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件事的结构 有些文题如《一次难忘的旅游》、《一次成功的喜悦》、《记暑假中的一件事》等,明确要求叙写一件事,事实上,这一件事仍可分成很多的小事,但由于它们集中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段内,而且又与“旅游”、“成功”等中心事件密切相关,因而我们把它称之为叙写一件事的文章,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记叙文写作如何构思全篇?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记叙文写作如何构思全篇(记叙文写作技法)

记叙文写作如何构思全篇

写一件事的结构

有些文题如《一次难忘的旅游》、《一次成功的喜悦》、《记暑假中的一件事》等,明确要求叙写一件事,事实上,这一件事仍可分成很多的小事,但由于它们集中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段内,而且又与“旅游”、“成功”等中心事件密切相关,因而我们把它称之为叙写一件事的文章。

写这样的文章,一般要求是:具体。即写作时要注意记叙的六要素,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要注意以时间顺序(更小的时间段)记述事情的具体内容(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能够表现中心的内容),并能使内容吸引人、感染人、启迪人。

较高要求是:有波澜。即作文情节要一波三折,曲折有致,在时起时伏、时紧时松、时缓时急的情节中展现人物的性格、事情的流程,突出文章的主题。

写好这样的文章,一般可采用以下的手法,我们姑且定格成一种结构,以便于同学们的借鉴吧。

一、心理的认识变化结构

简单地说,就是在叙事中展现人物在事情的不同阶段的心理感受(人们常用的“先抑后扬”其实便是两个阶段的两种不同心理感受),或以人物感情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以使行文曲折有致。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于勒在去美洲前糟蹋钱,菲利普夫妇非常“恐怖”;得知他赚了钱,心里又变为“希望”;听说他要从海外回来,又急切地“盼望”;而在船上相遇时,又“惊慌”地躲避。莫泊桑在这里通过对人物心理流程的详细展露,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而杨朔的《荔枝蜜》中,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不大喜欢——向往、爱慕——赞颂——学习”为线索,来歌颂“蜜蜂精神”。这都是值得我们揣摩模仿的。下面我们来看几篇习作,也许能从中得到启发。

【参考例文1】

那角落 那学生 (2002年武汉市中考优秀习作)

强兵轻轻吁了一口气,放下刚才疾书已久的钢笔,抬头一看,同学们有的还在赶着写,有的写写停停——坐在角落里,教室的一切他都看得一清二楚。他知道,这一次写演讲稿,他不仅速度最快,而且质量也很高。且不说他从时代要求放谈未来,光那题目“中学生,请大胆站出来”就够有鼓动性的。

黑板上“新时代的中学生形象”9个大字冲他笑了起来,仿佛是在问他:强兵同学,今天你敢站出来吗?讲台上,老师不时望望手表,又望望台下,强兵心中油然而生出一种莫名的期待。

“好了,”老师击掌制止大家,“写作准备时间到。下面请同学们登台演讲。我有一个想法,今天演讲的话题是‘新时代的中学生形象’,为了充分展示大家的形象,今天我们采用自告奋勇登台演讲的方式进行,大家说好不好?”“好!”在一片叫好声中,有同学还鼓掌欢迎。

“好了,”强兵心里想,“不用推举代表,今天我可有机会登台了。——可是,同学们会不会笑我爱出风头?还是先等成绩好的同学演讲完我再上去吧。”他低下头,又贼一样地望望四周,心里突然“咚咚“直跳起来。他连忙拿起钢笔,假装在纸上写着什么,掩饰着心头的紧张。

“搞笑专家”江劲上去了,“足球小子”刘龙生上去了,“淑女”李兰兰也上去了。他们满面春风地走下台来,教室里的掌声簇拥着一个个登台的勇士。

“该上去了,”想到这里,强兵腿上发软,心头一紧,脸涨得通红,热气都冒了出来。他听见心跳又响又急,心似乎马上要从喉咙里跳出来一样,他觉得胸口闷得喘不过气来,使劲咽了一口唾沫,口里似乎又干又涩。“不行不行,他们演讲得这么好,我不妨等一下,还等一下……”这样一想,心头顿觉释然起来。

