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94周年纪念日。孙中山为领导辛亥革命而驰骋疆场的事迹妇孺皆知。然而,孙中山逝世前后发生的一些历史至今却鲜为人知。

孙中山逝世年月(孙中山逝世94周年)(1)

△中山陵。

遗嘱是如何产生的?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平政变后,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孙中山应邀北上,经香港、上海,绕道日本,由天津到达北平。由于一路劳累,没到达北平便病倒了。在北平,经各方精心治疗,孙中山的病情也没见好转反而不断加重。于是,人们开始考虑他的后事,请孙中山留下遗嘱。最后,孙中山留下三份遗嘱,即《政治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联政府遗书》。

对于《政治遗嘱》和《家事遗嘱》的产生过程,后人有三种说法。一说是事先为其准备好了稿子,征得孙中山同意后签字的;一说是笔录孙中山在病床上的口授成稿;还有一说,是由孙中山口授要点,由别人在病床前整理而成的。但根据分析,从当时孙中山的病情和心理状态来看,有关文件应是事先准备好,征得他同意并签字的。孙中山的儿子孙科和秘书黄昌谷就是这样回忆的。孙中山的遗嘱是由汪精卫起草,并经当时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议通过。

1925年2月24日,孙中山病危,汪精卫、孙科等人来到孙中山病床前,并请宋庆龄暂出病房。汪精卫婉转地说,同志们要求先生留下些许教诲之言,以便遵照执行。孙中山沉默了一会说:“我看你们是很危险的,我如果死了,敌人一定要来软化你们,你们如果不被敌人软化,那么我又有什么话可讲呢。”汪精卫等人则表示,他们不怕危险,不怕被敌人软化。孙中山说:“那么要我说什么话呢?”汪精卫说:“我们现在预备好了几句,念给总理听,如果总理是赞成的,便请签字,当作总理说的话;如果总理听了不赞成,那么便请总理另外说几句,我们可以代为笔记下来,也是一样的。”孙中山说:“很好。”汪精卫即将预备好的稿子念给孙中山听。孙中山听后,表示很满意,说:“好的,我很赞成!”随后,汪精卫又将家事遗嘱的稿子读给孙中山听,孙中山也表示满意,说:“好的,我也赞成!”

孙中山逝世年月(孙中山逝世94周年)(2)

△青年孙中山。

遗嘱定稿后,汪精卫等人本来是要孙中山签字的,但此时孙中山听到宋庆龄在门外哭得很伤心,便说:“你们暂且收起来吧!我总还有几天生命的。”到了3月11日,即孙中山逝世的前一天,何香凝发现孙中山的眼睛已开始散光,便对汪精卫讲“现在不可不请先生签字了”,并劝说宋庆龄不要哭泣。于是汪精卫和孙中山的家属及在北平的国民党人宋子文、孔祥熙、戴季陶等一起来到孙中山病床前。两份遗嘱呈给孙中山时,孙科将他的钢笔递给父亲,但此时孙中山握笔写字已有困难,宋庆龄便用手托着他的手腕让他写。孙中山在两份遗嘱上都签上了“孙文,3月11日补签”字样,并嘱他死后立即公布。孙中山签字后,汪精卫在“笔记者”下签名,其他人则在“证明者”下签了名。

签字后,宋庆龄泪流满面,在场者无不唏嘘涕泪。

孙中山见大家环绕在床前,又用极微弱的声音说道:“我这次放弃两广来北京,是谋求和平统一。我所主张统一的方法,是开国民会议,实行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建设一个新国家。现在为病所累,不能痊愈,死生本不足惜,但数十年为国民革命所抱定的主张不能完全实现,这是不能无遗憾的。希望各同志努力奋斗,使国民会议早日开成,达到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的目的。那么我虽死了,也是瞑目的。”最后,孙中山断断续续又说出了七个字的国事遗言:“和平……奋斗……救中国!”次日上午9时30分,孙中山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终年59岁。

孙中山逝世年月(孙中山逝世94周年)(3)

△孙中山与宋庆龄。

临终托付为何找何香凝?

在孙中山临终前,曾向何香凝托付身后大事。能让孙中山放心托付身后大事的人为何是何香凝?

何香凝具有多重身份,她既是孙中山和宋庆龄夫妇的友人、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的妻子,还是女界领袖、丹青圣手和诗坛“一枝梅”。既为良母,也是贤妻。她是一个能将身家性命彻底豁出去的女人,以其刚正不阿、疾恶如仇的性格,以其同盟会首位女会员和国民党元老的资历,以其才华与才智,以其人脉和人望,连蒋介石都屡次避其锋芒,不敢正面接招。

1925年1月,孙中山因积劳成疾,肝病进一步恶化。在他病情最严重的日子里,宋庆龄常常一连几天几夜守在病榻旁,寸步不离。望着生命垂危的丈夫,宋庆龄无比悲伤,但她一直强忍着眼泪。

3月1日下午,孙中山在病榻上一边喘息,一边艰难地呼喊:“廖仲恺夫人……”喊了两声便气喘吁吁,眯着眼望着天花板。何香凝听到孙中山叫她,急忙掩泪小步走到孙中山的床前。孙中山望着何香凝,用微弱的声音对她说,在他死后要“善视孙夫人”,“弗以其夫人无产而轻视”。说着说着,哽咽舌僵,话也说不清楚了。何香凝连忙表示:“我虽然没有什么能力,但先生改组国民党的苦心,我是知道的,此后我势必拥护孙先生改组国民党的精神。孙先生的一切主张,我也誓必遵守。至于孙夫人,我也当然尽我的力量来爱护。”孙中山泪眼涔涔地望着何香凝,握住她的手说:“廖仲恺夫人,我感谢你……”一旁的宋庆龄听到这些话,已是泪水滂沱,失声痛哭。

孙中山逝世年月(孙中山逝世94周年)(4)

△孙中山遗体。

孙中山的真正死因是啥?

