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钟煜豪面对农村小学学生数量下降、优秀教师涌入城镇以及优秀教育人才外流等问题,8月23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统计局在分析文章中建议,教育投入优先向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加大乡村教师补充力度;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吸引优秀教育人才愿意留下教书育人等,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进一步完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进一步完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齐齐哈尔市统计局建议)

进一步完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

澎湃新闻记者 钟煜豪

面对农村小学学生数量下降、优秀教师涌入城镇以及优秀教育人才外流等问题,8月23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统计局在分析文章中建议,教育投入优先向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加大乡村教师补充力度;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吸引优秀教育人才愿意留下教书育人等。

齐齐哈尔是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全市常住人口406.7万人。齐齐哈尔市统计局介绍,近年来,全市加大教育投入,注重教育质量,教育水平不断提高,高等学校学生数逐年增长。但受自然变动及迁移流动人口影响,全市常住人口逐年减少,0-19岁人数从“六人普”的97.2万人减少到“七人普”的61.1万人,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学生数相应有所减少。2010年至2020年全市各教育阶段学生数呈“一升两降”态势。

其中,高等教育规模不断壮大。2020年,全市共有高等学校6所,比2010年增加1所;在校学生数69752人,比2010年增加19885人,增长39.9%;专任教师3842人,比2010年增加903人,增长30.7%。高等学校在校生数与毕业生数2010年至2020年保持高速增长,学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带来专任教师人数平稳增长。

义务教育学生数呈下降趋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资料显示,全市常住人口由2010年“六人普”的536.7万人下降到“七人普”的406.7万人,年平均下降2.73%。常住人口减少,必然导致学生生源数量下降,近10年来,伴随生源减少,中心校合并,义务教育学生数呈下降趋势。

文章称,2020年,全市普通中学共247所,比2010年减少29所;在校学生数175374人,比2010年减少57151人,下降24.6%;招生数 56928人,比2010年减少16587人,下降22.6%;毕业生63118人,比2010年减少13460人,下降17.6%;专任教师15708人,比2010年减少980人,下降5.9%。2020年,全市小学共175所,比2010年减少997所;在校学生数168824人,比2010年减少79269人,下降32%;招生数22583人,比2010年减少19229人,下降46%;毕业生32621人,比2010年减少15757人,下降32.6%;专任教师12488人,比2010年减少6165人,下降33.1%。

齐齐哈尔学龄前教育学生数也有所减少。2020年,全市幼儿园共971所,比2020年减少37所,在园幼儿数64603人,比2010年减少24525人,下降27.5%;教职工8545人,比2010年增加5006人,增长1.4倍。

文章称,十年间在园幼儿数出现两次转折。第一次出现在2012年,在园幼儿数高达100726人,主要原因是2006年至2009年全市保持较高人口出生率,新生儿增加带来学龄前儿童增加。第二次出现在2017年。2011年以来随着人口减少,已婚育龄妇女人数减少,出生率不断下降,学龄前儿童逐渐减少,直至2015年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一定程度刺激了出生人数增长,出现2017年至2018年在园幼儿数的增长。

对于全市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齐齐哈尔市统计局提到了三点。

一是县域与区域之间受教育程度存在差距。“七人普”资料显示,全市县域15岁以上常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95年,区域15岁以上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74年,两者相差1.79年。硕士以上高学历人才主要集中在主城区,这与高校的分布有着密切的联系。高等学校坐落的位置对教育资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全市6所高等学校均分布在市区,也带动了市区尤其是中心城区高素质人口密集、第三产业发展壮大、优质环境建设等多方面发展,进一步加大了与县域之间教育水平的差距。

二是乡村教育发展仍然滞后。受人口流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影响,乡村教育发展面临严峻考验。一是农村学生数量急剧下降。近十年,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举家外出、新生人口逐年减少,大量农民工涌入城镇务工,农村学校生源大幅度减少,尤其是小学学生数量急剧下降。2020年县域小学115所,比2010年减少907所;在校学生数119194人,比2010年减少66674人,下降35.9%;二是城乡优质师资比例失调。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大量涌入城镇,优质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老百姓选择优质资源的愿望强烈,乡村学校生源流失严重,教师结构不合理,城乡学校教师数量和质量差距大,乡村教育质量令人担忧。

三是优秀教育人才外流严重。许多优秀教师流出到沿海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相对于北方,这些地方教学科研基础条件良好,人才待遇优越,给予优秀教育人才安家落户等优惠政策,对一些教师颇具吸引力。2020年,全市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5708人,比2010年减少2945人,下降15.8%;小学专任教师12488人,比2010年减少6165人,下降33.1%。优秀教师流出严重,区域分布、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

对此,文章提出了3方面对策建议:

发挥区域优势,促进多种教育模式齐头并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多元化决定了教育的多元化。要发挥区域优势,适应经济需要,推进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共同发展。一是发挥市区大学集中群的优势,引领全市高层次教育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带动消费市场,提高城市化水平;二是促进县域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充分利用县域职业教育、民办教育资源,着重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技能人才,逐步壮大县域教育水平,形成县域、区域教育多元化发展。

加大扶持力度,助力乡村教育健康发展。一是加大投入。教育投入优先向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并根据需要,安排相应资金用于办学条件保障。二是加强城乡协作。以城带乡,推行城区学校和乡村学校一体办学、协同发展、综合考评。三是提升乡村教师素质。关注教师流动情况,加大乡村教师补充力度,制定教师培养计划,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全面落实乡镇工作补贴政策,并对艰苦偏远乡镇教师倾斜,积极鼓励优秀教师到乡村任教。

留住教育人才,提高全市教育综合水平。一是加强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以经济实力和文化底蕴吸引更多高学历优秀毕业生投入到全市教育事业。二是创新用人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精心研究和实施优秀教师的开发、培养及使用规划。三是坚持业绩优先,不重资历重业绩,优秀教师的价值要通过教育实践形成的业绩来反映。四是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吸引优秀教育人才愿意留在全市教书育人,做到“让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助力全市教育的蓬勃发展。

澎湃新闻注意到,去年11月发布于黑龙江省政府网站的分析文章《摸清齐齐哈尔市人口底数 促进协调发展》提到,“七人普”数据结果显示,全市七区总人口140.7万人,与“六人普”相比,人口减少14.7万人,拉动总人口下降2.7个百分点;九县总人口266万人,与“六人普”相比,人口减少115.3万人,拉动总人口下降21.5个百分点。人口流出主要在县域,九县(市)常住人口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幅度比较大的(超过30%)是北部四个县(市)。中心城区人口虽然也呈下降趋势,但受教育、医疗等资源因素影响,常住人口逐渐向建华区、龙沙区聚集,三个区人口数量呈现“两增一减”。

责任编辑:王俊

校对:施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