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以下全部是浩哥查资料了解,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点,喜欢的就关注下一起互相探讨交流。

哈尼族风俗长街宴(淡谈云南哈尼族)(1)

哈尼族

相传哈尼族的祖先,曾游牧于遥远的北方一个名叫“努玛阿美”的地方,尔后逐渐南迁,居住在“谷哈”和“轰阿”(指滇池、洱海沿岸)广大地区,与“昆明种人”相互交错杂居。后因遭异族侵扰,分两条路线往南迁徙:一条即早先“和夷”自川西南迁经滇池昆明一带,再经南迁至滇东南的六诏山区;一条自滇西北迁经大理湖滨平坝,然后分别南下到今哀牢山、无量山区的景东、景谷、镇沅、新平至石屏、建水、蒙自、开远,继而至元江、墨江、红河、元阳、绿春、江城及西双版纳等地。

哈尼族风俗长街宴(淡谈云南哈尼族)(2)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境内的哈尼族总人口数为1660932人。

哈尼族风俗长街宴(淡谈云南哈尼族)(3)

哈尼族的房屋建造都是依照传统,根据祖先传下来的轨迹进行的。找地基、备料、破土、下脚石、立柱、门向位置以及屋内布局、摆设等一套程序,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民居与建筑风格。哈尼族村址的选择颇为讲究,要求该处必须有茂密的森林、充足的水源。村寨依山而建,背后是山林,山环水绕,梯田密布。民居有茅草房、蘑菇房、封火楼、土掌房、干栏房等形式。瓦房顶均为悬山式。

哈尼族风俗长街宴(淡谈云南哈尼族)(4)

草房顶有两面坡和四面坡两种。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哈尼族建筑为北土掌、南干栏。蘑菇房是哈尼族传统建筑,不同地区哈尼族的房屋样式不同。红河及墨江的哈尼族平顶土掌房较为普遍,较多地保存着大家族的生活特点。

哈尼族风俗长街宴(淡谈云南哈尼族)(5)

哈尼族节日有十月年、六月年、吃新米饭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十月年为大年,按哈尼族的历法,十月是岁首。节期六天左右,还有“里玛主”节、“捉蚂蚱节”等。

哈尼族风俗长街宴(淡谈云南哈尼族)(6)

哈尼族的主食是大米和包谷,逢年过节,他们还喜欢吃糯米饭和糯米粑粑。墨江、普洱一带的哈尼族用当地出产的紫米和糯米舂成粑粑,柔软味香,富于营养。 哈尼族还喜欢吃谷花鱼,谷花鱼头小体肥,肉厚刺软,肉质鲜 嫩,因生长在山区稻田中,吃稻田中抖落的谷花而得名。每年的谷秧栽插后,将鱼苗放入田中,让其自然生长,秋收时放水捕捞。这种鱼大的有半斤多,小的也有二三两,吃时拌以花椒、香蓼、薄荷、生姜、皮菜等佐料,味道鲜美。墨江哈尼族在饮酒时,喜欢用油炸蚂蚱下酒。蚂蚱是蝗虫的别称,哈尼人抓来体形硕大的蚂蚱,放在水中轻轻漂滤过一道,剪去触角和小爪,晾干后放入滚油锅内清炸,待蚂蚱炸得呈现微黄色时,捞出盛碟中,拌上香葱、陈醋、油辣子、花椒粉等佐料,味道香酥鲜美。红河州一带的哈尼族喜欢吃鸡,以鸡待客时以鸡头作为最高敬意献给客人。在给客人添最后一碗饭时,要有意识地再加一些,表示吃了这样的饭后,明年就会获得更大的丰收。

哈尼族风俗长街宴(淡谈云南哈尼族)(7)

哈尼族人多居住在云南省的西部,是一个开垦梯田种植稻谷的山地农耕民族,独特的生存环境形成了哈尼族多姿多彩的服装服饰文化。哈尼族服饰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仅是简单的御寒防风蔽身之物,它承载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构成展示和追忆祖先迁徙壮举英雄业绩的物化态载体。哈尼服饰的色彩、款式和纹样,既是该民族生存区域地理环境的折光,也是族人社会身份和角色的标识,透露出生生不息、物我合一的生存理念。服饰文化可谓五彩斑斓,制作工艺精湛,体现了哈尼族妇女的勤劳和智慧。

哈尼族风俗长街宴(淡谈云南哈尼族)(8)

哈尼族禁忌

1、禁止砍伐龙树和将污秽物扔置“龙树”之下;

2、祭祀龙树期间,均不许从山上带树枝或者其他绿色的东西进入村寨;

3、忌讳羊日、猪日、鼠日劳动,以为可以免灾;

4、如产妇分娩,忌外人闯入室内;

5、进村时不能披着衣服;

6、不能用火塘上的三脚架烘湿鞋等。

以上就是简单的布哈尼族介绍。其实浩哥一是想宣传中华民族文化,二是想让大家到各地游玩时注意当地人的礼节。

喜欢浩哥的请点击关注浩哥,留言和浩哥一起交流我国的民族文化。

本文由民族文化传播账号发布,2017年9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