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城十大古迹(晋城独特的十张历史文化名片)(1)

晋城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源远流长,文化遗产丰富,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挖掘并珍视晋城独特的历史文化名片,使之重新焕发生机、光耀后世,不仅是提升城市品位和文化形象需要,也可为晋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晋城独特的十张历史文化名片

中华始祖文化

山西晋城十大古迹(晋城独特的十张历史文化名片)(2)

晋城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上古时期,伏羲、女娲、炎帝、虞舜、大禹、商汤等中华文明的始祖先贤都曾在这里活动过,并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其中,古昆仑丘伏羲创世文化、羊头山炎帝神农文化、历山虞舜德孝文化、析城山商汤雩祭文化的遗产最为丰厚,在世界华人中具有重要影响。

古昆仑丘伏羲创世文化

山西晋城十大古迹(晋城独特的十张历史文化名片)(3)

伏羲为中华人文始祖。8000年前,伏羲氏部落曾在以析城山为核心的古昆仑丘区域活动,伏羲氏在这里建立部落联盟、推历授时、创立八卦,始创九针,开辟洪荒。伏羲人首蛇身,怀抱太极,结发女娲,教民渔猎、变革婚俗、始造书契、发明乐器、建立社会制度,是中华民族早期文明的创始人,是渔牧农业生产的先行者。既是太极文化奠基人,更是中华医学创始人。

羊头山炎帝神农文化

山西晋城十大古迹(晋城独特的十张历史文化名片)(4)

神农炎帝为“三皇”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受到炎黄子孙的崇拜和敬仰。

高平羊头山是神农文化的中心区域之一。传说因炎帝部落以羊为图腾而得名。羊头山现存神农文化遗址遗迹40余处,碑刻100余块,包括神农城、神农井、神农泉、五谷畦、炎帝中庙、炎帝行宫、炎帝陵等。羊头山北齐天保年五佛碑,是目前国内最早记载炎帝遗迹的石刻文字。羊头山炎帝庙宇之密集、文化遗存之繁多、碑刻记载之丰富,构成了全国极为罕见的神农文化景观。近年来,每年四月初八在高平市炎帝陵举办的盛大而隆重的海峡两岸共祭神农炎帝活动,吸引了广大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莅临羊头山寻根祭祖,在海外华人中形成了广泛的影响。

历山虞舜德孝文化

山西晋城十大古迹(晋城独特的十张历史文化名片)(5)

“天下明德自虞帝始!”虞舜为“五帝”一,是中华民族的道德鼻祖,也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奠基人。

历山位于沁水、阳城交界处,主峰舜王坪是山西南部第一高峰。相传,舜帝曾在此编制了华夏第一部历法《七十二候》,历山因此得名。至今“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的故事深入人心,广为流传。舜文化精髓要点可以归纳为:孝悌忠信、仁民爱物、厚生利用、恭敬谐和等,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虞舜德孝文化,对于我们今天的道德文化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析城山商汤雩祭文化

山西晋城十大古迹(晋城独特的十张历史文化名片)(6)

商汤为“三王”之一,是商朝开国君主,是中华民族信仰的伟大圣王。

阳城析城山,相传为商汤祈雨处。《竹书纪年》记载,“汤二十四年大旱,王祷于桑林,雨。”《吕氏春秋》记载:“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汤帝作为雨神,受到晋城百姓的普遍信仰,香火绵延,至今不衰。据记载,宋元以来,阳城、沁水地区汤庙数量最多时达380多处。目前,阳城县境内尚保存着百余座规模宏大、建筑精美的汤庙及古建筑,一些乡村还延续着“过赛”祈雨的风俗,形成深厚的商汤文化。析城山商汤文化是值得珍视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名片。

古人类遗址文化

山西晋城十大古迹(晋城独特的十张历史文化名片)(7)

晋城气候宜人,植被茂盛,非常适合人类居住。境内保存有许多古人类文化遗址。其中,沁水下川、陵川塔水河、西瑶泉为旧石器文化代表,泽州高都、沁水八里坪为新石器文化代表,无不表明晋城早在远古时期便有着灿烂的文明。珍藏于广袤田野的古遗址,是一部浓缩华夏文明的辉煌画卷,也是地域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徜徉在浩瀚的历史长河,这些古遗址绽放的深邃广博的文化异彩,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信息、神韵独具的人文魅力、连绵不断的历史感悟,着实令人欢愉和陶醉。

通过对古人类文化遗址的保护、研究和宣传,有利于提升地域文化的影响力,也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太行古堡文化

山西晋城十大古迹(晋城独特的十张历史文化名片)(8)

得益于太行山南段自然地理条件的佑护,得益于丹河、沁河的滋养,晋城境内保存有丰富完整的古堡群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晋城市范围内遗存的堡寨多达117处,相对完整的有54处,具有开发价值的有34处。其中皇城相府、湘峪古城、上庄天官王府、柳氏民居、砥洎城、郭峪城等景区早已名噪天下。2018年12月晋城市举办了首届“太行古堡国际论坛”,2019年9月又成功举办了“东西方古堡对话”活动,太行古堡群得到了国际国内知名专家的推崇。

