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头号宠臣:手足情深用心良苦甘背骂名(1)

在今天,兄弟姐妹之间因为遗产继承、分割家产而闹得老死不相往来,甚至成为仇人,已经屡见不鲜。而牺牲自我、顾全亲情的事情越来越少,是因为亲情淡漠了?还是人们都变自私了?原因有很多,可能更多的还是,今天的我们丢失了很多祖先认为是好的品德,比如说孝悌。说到孝悌,古时候有很多感人肺腑和发人深省的故事,下文说的这个故事,不仅情深,更具智慧。

01

在我国古代,汉朝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朝代。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天下乱作一团,后来光武帝刘秀中兴,开创了汉朝有一个中兴盛世。那时候可以说是天下天平,万民乐业。

李卫头号宠臣:手足情深用心良苦甘背骂名(2)

后世有人形容光武年间政治清平,曾经有一句非常有名气的话,叫做:“朝有梧凤之鸣,野无谷驹之叹”。意思是说,在朝廷上有凤凰的鸣叫声,野外没有饥饿的马匹哀鸣。也就是形容朝野太平,有点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味道。

原来在汉朝的官员选拔制度,和其他朝代不大一样,不是科考制度,而是让不同的地方州郡推举。虽然也有一些胸有锦绣、腹有良谋的人才被录用,但是按照当时的风气,还是最看重孝廉。所谓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孝廉是察举制常科中最主要、最重要的科目。按照汉朝的法度,被举为孝廉之后,就要入仕途,进官场做官。

李卫头号宠臣:手足情深用心良苦甘背骂名(3)

不过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所以,穷苦的人家,即便有曾参的孝顺,伯夷的廉洁,如果没有门路,也不要想着出人头地。不过当时汉朝的法律比较严格,如果推举的人才很有才能,那么举荐的人会跟着一起受到赏赐;但是如果举荐的人贪赃枉法,那么轻了就革职查办,重了抄家甚至下狱,而推举他的人会跟着一起获罪。所以,推举的人和举荐的人,是休戚相关的,所以人们推举孝廉的时候非常谨慎,不敢乱来。也正因如此,光武时期的政治才比较清明。

02

当时在会稽郡的阳羡县,有一个姓许名武,字长文的人,在十五岁的时候,父母双亡。虽然家里留下一些天地和奴仆,但是他家里还是人丁单薄,没什么人帮助他,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做许晏,只有九岁,还有一个叫做许普,才七岁。这两个弟弟都年幼无知,天天追着哥哥哭闹。许武这个人颇有志气,白天的时候,就带着奴仆在田里耕种,晚上就挑灯读书。

他种地的时候,虽然不让两个弟弟一起干活,却一定让他们在旁边跟着观看;而当他读书的时候,就让两个弟弟在旁边坐着,他会把自己读书的内容,一字一句的说给他们听,并且细细讲解。同时,日常里教给两个弟弟品德与礼仪,讲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当弟弟们犯错的时候,他就会自己跪在列祖列宗的牌位前,先陈述自己的过错,说自己德行不足,所以不能很好的教导好两个弟弟,希望父母在天之灵,可以庇护两个弟弟,保佑他们学业有成,博取功名。他一直要等两个弟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跟着一起认错,自己才肯起身,而且从来不对两个弟弟发脾气,使脸色。多年以来,屋子里面也只有一张床,兄弟三个人一起睡。

李卫头号宠臣:手足情深用心良苦甘背骂名(4)

就这样过了很多年,两个弟弟已经成年,家里的日子也好过一点了,乡亲们就劝许武成家,他却说如果成家,就和两个弟弟分家了,为了夫妻的爱,而忘却了兄弟手足之情,实在是不忍心。所以一直以来,都是白天一起耕地,晚上一起读书,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三兄弟从不分离。因此,许武的名声就在十里八乡传开了,大家都称呼他“孝悌许武”,期间有能做诗的人,给他写了这样的歌谣:

