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谜由谜面、谜目和谜底三个部分组成。它是利用汉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进行有意识的别解,并且运用象形、会意、离合、增损等一种或多种手法,将其本体隐藏于谜底之中,将其喻体隐藏于谜面之中,将猜射规则和谜底范围注明于谜目之中。因此,灯谜在制作时要辨字音、析字形、会字意,几乎所有的灯谜都是以此为依据制作的。

有些一字多音,有些多字一音,一些谜师正是利用这一点以混淆猜谜者的注意力,增添灯谜的猜射趣味。例如 :分别只闻鼓乐声(打字一),谜面中“鼓”与“古”同音,“乐”与“月”同音,所以谜底为“胡”字。还有例如解铃格、系铃格、皓首格、梨花格、素心格等字音类带格灯谜也是在汉字的字音上做文章。

汉字的字形结构有一定的讲究,每一个汉字的笔画、部首、偏旁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因此,有些灯谜正是建立在汉字的字形结构基础上,再加以延伸形成的。例如 :丫(打一京剧名),谜底为“《三岔口》”。再如 :杂(打五字俗语一),谜底为“八九不离十”。如分解、象形、离合、组配、增损、包含等制谜方法均是以解析字形为基本。

会意则是根据汉字或汉语的意义来制谜,谜底与谜面相互扣合,紧密联系,需正确理解谜面的含义才可解谜。有一点需要注意,会意方法有很多种,无论是正面会意、推理会意、借代会意,还是反面会意、用典会意、启承会意,灯谜的会意都是一种别解。例如 :错斩蔡瑁、张允(打成语一)。这则灯谜用了曹操错杀蔡瑁、张允的典故,当时曹操中了周瑜的计,心急如焚之下错杀了蔡瑁、张允。别解之后,谜底为“操之过急”。

制谜有别于一般的文学创作,除了要学识广博、善于观察、想象丰富、技巧熟练,在制谜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忌讳。

褒贬错乱。有些灯谜的原意为歌颂某个人物或者赞扬某个举措,却在谜面或谜底用上了贬义词 ;有些灯谜原意为打击批判邪恶反动势力,却用上了褒义词 ;还有一些灯谜,谜面为褒义,谜底却为贬义,这样的灯谜既有损于人们对事实的认知,又阻碍了灯谜的流传。例如 :千里姻缘(打词语一),谜底为“重婚”。谜面简洁传神,极富诗意,而谜底却有犯罪之嫌,难免让人心生反感。

底面不相扣合。灯谜往往在引用整句诗词或成语抑或入典的时候容易产生抛荒。所谓抛荒,就是谜面除了与谜底扣合的字外,还有空暇的字,这些字其实与谜底不相关,但容易误导猜谜者,认为这些字另有他意,从而导致此灯谜难以猜射。例如 :水宿鸟相呼(打一物理词语),谜底为“共鸣”。谜面出自杜甫的《倦夜》,“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谜面的“鸟相呼”与“共鸣”相扣,但“水宿”二字便抛荒了。有些灯谜的谜底是一个特定的词语或俗语,不能增减某个字或调换字词顺序,与谜面不是特别扣合,因此由谜面别解出来的谜底与正确的谜底有一定出入。例如 :肝胆照江湖(打电影名一),谜底为“《碧海丹心》”。“碧海”与“江湖”,“丹心”与“肝胆”,两组词的扣合十分牵强,根据谜面猜射不出谜底,谜底便踏空了。还有些灯谜因为取材雷同,制谜手法相似,因此谜底也相同,容易使人心生厌烦。例如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打水浒人名一),谜底为“李云”,就是“李白云”。既然如此,李白的所有诗句均可作为谜面,虽读起来朗朗上口,豪迈不羁,但同出一辙,了无新意。

灯谜露春。所谓露春,就是有些字在谜面中已经出现了却又在谜底中出现,又称露面。露春是灯谜的大忌。例如 :长江后浪推前浪(打物理名词一)。根据谜面别解,可猜“前进波”和“冲击波”,但“前进波”就不可作为谜底,是因为谜面之中已经有一个“前”字。

灯谜倒吊。灯谜要求底面扣合,如果把谜底比作一口锅,那么谜面就应该是锅盖,锅盖要小于锅才能吻合。因此,谜底所指的范围一定要大于谜面所指的范围,而且谜底谜面所指的类别要相同,否则就是“倒吊”。倒吊的灯谜谜面范围大,别解之后可能会猜射出谜底以外的东西来。例如 :水陆要塞(打地名一),谜底为“山海关”。“水陆”的范围大于“山海”,因此这则灯谜难以成立。

“脚趾动”谜。清代小说家李汝珍在《镜花缘》中写道 :

大 凡 做 谜, 自 应 贴 切 为 主,因其贴切,所以易打。就如清潭月影,遥遥相映,谁人不见?那难猜的,不是失之浮泛,就是过于晦阚。即如此刻有人脚趾暗动,此唯自己明白,别人何得而知。所以灯谜不显豁,不贴切的谓之“脚趾动”最妙。

制作有趣的灯谜(中华文化之灯谜6)(1)

所谓“脚趾动”谜,指的是那些谜面太过隐晦、猜射太过曲折的灯谜。谜面只需别解一次即可,不必刻意为了增加猜射难度,使得猜射过程九曲十八弯。

除此之外,制谜时还要注意用典是否属实,字词是否合理,谜格是否恰当,谜目是否准确,要正确区分灯谜与民间谜语。制谜不难,但是想要制好谜却并非易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