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钟华内部教学(懿教育于钟华书谱讲习)(1)

对线条的感知

在当代,书法是作为美术存身于高等院校的学科设置内。因此,我们对于书法的认识更多地着眼于它的美术化倾向的形式构成和外形式的追加,这是当代书法相对于古典书法的一个推进,但书法的本位在这种过于强调外形式的情况下,往往容易丧失。因此,我们的教学先从书法的本位开始。书法的本位就在于线条,当然,包括笔法。而就古典书法的学习而言,笔法就隐含于古人那变幻莫测的线条内。

线条的经典表达一

于钟华内部教学(懿教育于钟华书谱讲习)(2)

【练习目的】书法三千年的充分发展,使得几乎一切构成经典作品的技法可以说已经全部被运用殆尽,加上书法的独特性,可以说,书法技法的全部信息就存在于古代经典作品中。因此,要学习书法,唯一的途径就是从临摹和学习经典作品开始。我这里重点讲的是唐人孙过庭书写的《书谱》。通过对它的临习,目前要把握的是线条的经典表达。

于钟华内部教学(懿教育于钟华书谱讲习)(3)

【练习步骤】①从字帖中找出若干组流畅、圆润的长线条进行精确临习,线条中段的质量是临习的重点,临习熟练至闭眼信手挥洒尤能保证线条不变形。②将弧线反复练习,关注线条运行中的转笔,圆转不露圭角,一如铁丝掐线。练习过程中体会手腕的运动和笔锋下压的幅度与线条质量之间的关系。③仔细观察线条在连续转笔过程中外轮廓的细微变化,即是说线条在发生转向时或外圆内方或内圆外方的细小区别,方处夹角是我们关注的重中之重,临习至线形无误时,观察笔锋在线条中的运行规律。

于钟华内部教学(懿教育于钟华书谱讲习)(4)

于钟华内部教学(懿教育于钟华书谱讲习)(5)

【练习说明】《书谱》之所以是经典,就在于它对于线条的经典表达。所谓经典表达是指在保证毛笔自然性能的基础之上,只有进行学习、练习乃至训练才能达到的表达方式,那种不经过练习、随手就能出现的线条我们弃之不用。圆润、流畅是草书线条的基本要求,线条内部包裹的是一根飞动的铁线,切记这是书法五体都在遵循的公理。

于钟华内部教学(懿教育于钟华书谱讲习)(6)

线条的经典表达二

于钟华内部教学(懿教育于钟华书谱讲习)(7)

【练习目的】

有线条的经典表达是因为随手所挥都能出现线条,但这类线条不具有经典性,我们所要的是具有经典性的线条。经典性线条体现在基于毛笔本身性能之上的训练结果。我们手中的毛笔一般具有四个特点:(1)毛笔有笔锋尤其是笔尖的存在。笔锋是毛笔前端晶莹发亮的一小段,如果把毛笔比作是一个人体,则笔锋正是一个人的脚部,所以毛笔在纸面运行全靠笔锋能立于纸面。没有笔锋的毛笔不是我们所取的;(2)毛笔柔软,不甚听从使唤、不易着力;(3)毛笔本身有结构,从上下看笔毫包括笔锋、笔腰和笔肚,从内外看笔毫包括主毫和副毫(4)笔毫富有弹性。我们训练目的即在于如何充分发挥毛笔自身的性能和特点。

于钟华内部教学(懿教育于钟华书谱讲习)(8)

于钟华内部教学(懿教育于钟华书谱讲习)(9)

【练习步骤】

①从字帖中找出若干组自己能清晰看到笔锋入纸和出纸的线条,用钢笔画出笔锋出入操纵的行进图,然后按照此示意图进行反复书写,直到能感受到在书写过程中笔尖和纸面的摩擦,体会到笔尖的存在。

②从字帖中找出自己能够明显感受到力度的线条进行临习,临习过程中反复调整笔锋的状态和毛笔下压的幅度以及行笔的速度,直至在线条中感受到力度为止,然后总结写出线条力度的运笔动作。

③从字帖中找出两种内部有结构的线条:a.能够感受到主毫和副毫书共同写出的线条;b.能够感受到笔锋、笔腰甚至笔根共同书写出的线条。临写若干遍,反复尝试书写过程中笔杆的角度。

④反复见毛笔下压,如人之下蹲扎马步,感受到毛笔的弹性,借此弹性弹射出线条,再体会此类线条内在的筋力。再从字帖内找出此类线条进行反复书写,保持尽力的同时力求线形的精确。

于钟华内部教学(懿教育于钟华书谱讲习)(10)

于钟华内部教学(懿教育于钟华书谱讲习)(11)

【练习说明】中国书法的独特性在于书写的工具毛笔,对于毛笔本身的关注要远超过其它诸如纸、墨等工具,而用笔锋书写是中国书法的不二法门。“惟笔软则奇怪生焉”,惟笔软则要写出有力度的线条,惟笔软才要发挥出它自身所具有弹性,此种状态下写出的线条诚为可贵。由于毛笔自身内在结构性,故将这种结构性施于线条使得线条具有内在结构性,此种线条方才耐看耐品味,这也是西方绘画线条终不能达到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