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价证券分析》一书中,格雷厄姆提出了对投资的定义:投资是一种通过认真分析研究,有指望保本并能获得满意收益的行为。不满足这些条件的行为就被称为投机。

事件:

高盛发表研究报告指,去年11月起邮储行(1658.HK)及招行(3968.HK)等零售银行股价表现跑赢大市,相信是受到市场对重新开放后消费金融复苏的预期所推动。考虑到房贷增长与银行的消费金融业务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该行预期零售银行的收入复苏步伐将受到房贷提前偿还风险的影响,料将拖累净利息收入及手续费增长。高盛表示,目前更看好专注于企业服务的银行,包括工行(1398.HK)及建行(0939.HK),认为基础建设项目的企业贷款需求较高,重申对工行及建行 的“买入”评级,目标价分别上调至4.98港元及6.07港元。高盛并将招行评级从“买入”下调至“中性”,目标价降至43.15港元,而邮储行评级则从“中性”降至“沽售”,目标价下调至4港元。

作为兴业银行的投资人,对于高盛最新研报的看法有必要关注。

首先对于高盛今年的判断零售银行的收入复苏的担忧,对零售业务占比高的邮储和招行调低了评级,但对于基建贷款占比较高的工行和建行调高了评级。

我对于高盛的研报的看法更多的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招行从去年10月份底部开始反弹,A股涨幅近50%,港股涨幅近100%,而偏偏是这个时间点高盛研发研报唱多零售银行跑赢大市。现如今招行进入调整,高盛又发研报唱空零售银行而唱多对公的的大行,显然有止盈兑现,调仓换股的嫌疑。涨多了的招行也应该休息一下了,而还没怎么涨,并且估值也有优势的银行,如果成为银行板块投资人的新的选择,这不得不说高盛还是有一套的。

对于我投资的兴业银行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引用机构研报:《兴业银行资负结构:调整到位,表内外高质量发展。2016年-2022Q3,表内贷款占比由33%提升至53%,零售信贷由30%左右提升至40%;非标占比回落至9%的行业平均水平。表内存款占比由47%稳步提升至58%,同业负债由40%压降至28%。》

这几年兴业银行都在忙着压缩表外非标资产和同业负债,大力发展零售业务,提升表内资产,这个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变得更加的均衡。

虽然零售业务虽然这几年有所加强,毕竟加强和擅长是两回事。兴业银行擅长的还是对公业务,要加强零售一样,不是一日之功。(同理招行这几年加强对公业务其实也一样)

我个人的看法是由于监管引导,以及兴业银行对市场的认知,这几年方向的调整,资负结构优化,已经基本完成,而且开始受益。

不良率持续下降,说明资产质量开始逐步好转,2022年还能从拨备反哺利润,说明地主家开始有余粮了。

上市银行板块之中估值最高的宁波银行今天跌幅最大,招商银行和宁波银行都是业绩不错的银行,它们在基本面方面没啥错,就是估值在银行板块偏高。如果未来业绩增速达不到投资者的预期,就很难享受如此高的溢价,估值也会在银行板块走回归之路。

今天市场大跌,但银行板块是涨的,尤其是工农中建和邮储银行这五大行领涨的情况最近这些年还是挺少见的。兴业银行今天早盘也涨幅超过2个点,尾盘跟随大盘回落,收盘面前维持红盘。

两会期间,消息很多,对市场多少也会造成影响,但是对于价值投资人来说,最关键的是去跟踪自己所投资公司的基本面,而不是提心吊胆的过着每一天。是否心如止水的持股就可以基本判断是投资还是投机行为?本文一开头就引用了大师的一句经典。未来希望投资的越来越多,市场会越来越健康和成熟。

写给投资者的忠告(投资者心如止水)(1)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