山西晋城十大古迹(晋城独特的十张历史文化名片)(9)

太行古堡类型丰富,风格各异,大部分还维持着历史形态,延续着原有的生活功能。相较于晋商大院,太行古堡具有三处明显的特点:一是在建筑的年代上远远早于晋中大院,大多建筑于明末清初,在时间上要早一、二百年;二是住的主人也不同,晋中大院多是商家大院,太行古堡则多为官宦院落;三是太行古堡由于建筑于明末清初的战乱年代,因而具有非常强的军事功能。太行古堡主要体现的是古代的官宅文化,这既是太行古堡的文化亮点,也是太行古堡独特的卖点。

“世界的古堡,我们的家园”。“南有福建土楼,北有太行古堡。”太行古堡,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我们应更加积极地推动太行古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太行古堡打造成晋城最闪亮的名片。

古建文化

山西晋城十大古迹(晋城独特的十张历史文化名片)(10)

晋城有“古建博物馆”的美称。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晋城各个时期的文物总量多达6767处。其中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处,数量居全国前列,密度为全国之最。更值得称道的是仅宋金时期的木结构建筑就有46座,约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是全国早期古建最集中的地区。

山西晋城十大古迹(晋城独特的十张历史文化名片)(11)

晋城古建种类特别全,石窟、古堡、寺庙、宝塔、戏台、楼阁、桥梁、牌坊应有尽有。晋城古建精品特别多,青莲寺、府城玉皇庙、小南村二仙庙、崇明寺、开化寺,各种宋代建筑远比《营造法式》还要丰富,尹西东岳庙、西顿济渎庙、坛岭头岱庙、嘉祥寺、崔府君庙、西溪二仙庙,各种金代建筑精彩纷呈。走进晋城,仿佛一下子就走进了砖与瓦凝结的艺术长廊。晋城古建是祖先留下的传家宝,也是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

古关隘、古商道文化

山西晋城十大古迹(晋城独特的十张历史文化名片)(12)

晋城位于山西省的东南部,背负三晋,俯视中原,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是“太行八陉”中最南端的三条,主体部分都位于晋城境内。除古道外,晋城境内古代军事要塞众多,有天井关、马牢关、高平关等关隘共29处。其中以天井关最为著名,是山西东南部第一大关。

山西晋城十大古迹(晋城独特的十张历史文化名片)(13)

“万里茶路”是继丝绸之路后,明清时期兴起的又一条国际商道。2013年3月,在莫斯科发表重要演讲,称赞“万里茶路”为“世纪动脉”。太行陉古道纵贯晋城南北,同王屋山上的轵关陉古道,同是“万里茶路”重要的组成部分。白陉则位于陵川县东部约三十公里处,是太行八陉中目前保存距离最长、最完整的古道,具有独特的旅游开发价值。

书院文化

山西晋城十大古迹(晋城独特的十张历史文化名片)(14)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对中国古代教育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具有世界级的文化价值。

晋城古代书院众多,其中位于城区的程颢书院影响最为深远。程颢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是程朱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以兴起斯文为己任”,在任晋城县令短短3年内创设乡学72所、社学数十处,并在州城之北创办了程颢书院。程颢书院又名“明道书院”,是中国北方创建最早的书院之一。程颢兴学影响重大,晋城民风为之一变,开创了“泽州学者如牛毛”的文化局面,为晋城的古代教育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卓越贡献。

此后,晋城大地先后诞生了棣华堂、鹤鸣堂、尼山书院、望洛书院、海会书院、文华书院、它山书院、长平书院、正蒙社学、晋城书院、宗程书院、崇正书院、碧峰书院、镜山书院、云月书院、白岩书院、泮宫书院、开明书院、映奎书院、同文书院、仰山书院、榼山书院等众多的书院。这些书院培养出了杨继宗、白所知、孙居相、孙鼎相、王国光、张慎言、白胤谦、田从典、张敦仁、陈廷敬等众多国之栋梁。书院文化,是晋城历史上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挖掘“书院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对于晋城文化传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戏曲文化

山西晋城十大古迹(晋城独特的十张历史文化名片)(15)

从北宋泽州艺人孔三传归纳“诸宫调”开始,戏曲艺术就深深根植于晋城这片土地,高平市王报村的金代戏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戏台,一代代艺人用才华与心血哺育和滋养了上党梆子艺术,使其成为了晋城人民的精神家园。

山西晋城十大古迹(晋城独特的十张历史文化名片)(16)

从诸宫调发端,上党梆子代代相传、日盛一日,晋城先后有吴国华、张爱珍、张保平、陈素琴、杜建萍摘得戏曲界最高荣誉“梅花奖”。此外,“小梅花”、“杏花”更是花开朵朵。近年来,上党梆子新剧频出,创作了诸如《太行娘亲》、《长江支队》《申纪兰》等优秀剧目,在全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蚕桑文化

山西晋城十大古迹(晋城独特的十张历史文化名片)(17)