……

“丁零零……”这该死的下课铃声击碎了强兵的演讲之梦。他那颗提到嗓子眼上的心直线下落,“啪”的一下重重地摔下来,似乎掉进了无底深渊。他看见稿纸上“中学生,请大胆站出来”几个大字朝他苦笑起来。

“哎,你说新时代的中学生形象应该是怎样的?”同桌拍了一下强兵的肩,问道。强兵心里想:“怎么样的?就不该是我这样的!”他苦笑一声,站起来,和同桌一起走出这角落,走向门外去……

简评:本文内容实在,形象饱满。作者围绕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具体展示其变化轨迹,从“暗自高兴”、“怕人笑话”、“自觉不如人”到“无限后悔”,都写得具体可感。笔力集中,有力地表现了主题。对老师的言行,对同学的言行,关系到情节发展的要害处的(如老师的提议),或有助于衬托强兵的形象的(如同学纷纷登台),作者均是三言两语点到,剪裁非常得当。

【参考例文2】

抉 择

一通狼吞虎咽之后,眼前已是碗底朝天了,我抹抹嘴巴,站起身来。

“老板――”我一面喊着,一面在外衣口袋里掏钱。然而,我掏了个空,袋子里准备好的饭钱没有了。怎么回事?哦,可能在吃饭前我已经把饭钱付给他了,以前有好几次我都是这样的。

“哦,老板,”我笑着说,“饭钱我好像已经付了吧?”

“刚才人太多,我也记不清了。我是相信你的。”也许他从我憨厚的脸上看出了我的诚实。

于是,我大摇大摆地走出快餐店。可刚走十几步远,当我把手习惯地插进裤袋时,我的心头猛地一震:钱竟鬼使神差的还在里面!是回去道歉再把钱补给他呢,还是置之不理一走了之呢?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打算激烈地斗争着。我的脚步没有停下来,仍然向前踏着、他赚我的钱已不少了,就这一次不给又有什么呢?这想法很有效果,坚定了我前进的脚步。

然而,我又问自己:我保留了这几块钱,失去的又是什么呢?而这失去的用这钱还能买回来吗?我不能回答,脚步变得趑趄不前了。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突然间掏出钱,盯着它冷笑道:“你这东西是在考验我吗?我会栽在你的手上吗?不,不会的。”我欣慰地笑了,转过身,边骂着自己边向快餐店跑去,那脚步好轻好快……

简评: “以为给了钱→陡然发觉还在袋里→出现截然不同的打算→不给(老板平时赚我的钱已不少)→不给之利弊比较→给(失去的不能用钱买回来)。”这里的心理活动流程多么细致逼真!显然要写好心理流程要注意以下二点:1、流程不能平铺直叙,要曲折向前。一般可通过心理矛盾斗争和前后心态的变化来表现。2、心理流程一般要与行动和语言结合起来表现,有怎样的心理便有怎样的语言和行动。自己不妨看看以上的两篇文章,是这样写的吗?

二、 悬念的推波助澜结构

“文似看山不喜平”,主体叙事如果仅按时间顺序不紧不慢地把发生的事情一一叙来,那是流水帐。我们要学会在叙事中设置悬念。当然,这里界定的“悬念”是个宽泛的概念,有以下三层含义:1、将问题或疑团悬在文章的开头或是中间,然后探团解疑,但并不急于揭开谜底,而是蕴蓄较长时间后再解开悬念。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枣核》的写法。2、紧扣一个话题,让文中的一方人物对另一方人物的做法产生误解,通过误解,引起矛盾,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也是十分引人入胜的。如《驿路梨花》便是紧扣“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这一话题来不断误会,层层推进的。3、让文中的人物身处逆境(重重困难)当中,当解决了一个矛盾,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矛盾;扫除了一道障碍,又出现了一道新的障碍。也就是说,一波不平,一波又起,情节在困难曲折中向前发展,人物形象也随之丰满突立。其实很多电视剧就是这样来安排故事情节的,可谓是紧张而又刺激。那我们写作文也不妨来试一试吧。