1925年1月26日,孙中山病势加重,被送到北京协和医院进行手术,被确诊为肝癌。长期以来,很多书报资料都记录孙中山死于肝癌,而此次展出的病历显示事情并非那么简单。北京中山堂管理服务办公室副主任孙书文说:“病历清清楚楚地显示,孙中山患的原发癌并非肝癌,而是胆囊癌和胰腺癌,只不过后来转移到肝脏。”

在2013年的《孙中山与中山堂》图片展上,就展出了孙中山的病历。由于协和医院是教会医院,医护人员多为外国人,所以孙中山的病历原件也用英文书写。展览展出的病历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病理原因的权威证明,为了复印这份病历,北京中山堂煞费苦心。孙书文说:“我们到协和医院去申请复印病历,但院方说这涉及到伟人的保密问题,不能复印。院方还拿出厚厚一摞复印申请书给我们看,称申请书多达几百份,想复印的人相当多。后来,我们又找到卫生部和中央保健委员会,多方反复申请,协和医院才答应给我们复印。北京中山堂也是唯一一家获准复印病历的单位。”

孙中山逝世后,北京各界人士悼念国父的场景,在此次展览中得到了详细呈现。不少文章说,尊孙中山先生为“国父”,是在国民党中央1940年3月作出决议之后。而展出的图片显示,其实可以再前溯15年。各界民众在社稷坛公祭孙中山先生,挽联和花圈无数,其中有挽联就以“国父”尊称中山先生,如“国父云亡,白叟黄童齐下泪;邦人多难,凄风惨雨浩伤情”。

1925年4月13日,胡汉民发表《致海外同志书》,明确提出筹建中山纪念堂的计划,号召人民“以伟大之建筑,作永久之纪念”,踊跃募捐。胡汉民的建堂动议得到海内外同胞的拥护和积极响应。全国各地纷纷设立孙中山先生纪念建筑,其中不少成为了当地的地标建筑物。北京中山堂、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国内外最具影响力的中山堂。北京中山堂是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最早停灵吊唁公祭的场所,广州中山纪念堂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孙中山纪念堂。

孙中山逝世年月(孙中山逝世94周年)(5)

△孙中山灵堂。

为何有四副棺材?

孙中山逝世后的第三天,遗体被运到北平协和医院进行防腐处理,然后被装殓在一副美式楠木棺中,这是孙中山的第一副棺材。

孙中山遗体入殓后不久,孔祥熙嫌这副楠木棺材太小,又换了一副大的楠木棺。这副楠木棺为椭圆形,前端呈方形,棺中用玻璃作隔层,揭开棺盖可瞻仰孙中山的遗容。这是孙中山的第二副棺材,称楠木玻璃棺。

孙中山逝世年月(孙中山逝世94周年)(6)

△1929年6月,中山陵举行“奉安大典”。

孙中山临终前说,愿如友人列宁那样保存遗体,供后人瞻仰。所以,在他逝世后,治丧处即向苏联定购水晶棺。1925年3月30日,苏联赠送了一副水晶棺。该棺长1.75米,高0.5米,棺头0.65米,棺尾宽0.53米。棺的外盖及外层匀系钢质镀镍,银光闪亮。但经专家检查,此棺质地较脆,且易于传热,加之长途运输,稍有裂隙,便会对棺内遗体产生影响,所以后来没有使用。此后停放在北平碧云寺中山纪念堂,供人瞻仰。这是孙中山的第三副棺材。

孙中山的第四副棺材是从美国定购的紫铜棺。这副紫铜棺长2.24米,宽0.8米,高0.65米,制作考究,外形精美,价值1.5万两白银,于1925年8月运到上海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处。宋庆龄看后很满意。1927年4月,上海葬事筹备处迁到南京,紫铜棺也运到南京。1928年12月30日,紫铜棺被运往北平。

1929年5月22日,国民政府在北平西山碧云寺为孙中山举行了隆重的换棺仪式。孙科请协和医院医生史蒂芬带领助手郭荣勋和一名护士将孙中山的遗体揩拭清洁,加裹白绸,并理发,然后由孙科、郑洪年、马湘为其穿了内外衬衣、礼服、鞋袜,戴上手套。其殓服为白绫内衫、白绫内裤、白丝袜、黑缎鞋,外加素蓝纱袍、黑素缎马褂、白丝手套。穿戴整理完毕之后,孙中山遗体被小心地移入紫铜棺内。棺四周放白绸棉垫和白绸丝棉袋,身上盖锦缎方被。1929年6月1日,紫铜棺柩运到中山陵,由孙中山的8名卫士抬入墓穴安葬。

易换下来的那副楠木玻璃棺,放入了孙中山的衣服、鞋袜后,被封入北平西山碧云寺石塔内,胡汉民为之题写了“孙中山先生衣冠冢”石碑。第一副楠木棺则存放在北平中法中学。

(来源:《党史纵览》王玉龙/文、《文史天地》林仕谋/文、《世纪风采》张家康/文、《南方日报》雷辉 陈欣 徐楠/文、《恋爱婚姻家庭》王开林/文、《民国总统档案》杨雪舞/著 人民日报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