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理解绿色保险(绿色保险保什么)(1)

一、促进“增绿”的保险产品

1、森林保险

主要由森林综合保险构成,即由中央政策性生态林及商品林组成。到2021年森林综合保险承担的保险责任已有13个,分别为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野生动物、雨灾、风灾、水灾等,提供一揽子森林风险保障。

2、各类蔬菜、畜禽、食用菌和水果保险

在传统险种的基础上试点蔬菜、畜禽、水果等价格指数保险,蔬菜种植、设施畜禽及设施食用菌均纳入保险实施方案,持续推进农业保险提标、增品,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促进蔬菜、畜禽和食用菌和水果产业发展,有效降低蔬菜、畜禽、食用菌和水果生产风险;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保障农民利益。

3、绿色碳汇价格指数保险

近年来,我国建立了碳汇交易平台,逐步规范碳排放权交易活动。据测算,我国森林植被总碳量达78亿吨,年价值产量达到10万亿元;我国农业每年可吸收20亿吨,农业年碳汇额度大约为190亿美元;我国渔业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440万吨,相当于价值40亿元。

因此,保险行业要用好包括林业碳汇产业、农业碳汇产业、海洋碳汇产业等的金融支持。保险公司可以参考各地碳汇交易价格设计保险金额。

4、林权抵押保险

南平市推出的“碳汇贷”是全国首例以远期碳汇产品为标的物、全省首例以林业碳汇为质押物的约定回购融资项目。

将森林保险与碳汇质押、碳汇融资进行有机融合,为碳汇质押贷款增信,增强了碳汇融资力度,开创了“林业碳汇质押 远期碳汇融资 林业碳汇保险”的新模式。

5、古树名木保险

2019年,人保财险永泰支公司推出了福建省首个古树名木保险,为古树投保“财产损失险”和“古树名木公众责任险”。

联合县林业局对古树名木进行价值评估后投保,一旦受损或发生意外,法院将提前介入,并对赔偿责任及数额认定提供法律服务。

6、仓单质押模式

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工程”和“积极探索实行动产抵押、仓单质押、权益质押、信用贷款等多种贷款方式,解决农民、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贷款难的问题”。

保险业要不断拓展新的仓单质押合格质押品种,落实农产品质量保证保险承保各个环节,把农产品加工、检测等费用纳入“保险 服务”的延伸创新中来,进一步提高支农融资对保费的直接转化带动率,提升创新项目对保险主业的贡献度。

二、促进“防灾”的保险产品

1、巨灾保险

巨灾保险要以加强社会风险管理为前提,不断完善以保障自然灾害风险和重大事故风险的巨灾保障产品体系。

2、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

为进一步发挥保险业参与社会管理的职能作用,为辖区户籍人口和辖区的外来暂住人口提供“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保障服务,承保因发生暴风、暴雨、崖崩、雷击、洪水、泥石流、突发性滑坡、冰雹等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损失,进一步增强了地方政府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3、地质灾害保险和农村公路灾毁保险

建立地质灾害保险制度,将保险机制引入地质灾害防治体系范畴,是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通过商业保险的救灾保障功能,多渠道及时筹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创新地质灾害防治新机制;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环境损害。

4、高标准农田、小水利设施保险

人保财险永泰支公司与县农业农村局签订《高标准农田和小水利设施综合保险合作协议》,提高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在自然灾害损毁后的修复能力和管护水平,对创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护体系,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贷款保证险为绿色企业增信,帮助企业获得融资

为缓解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题,与政府、银行合作,银行保险风险共担,政府提供风险基金池,在福建省范围内深入开展“政银保”模式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帮助小微企业经营主体获得银行贷款,为福建省小微经营者提供了一条可获得的免抵押贷款途径。

同时还创新推出“房抵贷”模式,通过特色“房抵贷”业务,由小微企业主提供房产二次抵押作为反担保,人保财险福建省分公司向小微企业主提供信用保证保险,帮助小微企业主从银行获取无抵押贷款。

6、“保险 期货”的运作模式

“保险 期货”的运作模式是通过保险公司与期货公司的合作,将农户的价格波动风险,分散到期货市场中。

保险公司基于期货市场上相应的农产品期货价格,开发农产品价格保险产品,提供给农户购买。农民或农业企业通过支付保费购买保险公司的农产品价格保险产品,倘若遇到商品价格下跌风险,保险公司将赔付差价确保和稳定农户收益。