【参考例文3】

“6号”的故事

早晨,我正坐在餐桌旁吃饭,一抬头,发现大家都神秘兮兮地望着我,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

妈妈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盯着我,没头没脑地问:“你们班编座号了吗?”

“编了。”我漫不经心地回答。 “坐在你旁边的同学是几号?”

“6号。”“是男孩还是女孩?”

“男孩。”一听妈妈问这,我便来了兴致,“那位男生嘛,脾气挺怪,不爱和别人交往,见了女生就脸红,但与我的关系倒挺密切,我有困难他就会主动帮助我,还算是我的一个哥们儿吧!”我机关枪似的说着,完全没有注意到妈妈的表情。这时,一旁的妹妹向我使了个眼色,指了指妈妈。我看了一眼妈妈,她的脸色很难看。于是,我收住了话儿,奇怪地问:“妈,你问这士吗?”

“哦,没什么。”妈妈低下头,若有所思地扒着饭。

下午放学,我回到家,觉得家里的气氛有点儿特别。我发现,平常工作繁忙的爸爸今天却提前下班回家了,正与妈妈在房间里小声地谈论着什么。

晚饭时,爸爸严肃地对我说:“小霞,人生之路最关键的只有几步呀!一步之差也许会造成终生悔恨,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现在这个时候,更要把心思全放在学习上,不能三心二意,做现在不该做的事……”又是一堂“人生哲学”课。我坐在那里一声不吭,心里很纳闷:今天这是怎么了?一回来就大道理小道理的,好像我触犯了“天条”似的。

晚饭后,我把妹妹拉到一边悄悄问:“爸妈今天这是怎么了?是不是你又在他们面前告了我一状?”妹妹吐了吐舌头瞪着眼睛说:“你还问,你闯大祸啦!昨晚你在睡梦中一直都在喊‘6号’、‘6号’,妈妈就怀疑你思想越轨了,经今天这一问,不就更加肯定了?”

天啊!我差点叫出声来,原来如此。昨天在学校,我和同学们争论昨天是几号,他们都说是7号,而我说是6号,所以一直争论不休。我这个争强好胜的女孩,晚上一定在睡梦中还继续与他们“争论”这事儿呢。阴错阳差,我旁边那位男生的座号正好也是6号,没想到爸妈他们就……唉,“6号”,这句可恶的梦话和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当晚,我理直气壮地向爸妈讲述了那让他们和临大敌的关于“6号”的故事……

简评:开头通过“神秘兮兮”和“异样的眼光”巧设疑团。主体通过“妈妈”的脸色和“爸爸”的提前下班来加深误会,进一步蓄势。“爸爸”的话含沙射影,实有所指,而“我”满头雾水,蓄势达到顶峰。结尾解开悬念,真相大白。

【参考例文4】

都是歌词惹的祸

上课时,吴欣打开抽屉,意外地发现了一张不大的纸条,仔细一看,是卡男的字:“想见你,心太急,狂奔拥挤的人群里,多希望下一秒就见到你……这一生只想和你在一起!信还没有读完,她的脸已经红透了。四下里望望,还好,没人看到这尴尬的一幕。

吴欣是个典型的三好生,整天泡在书堆里。她一直不太喜欢前桌那个成天大吼流行歌曲的卡男。吴欣弄不明白,他为何情愿扯个破嗓门嚷半天,也不愿好好做几道题,不是要中考了吗?