晋城地区种桑养蚕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文字记载中最早发展蚕桑的地区之一。早在唐代以前,晋城就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养蚕基地,历史上有“泽州蚕丝之利甲于他郡”的说法。明清时期,晋城产的丝绸不但作为贡品上贡皇宫,而且是泽州商人最重要的商业物资,创造了巨额的商业财富。由蚕而起的蚕谣、蚕谚、蚕事、蚕忌和蚕戏等,深深融入百姓的生活,在晋城形成了独特的蚕桑文化。

山西晋城十大古迹(晋城独特的十张历史文化名片)(18)

陌上问桑。从种桑、养蚕到缫丝、织绸再到刺绣、服装,晋城如今已经形成了桑蚕丝绣系列化产业链条,蚕桑业已成为全市最具优势的农业特色产业,也是纯农业及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如今,经过不断的技术改造和品牌创新,以蚕茧为原料的丝织产品不断升级换代,红红火火闯荡国内国际市场。比如,吉利尔、森鹅、晋氏织造、红萍服饰等丝绸服装加工企业,其品牌都是山西省知名品牌,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

煤铁文化

山西晋城十大古迹(晋城独特的十张历史文化名片)(19)

山西晋城十大古迹(晋城独特的十张历史文化名片)(20)

晋城自古以来就是煤炭和铁矿石的重要产地,素有“煤铁之乡”、“冶铸之都”的美誉。早在汉朝时期,晋城采煤、冶铁已经颇具规模。北齐时设立七大冶炼局,其中在晋城就设有两局。唐宋时期,晋城所产铁器品类众多,尤以锅鼎著称。到明清时期,晋城已成为中国煤铁生产中心之一,其铁货曾占据了中国北方的大半个市场。

山西晋城十大古迹(晋城独特的十张历史文化名片)(21)

阳阿古剑、大阳钢针、泰山义剪刀、阳城犁镜、兰花炭等产品名扬天下,与此相伴而生的“九头十八匠”等土小手工业繁荣发展,古阳阿城也被誉为“九州针都”。如今,“阳城生铁冶铸技艺”“大阳手工制针”“泽州打铁花习俗”与“铁器冶铸文化”相关的传统手工技艺,均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

今天,煤炭产业仍然是晋城经济的支柱产业。挖掘煤铁文化,延伸产业链,升级传统工艺,弘扬工匠精神,是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当务之急。

围棋和太极文化

山西晋城十大古迹(晋城独特的十张历史文化名片)(22)

围棋与太极是“中国十大国粹”中重要的两个项目,具有世界级的文化影响。

晋城是围棋发源地,尧造围棋教子于丹朱岭,箕子观星谋棋于陵川棋子山。陵川县棋子山又称箕子山、谋棋山,经国家有关部门考察论证是中国围棋发源地。相传,殷商沦亡后箕子避难于此,在这里发明了围棋。如今,棋子山已经发展为世界围棋起源纪念地和历史文化名人箕子的纪念地,还成为当代围棋文化与赛事的活动中心。晋城围棋文化节从2007年开始举办,吸引了陈祖德、聂卫平、曹薰铉、武宫正树等国内外围棋名家聚首晋城。

山西晋城十大古迹(晋城独特的十张历史文化名片)(23)

晋城市是太极根祖地,泽州县山河镇东土河村是陈式太极拳始祖陈卜的故里。陈家沟陈氏十六世孙陈鑫(1849-1929)著《陈氏太极拳图说》序言中曰:“明洪武七年,始祖陈卜耕读之余,而以阴阳开合,运转周身者,教子孙以消化饮食之法,理根太极,故名曰太极拳。”陈式太极拳由山西泽州东土河草创萌生,在河南温县陈家沟发扬光大,淬生为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如今已经名扬大江南北及海内外。2019年晋城市陈式太极拳培训基地、太极文化体验基地分别在山河镇和珏山挂牌。珏山景区把太极文化、道教文化和赏月文化相融合,在珏山文化产业园还建立起太极养生基地,探索开展太极寻根祭祖游,不断提高了景区的文化品位和内涵。

清廉文化和红色文化

山西晋城十大古迹(晋城独特的十张历史文化名片)(24)

晋城自古出贤士。历朝历代,这里不仅人才辈出,而且多清廉官吏。如:“天下第一清官”杨继宗,以及原杰、毕振姬、陈廷敬、田从典等,皆因为官清廉、为民请命而名满天下,备受世人敬仰。

山西晋城十大古迹(晋城独特的十张历史文化名片)(25)

晋城是革命老区,是全国较早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地区之一,是华北敌后抗战主战场之一,也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重要的兵源、物资供应基地。朱德、刘伯承、邓小平、陈赓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桂涛声在晋城陵川创作的《在太行山上》传遍敌后根据地。晋城全境解放后,解放区人民参军参战,英勇支前;解放区干部北上南下支援新区,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

山西晋城十大古迹(晋城独特的十张历史文化名片)(26)

晋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除了以上这十张历史文化名片外,在晋城这块传奇的宝地上还有很多的优秀文化值得挖掘,希望随着这十张历史文化名片的逐一擦亮,晋城的文化旅游业也能跨上一个新台阶。

撰稿:王书平。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晋城市侨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