保险公司便通过购买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提供的场外看跌期权产品,将市场的价格风险分散到市场中去,来对冲赔付风险;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利用其专业操作优势在期货市场转移和化解市场价格风险,最终形成风险分散、各方受益的闭环。

三、促进“减污”的保险产品

保险公司要在环境风险多元共治上下功夫,开发促进“减污”的保险产品。

1、环境污染责任险

保险公司先与企业对接,之后委托第三方对企业体检,并发布勘探报告。报告依照结果将企业按照污染风险等级依次划分为低风险、较低风险、中风险、较高风险及高风险等五个等级,根据不同等级,排除企业全部潜在及隐性环境隐患,并根据不同评级,企业享受不同比例的补助。

对低风险、较低风险、中风险、较高风险及高风险等五个等级企业,分别按其当年缴纳保费的50%、45%、40%、35%、30%进行补助,最高补助额度达到50%。

2、道路危货承运人责任险

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以及行业广阔的前景,货物运输成为此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被保险人使用的运输车辆在运输和装卸保险合同中载明的危险货物期间,因火灾、爆炸、运输车辆发生碰撞及挤压导致包装破裂或容器损坏等意外事故造成车辆上装载的危险货物的毁损、灭失都可获得赔偿。

3、船舶污染责任险

船舶污染责任险主要是针对已投保的船舶在保险合同载明的区域范围内航行时,由于保险船舶上船载燃油或源自船舶的燃油的泄漏造成的污染损害。油泄漏后,采取的补救措施所花费的费用或者是造成其他物体的灭失或损害,即采取合理恢复措施所花的费用都属于船舶污染责任险的保障部分,为油污泄漏后采取合理恢复举措提供保障。

4、水质质量保险

人保财险三明市分公司顺势而为创新推出“水质指数保险”,以水质恶化导致水质下降作为触发保险责任机制。人保财险永泰支公司推出了“永泰县大樟溪流域水资源环境质量保险”,承担因地表水断面质量(水质)超标时,采取必要的措施而产生的应急处置费用的赔偿责任,确保政府相关部门在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能及时获取资金补偿和环境恢复空间。

5、深海养殖和设施渔业保险

海上牧场是在特定海域里,为有计划地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设置的人工渔场;建设目的是提高产量、确保水产资源稳定、实现可持续生态渔业,倡导生态养殖,保护海洋生态。保险公司要探索开发深海养殖和设施渔业保险产品,为修复海洋生态提供风险保障。

四、促进“降碳”的保险产品

1、八大高危行业的强制安全生产责任险

安全生产责任险已成为高危行业领域的强制性商业保险。新安全生产法第五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国家鼓励生产经营单位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属于国家规定的高危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发挥市场机制推动作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在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金属冶炼、渔业生产等八大高危行业领域强制实施,切实发挥保险机构参与风险评估管控和事故预防功能。

2、赋能建筑行业绿色转型的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

以建设单位对业主的产品质量责任为保险标的,可以向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材料供应商等责任方进行追偿。指在最终检查验收时未能发现的引起建设工程项目损坏的缺陷,包括勘察缺陷、设计缺陷、施工缺陷或建筑材料缺陷。

3、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责任保险(IDI)

为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管理成本和资金成本高,导致建后管护存在管护资金欠缺、管护不及时等诸多难题,保险公司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发挥保险“社会稳定器”作用。推出农田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责任保险的同时,对农田中的设备、设施,以及高标准农田建成使用后.今日保条,因工程缺陷造成的第三方人身、财产损失进行赔付。

4、绿色车险

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预计到2025年后,中国普通汽油车将仅占乘用车的保有量50%左右。

面对如此大的新能源机动车市场,2021年12月27日新能源专属保险条款正式上线,从保险责任来看,专属条款突出了新能源汽车的构造特征,并将保障范围扩大到—些充电等特定使用场景,尤其是将充电桩等车外设备也首次纳入承保范围。

5、可再生资源的保险产品

保险业可以通过保险机制、保险手段支持可再生资源的开发,提供风险保障,推动标准的制定。如针对新能源汽车开发、光伏、风电等行业开发的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效能保险、质量保证保险等保险产品。

如为发展绿色车险,发挥保险费率调节机制作用。2021年4月,发改委、银保监会等八部委联合印发《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规范管理暂行办法》提出支持保险公司将通过第三方体系认证的再制造企业产品纳入维修备件体系,并采取适当的保险费率等方式予以推广。这也是保险行业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支持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