吴欣的脑子乱得像一团麻。她极小心地拿出来再看——的确是卡男那种行草字,他怎么会给我写这种东西呢?正胡思乱想着,卡男转过身来,一脸灿烂的笑容。吴欣觉得这是一种很暧昧的笑,她不敢再对视卡男大大的眼睛,目光四处游移。“你不觉得我今天安静了许多?”“是吗?”吴欣尽力掩饰着心中的不安。“为了你啊!”卡男笑道。“那……那何必呢?”吴欣的脸更红了,心中仿佛有一只小鹿在乱撞,左手使劲地搓着衣角,右手一直攥着口袋里的那张纸条。

“我决定改唱抒情歌了,无印良品的就很好听。听我一句,别一心放在书上,脑子会用坏的。”说着又拍了拍吴欣的肩膀,小鹿更加狂奔了。吴欣支吾道:“卡男,马上就要中考了……这是关键的一学期啊!”卡男关切地问:“你怎么了,脸红成这样,病了?”

吴欣想跟卡男说清楚,可心一慌,额上竟渗出了细细的汗珠。她想用右手去拭,忽地将口袋里的纸条也带出来了。吴欣吓傻了,瞪大了眼睛木然地定在那里,望着纸条飘飘摇摇地坠下。不等她去拾,卡男已把纸条拿到了手上。“写得好吗?”吴欣更是无地自容了,真希望找个地缝,马上消失得无影无踪,却又茫然不知所措,只是呆呆地低着头。

“这便是无印良品专辑中写得最好的一首歌!”“什么?”吴欣猛地抬起头,直愣愣地望着卡男:“歌?”“是啊!歌词写得很好,我知道你喜欢好的词段,特意抄来给你看的。”吴欣顿觉天旋地转,哭笑不得:“你怎么不早说?”“本想给你一个惊喜,不想你早拿到了。”吴欣拍拍胸口,心中的小鹿才渐渐静了下来。“来,给个面子,听我唱唱!”卡男又死皮赖脸地亮出了那并不怎么样的“鸭公嗓子”。

吴欣长舒了一口气,暗暗地咒骂自己,怎么就想到那里去了呢?真不害臊!迎面拂过一丝轻风,吹走了她脸上的两片绯云,自然地换上了一副笑脸,她笑得那么开心,那么诡秘,弄得卡男也受宠若惊。

简评:这篇文章属于上述的第二种类型。故事的主人公收到了一张纸条,引起了一场误会。随着情节的发展,误会也在不断地加深,直到最后,才知道原来是一段歌词。简单小结一下:“收到纸条,产生误会——当面询问,满面通红——掩饰羞愧,露出纸条——原是歌词,内心释然。”情节不可谓不巧,很有戏剧性。此外,作者抓住人物神态的变化,也细腻地刻画出了女生独特的内心世界,富有情趣。

三、人物的对比映衬结构

叙事中总离不开写人,我们可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刻画两个不同性格的人,不同做法的人,让他们的一言一行构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映衬中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对于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文章的主题是很有帮助的。

【参考例文5】

深 秋 的 蝴 蝶

碧蓝的天空,殷红的夕阳,清凉的微风……一切都令人陶醉。

我静静地欣赏着这美景。突然,不知从哪儿飞来许多白色的纸片,飘悠悠的,仿佛一只只扇动着翅膀的蝴蝶,在夕阳的余辉里,有的变成了桔红色,有的变成了金黄色……“多美的‘蝴蝶’呀!深秋竟然也有如此鲜活的‘蝴蝶’!”我心里暗叹道。

一会儿,一个小女孩走了过来,她向四周望了一望,又抬起头来。阳台上的我猛地回过神来,连忙装着收衣服的样子转过身去。过了一会儿,一点动静也没有了,于是,我便悄悄地向下看去,眼前的情景让我吃了一惊。