阳羡许季长,耕读昼夜忙。教诲二弟俱成行,不是长兄是父娘。

03

当时的郡守听说了他的名声,就上表朝廷,朝廷就把许武封为议郎(差不多就是现在的县委书记)。会稽郡的太守拿了旨意,命令许武即日复命。

许武拿到圣旨,无法推诿,就吩咐两个弟弟说:“在家里一定要好好耕种田地,努力学习,不能因为我不在家,就荒废了劳动和学习,这样就会辜负了祖先的遗愿。”然后自己带了一个童子,也没有用官府派来的车轿,步行向着洛阳进发,到京城拜见皇帝。

李卫头号宠臣:手足情深用心良苦甘背骂名(5)

他在朝廷做官几年,一直没有看到两个弟弟被举荐孝廉,心里担心是不是他们荒废了劳动和学习,想回家探视。就给皇帝上了一封奏折,大概是说自己承蒙朝廷厚爱,赐予官爵,还没有报效国家,怎么敢贪图安逸?但是古人说,人生百行,孝悌为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自己的两个弟弟都还没有成家立业,自己三十岁了,还是一个单身狗,所以想回家看看。

皇帝看了奏折,觉得有道理,就批准了他假期,让他衣锦还乡,另外赏赐他黄金二十斤作为娶妻成家之用。百官都为他送行。

许武回到家里,拜祭了祖先,就上奏朝廷说自己有病,不愿意继续当官了。过段时间,他考察两个弟弟,先看家产,发现粮食丰盈,家资丰厚,说明他们勤俭持家;又看他们的学业,发现他们都胸藏锦绣,学富五车。许武心里非常高兴,就四处打探良家女子,给两个弟弟娶亲,然后自己才成家。

04

过了几个月,许武突然和两个弟弟说,他们都已经成家,都有家产,应该要分家。两个弟弟唯唯诺诺的从命。于是选了良辰吉日,告知父老乡亲分家之事。许武把家里的财产全部一一分割,自己占了最好的房子,对众人说:“我是朝廷命官,当然要体面,两个弟弟只是耕田的农夫,有几个茅草屋就够了!”又把最好的田地都给了自己,把一些收成不好、不好打理的田地分给了两个弟弟,又说:“我宾客很多,又有很多朋友,只有这样的好田,才够我用“;又把健壮聪明的家丁都分给了自己,只给了两个弟弟一些老弱病残,说道:”你们兄弟两应该努力耕种,这些田地正好够你们养活这些老弱病残,给你们人多田多,是浪费啊!“

李卫头号宠臣:手足情深用心良苦甘背骂名(6)

父老乡亲们都认为许武是一个孝悌之人,这次分家,肯定自己拿少的,给两个弟弟多的。却不想他这么霸道,处处占便宜。两个小弟弟得到加起来的还不到他的五分之一,实在是太过分了。很多相亲都义愤填膺,很多人都想插手,替两个弟弟出头,但是这毕竟是许家的家事,不便于过分干预。于是大家商议,等到他们家里内讧的时候,他们都站出来,替两个小弟出头。

而许晏和许普两个弟弟,从小就被哥哥调教的知书达礼,以孝悌为重,看到哥哥如此分配,一点儿不忿的意思都没有,觉得是理所应当。许武分完了家产,自己住在正房,两个弟弟住在旁边的侧房,许武照旧每天率领着全家人下田耕种,晚上读书。两个弟弟读书的时候遇到不懂的地方,不时的请教哥哥,而他们三个人的妻子,也一团和气。从此乡里乡亲,都开始鄙夷许武的为人,可怜他两个弟弟,于是私下里都说,许武是个假孝廉,而他两个弟弟才是真孝廉。认为他们思念父母,敬重兄长,唯唯诺诺,从不相争,这就是孝;而不贪财,分多少是多少,从不相争。这就是廉。当初,乡里都称呼许武为“孝悌许武“,现在大家伙全改了称呼,叫做”孝悌许家“。于是,许家两兄弟的名声渐渐传开了。

许武这么做,是不是藏有深意?他两个弟弟会一直逆来顺受吗?

请关注后面的续文。

李卫头号宠臣:手足情深用心良苦甘背骂名(7)

作者:老笨猫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侵权必究。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