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业纹绣领域有一位笑起来特别像弥勒佛的人物,他从国企技术副总到人人嘲讽的“张飞绣花”;从开发市场到成立嘉域祥美;从5位员工发展至1500位;从北京开始到遍布全国31个省;从200万业绩裂变为18亿企业……而他就是嘉域祥美董事长金泓钟。

纹绣行业十大创始人 大佟小议靠纹绣产值18亿(1)

1

1999年之前,我还是一位印刷厂的技术副总,这份工作除了让我得到了丰厚的薪酬之外,更多的是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本以为这将是我为之奉献一辈子的事业,直到我遇见了我的夫人、遇见了纹绣,我才明白,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原来是这两件事情……

1999年,夫人与她的姐姐姐夫在深圳创业,我在北京当副总,也许是我已经厌倦了按部就班的工作,也许是我无法忍受与夫人分隔两地的相思之苦,终究我还是放弃了副总的位置,来到深圳成为了夫人公司的一个小员工。那时候,夫人的公司叫嘉域公司,主营纹绣。

于是,我这样一个五大三粗的男人,开始了“张飞绣花”的生活,每天早上6点起床,一直练习手法技术到凌晨两三点,家人的不理解和旁人的冷嘲热讽我早已习惯,我只知道,既然选择了这条路,硬着头皮也要走下去,终于在6个月之后我出师了。因为当时讲究的是全能型人才,所以新的一轮挑战很快降临,我要开始学习开发门店。

开发门店其实就是陌拜,每天夹着公文包穿梭在各个美容院之间,然而却以惨败收场。拜访二十家门店就有十几家将我拒之门外,而理由是,“男士不得入内!”其实早在两天前,我就看见她们笑眯眯的迎进了一位长相帅气、身材完美的男人。于是我低头看看自己微显肥胖的身体,和与帅气不沾边的脸蛋,我大概知道被拒之门外的真正原因了。

没关系,我虽然不够帅,但是哄女人是男人天生就会的事情,第二次拜访的时候,我带上一包巧克力、一包糖果、一些小礼物,终究是能进去和她们聊一聊了。

2

2001年年底的时候,我对纹绣是越来越了解,想法也随之增多,而嘉域公司的规模也大了一些,有了开分公司的预兆。在我的想法一直得不到姐夫认可的时候,我提出了自己去北京开发市场,我说:“若是开发成功了,也算公司的一部分,若是失败,我再回来。”其实我当时已经想好了,若是失败我就做回老本行——印刷。

于是,我带着表弟再一次回到了北京,开发北京的市场,值得高兴的是,北京的市场开发得很成功,但是深圳终究是离北京太远,总公司无法给予支持,正好夫人怀孕了也没办法过来帮助我,没办法,我只能和表弟两个人在北京注册了一个新公司——嘉域祥美,我负责培训和市场,表弟负责技术,并且找到了一位兼职技术老师协助表弟。

我很清楚的记得,那年北京的冬天特别冷,特别难熬,好在春天也来得特别早,2002年年初,我们招到了第一位员工,随后也是发展迅速,远远的超过了嘉域公司。嘉域祥美成立之初,我就改变了当时“全能型人才”的思路,我主张的是,专人做专事,并将公司划分为5个部门,每个部门互相合作,这也是嘉域祥美发展迅速的重要原因。

3

从事印刷工作的时候,曾与德国人共事过4个月,德国人的标准化和精准化给了我不少启发,早在进入美业的时候,我就发现了美业没有流程,什么事情都是差不多就行了,于是我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组织架构、规章制度、流程手册、话术手册,所有的东西都是统一化、标准化,这套标准化的流程,直接使得嘉域祥美在一年内从5个人发展至100人、第三年就有了300多人,而如今已经拥有了一支1500人的大团队。

嘉域祥美也从北京发展至全国各地,除了新疆和西藏,中国每个省会都有分公司,一共有31家分公司。15年的深耕,我们一直奉行的经营理念是:“以出业绩为准,把店家的顾客当成自己的顾客,把技术放在第一位。”而支撑着我们的企业文化是:“懂得感恩,乐于分享。”

这15年,我从来都没有把嘉域祥美当成一家公司在运营,在我看来嘉域祥美是一个平台,1500名员工都是这个平台的主人,所有人只要努力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得到想要的收入和社会地位。而公司的薪酬设计是,70%属于员工,20%是运营成本,剩下的10%才是公司的利润,因为我觉得当每一个员工都是创业者的时候,这个平台才会发展得越来越大。

2016年,我提出了“让手艺人不烦生意,安心手艺”的运营模式,其实之前我们一直都是按照这个模式运营,三个专家服务一个大师,而这三个专家分别是市场专家、销售专家、售后专家,在嘉域祥美,纹绣老师是不需要自己去开发门店的,他们只需要做一件事情,就是将技术做到极致。

4

如今的纹绣市场早已经走向巅峰时期,并有了开始下滑的迹象,而纹绣也分为高端、中端、低端三个阶层,能做高端的纹绣老师全国大概也就10万人左右,但是做中和低的纹绣老师却有200多万人,而200多万人已经开始活不下去了,所以未来的纹绣发展,如果定位是高端的,5年10年都是没有问题,但是中端和低端的将很快面临淘汰。

2016年3月份,我在参加美博会的时候,一个想法涌入心头,为什么美业手艺人不能抱团取暖、互相扶持呢?在我们美业有那么多励志的故事,可是知晓的人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不能将这些故事传播给更多的美业人,从而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激励呢?当这些问题出现在我脑海中的时候,我就想要干一件大事!我想用自己的力量,将这些故事拍成纪录片,放在网络上,推广给全国乃至全球的美业人。

2016年10月,这个想法终于开始了第一轮的筹备期,我将它取名为“一绣一路”,在筛选之后,我们采访到了200多家门店,因为是第一次做,大家都很积极、很配合、也很开心,收集并制作完成之后,我们在广州开始了一绣一路的启动仪式,并开始了第二轮筛选。2017年11月18日,一绣一路再一次在香港启动,这次启动意味着我们将在香港寻找店家,而下一步将会是韩国、日本、新加坡……

其实我最希望的是,可以号召更多的美业人加入,因为这个项目我非常喜欢,它不仅能帮助到很多人,而且也能将我们这个东方古老艺术“绣”文化带向全世界。多年前,我就去国外考察过,他们的技术和我们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这毕竟是一个公益活动,单单靠我们无法支撑太久,若是能感召到更多的企业加入,这将会是一个传承、一个文化的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