只见小女孩正忙着抓那些“蝴蝶”呢。“呵!看来还是知音呢,她竟也欣赏这些美丽的‘蝴蝶’。”我心暗想。

风,虽不大,但足以让这些“蝴蝶”翩翩起舞。这下可够她忙的了,“蝴蝶”飞到哪里,她就要跟到哪里,非把它们抓到不可,看到那样子,我真想笑……

“蝴蝶”终于所剩无几了。霎时,我也感觉眼前的风景没了,那万“蝶”飞舞的壮观没了,不禁有些恼怒,便不由想喊:“你干吗抓我的‘蝴蝶’!”可是就在我欲大喊的瞬间,却见她正疾步往垃圾筒走去……我的脸不禁红了。

“蝴蝶”少了,另一只蝴蝶却在我心中飞了起来。夕阳下,她是那么的美丽!

她还在抓那些‘蝴蝶’……

瞬间,我觉得自己也应该做些什么了,便向楼外走去……

简评:本文通过描叙一个心灵美的小女孩的行动来反衬“我”心灵的污点,最后“我”受感染而“觉得应该做些什么”,实则含蓄地写出自己的心灵被小女孩给“美容”了。

四、 景物的逐层渲染结构

有时,单纯地叙写事情,难免给人一种干巴巴的感觉。如果我们注意在叙事的不同时间段来几段景物描写,以渲染气氛、映衬人物的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无疑是值得借鉴的一种做法。

【参考例文6】

合 作

真不知撞着了哪路神仙,面对化学老师出的实验题,我几次思索,霎时便“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我高高举起了手,老师让我到讲台上来做实验。并让“小麻雀”来协助我,我心里想,她是只绣花枕头,榆木脑袋不开窍,老实棰子老实敲的家伙!

我和她快步来到讲台。

一切静悄悄的,老师和同学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我们。窗外,鸟儿“啾啾”地叫着,令人赏心悦目。

我迅速取出一支试管,用镊子夹取几块黑色氧化铜,放在试管口,慢慢竖直试管,让它们轻轻滑至管底。

她手脚挺快,为我取出了稀硫到和胶夹滴管。我拉紧橡胶乳头,再将其伸入稀硫酸中,硫酸被吸上来了,我将胶头滴管悬在试管正上方,慢慢拉紧胶乳头。一滴滴硫酸无色透明,黑色氧化铜像变魔术似地变成了蓝色!

她笑了,老师赞许地点点头,同学们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我觉得自己俨然是一个小化学家,窗外鸟儿欢愉地唱着歌,我快飘飘然了。

接下来……糟了,什么来着?刚才由于太兴奋将思维搞乱了。我茫然不知所措,这回是牵着羊走进照相馆——尽出洋(羊)相了。我想,她肯定帮不了我。在失败面前,我是七尺汉子六尺门——不得不低头。面对老师等待的目光,面对同学诧异的眼神,我脸上火辣辣的。

“接下来应使用氢氧化钠呀!”谁知在我眼中似乎是“绣花枕头”的她竟提醒了我。顿时,思维闸门完全打开。我舒了一口气,她熟练地将氢氧化钠滴入试管,蓝色溶液果真变成了老师所要制得的蓝色沉淀!

我和她都笑了。一种极有力的声音在我心头回荡:合作需要信任。在热烈的掌声中,我怀着思索和她春风般地回到座位上。

简评:本文注意将“我”和“她”进行了对比:“我”怀着自负、鄙视和冷漠;“小麻雀”却带着真诚、冷静和沉着。结果“我”遭遇尴尬,“小麻雀”却显得潇洒。在对比中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景物渲染的句子不多,之所以选择这一范文,就是要让你知道,在一篇文章中,有时哪怕只有少数的景物渲染的句子,事实上还是能对文章的情境氛围产生作用的。

五、回忆的巧妙穿插结构

叙写事情时,由于受到某个细节的触动,引发了我们对过去某件事的回忆。通过回忆,加深了我们对某个人的认识,或者加深了某种感情;或者与现实中的事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达到刻画人物性格,表现深刻主题的目的。而且这样写,也能充实我们的内容,使文章显得丰厚而又具体。

【参考例文7】

白 发(节选)

离父亲很近,我能十分清楚地看见他两鬓的白发在台灯柔柔的照射下闪着光,好像一层霜花。我用手轻轻地拔弄着:一根,二根,三根……数不清,的确数不清了。

“爸,我帮你拔掉几根好不好?”

