚。父母还真的以为老莱是故意跌倒打滚的,见他老也爬不起来,笑着说:“莱子真好玩啊,快起来吧。”这个成语形容子女想尽办法让年事已高的父母心情舒畅。

感到孤独时我第一个想起的人(每次读到他心中非常欢喜)(2)

戏彩娱亲:出自《艺文类聚·孝引列女传》,讲述春秋战国时期老莱子奉养二亲的孝行。此为《二十四孝》之一。老莱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孝子。后人以“老莱衣”比喻对老人的孝顺。

他是一代杰出的思想家。 遗著有《老莱子》16篇(一说15篇),汉魏时亡佚。有少数言论在《子书》、《战国策》、《尸子》等书籍中有所收录,从中可以观其生平和思想观点。孔子向他请教,史记也记载了他。老莱子之弟子出薪,遇仲尼,反以告,曰:「有人于彼,修上而趋下,末偻而后耳,视若营四海,不知谁氏之子。」老莱子曰:「是邱也,召而来。」仲尼至。曰:「邱,去汝躬矜与汝容智,斯为君子矣。」仲尼揖而退,蹙然改容而问曰:「业可得而进乎?」老莱子曰:「夫不忍一世之伤,而骜万世之患,抑固窭邪,亡其略有弗及邪?及惠以欢而骜,终身之丑,中民之行进焉耳,相引以名,相结以隐。与其誉尧而非桀,不若两忘而闭其所誉。反无非伤也。动无非邪也。圣人踌躇以兴事,以每成功。奈何哉其载焉终矜尔!」(《庄子.外物篇》)

感到孤独时我第一个想起的人(每次读到他心中非常欢喜)(3)

子思见老莱子,老莱子闻穆公将相子思。老莱子曰:「若子事君,将何以为乎?」子思曰:「顺吾性情,以道辅之,无死亡焉。」老莱子曰:「不可顺子之性也,子性刚而傲,不肖又且无所死亡,非人臣也。」子思曰:「不肖固人之所傲也。事君,道行言听,何所死亡。道不行,言不听,则亦不能事君,所谓无死亡也。」老莱子曰:「齿坚易蔽,舌柔常存。」子思曰:「吾不能为舌,故不能事君。」(《孔丛子.抗志篇》。《战国策》或谓齐黄曰:公不闻老莱子之教孔子事君乎?示之以齿之坚也,六十而尽相靡也。)人生天地之间,寄也。寄者,同归也。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其生也存,其死也亡,人生也少矣,而岁往之亦速矣。”(《尸子》卷下引《老莱子》)老莱子曰:「鸟兽之毛,可绩而衣,其遗粒,足食也。」(皇甫谧《高士传》)

孔子曰:「德恭而行信,终日言不在尤之内,在尤之外,国无道,处贱不闷,贫而乐也,盖老莱子之行也。」(《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篇》,《史记》索隐引有国无道二句。)

感到孤独时我第一个想起的人(每次读到他心中非常欢喜)(4)

老莱子者,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修道家之用,修道而养寿也。(《史记.老子列传》)老莱子,古之寿者。(刘向《说苑别录》)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作婴儿自娱,着五采斒斓衣裳,取桨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或弄鶵鸟于亲侧。(《后汉书》注引《列女传》)老莱子者,楚公室乱,逃世耕于蒙山之阳,蓬蒿为室,枝杖于床,饮水食菽,垦山播种。人或言于楚王,王于是驾至莱子之门,莱子方织畚。王曰:「守国之政,孤愿烦先生。」老莱子曰:「诺。」王去,其妻樵还,曰:「子许之乎?」老莱子曰:「然。」妻曰:「妾闻之,可食以酒肉者,可随而鞭棰;可拟以官禄者,可随而鈇钺,妾不能为人所制者。」妻投其畚而去,老莱子亦随其妻,至于河南,以莱子为老莱子,人莫知其所终也。(皇甫谧《高士传》)

感到孤独时我第一个想起的人(每次读到他心中非常欢喜)(5)

每次读到他,心中非常欢喜,能高兴很长时间,他的能量太高了!是人家做到了太多太多,能量一直都在。

原来只知道一个故事,没想到还有这么多伟大贡献。

感叹,孝亲尊师真是大根大本啊!

每次读到他的故事,都会自然想起孝经里面的话:养则致其乐。又想起论语里面一句话,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篇第二》孔子强调真正的孝顺应该是对父母发自内心的恭敬,他则强调行孝应当要在表情上做到和颜悦色。

对孝,敬畏啊!

师父说:要发自真心,发自内心的孝。

让双方父母感受到乐、感受到被诚敬。想尽办法让年事已高的父母心情舒畅。哪怕是自己想想这样的场景,心情都很舒畅。何况是做到!

感到孤独时我第一个想起的人(每次读到他心中非常欢喜)(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