“傻瓜,越拔越多的。人都这么老了,还怕白头发?”

刹那间,我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猛地撞了一下,突然有一种冲动感。我真想对他说:“爸爸,你不要老不要老不要老……”

爸爸一直是很疼我的。小时候,爸爸常一字一句地教我儿歌,手把手地陪我做游戏,领着我到公园游玩、拍照……偶而遇到出差去外地,他还会郑重其事地给我写信。有一次,他去一个乡村,住宿的地方没有邮局,爸爸竟不辞辛苦步行近十里路到镇上的邮局给我寄信,为的只是履行玩笑时对我的一个承诺。

后来上学了,开始学拼音、写字母、学加减乘除,爸爸总能轻而易举地指出我作业中的错误。那时候我便觉得,爸爸真是天底下最了不起的人了,于是便希望自己永远是好爸爸的小女儿,永远能依在他怀里听他讲月亮、星星、嫦娥、吴刚……

然而时光却依然匆匆地走,我依然一天天地长大,一年年地在各种学校的门槛上跨进跨出。日子久了,便觉得自己学了不少东西,见了不少世面,对父亲的那份仰慕与崇拜便日渐一日地淡泊,种种不满与嫌怨也在心里暗暗滋生。

记得一次面红耳赤地同父亲争吵之后,双方忽然都默不做声了,两人间出现了一阵令人窒息的沉默。许久,父亲转身回房,忽然有意无意地对一旁的妈妈说:

“瞧瞧,如今她的翅膀真是长硬了!”

那一瞬间,也似有与今晚一般的心情在胸中掠过,可为何直到今日才认真体会呢?有时候,人常常注重让别人为自己付出,却总是疏忽了许多自己该做的。

我伏在爸爸身上默默地想着,猛然听见爸爸说:

“早点儿去睡吧,瞧你,眼皮都快合不上了。”

我点点头,走出他的房间,关门时,回头对他说:

“爸爸,您也早点休息吧。”

简评:作者巧妙地运用回忆反映出自己复杂的心理体验。自己儿时对父亲的喜爱、崇拜,随着岁月的增长,“仰慕与崇敬”淡泊,“不满与嫌怨”产生,这种心理过程,构成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正是经过这一过程,对父亲的喜爱崇拜才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走出了只享受父亲的照顾的父爱之情,有了体谅和照顾父亲的责任感,也才有了“人常常注重别人对他的付出,却疏忽了许多自己做的”的感受。

六、对话的连缀串篇结构

以人物的对话贯穿全篇,可以避免平淡的陈述,巧妙地加以过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果注意将其与人物的动作、心理、神态相结合描写,在描写中刻画出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揭示出所要表达的主题,那就是值得称道的一篇好文章了。

【参考例文8】

合 作

“这次领导来我校检查,大家要好好配合老师,给领导留下好印象……”就在班主任讲得唾沫横飞之时,校长尾随几位领导走进了教室。

“同学们好!”其中一位跟我们打招呼。

“领导好!”我们异口同声地答道。

顿时,班主任喜笑颜开。

“同学们热爱什么?”

“我们爱学习!”

其实,小A还想说她喜欢绘画,小B想说他爱踢足球。只是班主任朝我们瞪了眼,谁都没吱声。校长冲着领导笑得满脸是牙齿。

“同学们课间喜欢干什么呢?”

“我们课后抓紧复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母校。”

“我们课后读文学作品,使自己的灵魂得到过滤和升华。”

……

“总之,大家是热爱学习的。”班主任来了个小结。

这时,领导、校长、班主任都笑了。我也笑了,只是有点苦苦的味道。

“大家是怎样对待合作这一问题的呢?”同桌碰了碰我的肘子:“老师没问过这个问题,我们没排练过,怎么答呀?”

我笑而不答。

很久,教室里没有吱声。班主任像蔫了的茄子,无精打采的。校长的脸上更是青一块,紫一块的。

“我相信大家不是克隆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领导打破沉默。

我心一横,反正豁出去了。

“我们不需要如此千篇一律地作答,不需要如此天衣无缝的合作。合作本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需要真诚,需要用心沟通。隔着心门的交流,越是‘完美’越是虚伪。我们无需‘完美’,只要真诚!”

这时,我已经不在乎班主任的瞪眼。看着他们青灰色的脸,我又笑了。等回过神来,领导正带头为我鼓掌。

我们不是克隆人!我们需要用灵魂来交流,用真诚来合作!

简评:以对话贯穿全篇,构思巧妙,语言幽默辛辣,简练流畅。注重细节描写的照应,“笑”在文中出现6次,每次都折射出人物的心灵,在对比变化中隐含着作者的褒贬。

七、情感的自然流露结构

有时叙写一事,不必拘泥于写作技法,可以按事情发展的进程,逐层披露自己的真情实感,让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以情感人。“登山者情满于山,观海者情溢于海。”毕竟,文章感人肺腑者皆在情,因而我们在找到了能触发自己感情的话题时,就不妨用真情来表明一切吧。

【参考例文9】

亲 切 的 鼾 声

这几天,36度的高温,正是酷热难当。偏偏我就要参加中考。唉,这鬼天气!可是,妈妈出差时留下的话,还响在我的耳边:妈妈努力,祝你成功。

晚上,打开空调,房间里成了一个“清凉世界”。我温习完功课,铺好被子,心想,这下可以好好地睡一觉,以充沛的精力参加明天的考试。此时,爸爸卷好了“铺盖”,正欲走出房门。

我好生奇怪,“爸爸,你去哪?”“爸爸不睡这儿,我晚上打呼噜会影响你睡觉。”

噢!我猛然想起,爸爸那呼噜声可用“如雷贯耳”来形容,与他同屋,很难睡好觉。

可是,外面就像个“大蒸笼”,原来南北通风,现在南屋一关门,北屋可是一丝风也没有了啊。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慈爱地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对我说:“没关系的。”

熄灯,我睡在床上,却辗转难眠,一想到父亲所在的“酷热之地”与我身处的“清凉世界”,心里越来越不是滋味。我一骨碌爬起来,走出房间,来到北屋。哇!给我的感觉真像从“北极”来到“赤道”。我的眼便看到了大汗淋漓,使劲摇着扇子的父亲,我的眼睛湿润了。

“咦,XX,你怎么不睡,很晚了呀,明天考试,你不能太累。”爸爸说。

“爸爸,我睡不着,想到你这儿的酷热,我心里不安……爸爸,你知道,我的嗑睡虫一来,打雷也吵不醒我,你不要犹豫了,进来睡吧!”

说着说着,我竟有些哽咽了,父亲沉默了良久,他立起身子,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霎时,我觉得一股爱的暖流在我身体里流动着,抬头望望父亲,我似乎看到了他的眼里有晶莹的东西在闪烁着。

不多时,“清凉世界”里响起了一阵亲切的打鼾声,在我耳中却成了一首悠扬动听的乐曲。望着父亲额头悄然消失的汗珠,我感到无比的快乐,心中踏实安稳多了,在呼噜的陪伴下,我很快便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简评:考生将事情发生的时间定格在中考前夕——一个炎热的夏夜,生动地描述了父子俩互相关心、体贴的生活画面。考生通过细致的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将情感表现得真切动人,使文章产生了一定的感染力。

学以致用

请以“难忘的一次掌声”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要求:用“叙事一件事结构”中的任何一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