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古人喜好以意象含蓄得表达态度和感情,物体本事不以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的,但因为文学创作者的精心描写,这些意象所代表的寓意往往已经超过了物体本身,带有创作者的主观色彩。

红楼梦中的神奇暗喻(水中月和镜中花)(1)

"花"和"月"是古人在文学作品之中常用意象,大多以花喻人,以月寄情,象征美好,体现了艺术的美感。曹雪芹在书写《红楼梦》之时,将先人常用的"花""月"两种意象运用得淋漓尽致。今天,我们就从《红楼梦》的"花""月"两种意象之中窥探《红楼梦》的悲剧美。

花,千红一哭,终有凋零

我国古代的的文学作品之中,"花"的意象通常用来比喻人的容貌或者文人的德行和才情,而在《红楼梦》之中,"以花喻人"主要还是以花来比喻女子的命运,花落人亡,是难以改变的主题。

我们在看《红楼梦》对"黛玉葬花"的桥段极有感触,如果仔细品味,宝玉所住的院名"怡红院"和曹雪芹自己所住的小轩"悼红"两个名称,就能感受到,曹雪芹所想表达的悲伤的"宿命感"。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打碎被别人看。曹雪芹用尽心血打造了一个群芳艳丽的大观园,而到最后一同毁灭,有一种"千红一哭"的悲壮凄凉感。

红楼梦中的神奇暗喻(水中月和镜中花)(2)

林黛玉曾作诗咏叹桃花海棠,有很多人也习惯于将黛玉比作深谷幽兰,而她抽到的花签却是芙蓉——"风露清愁"。黛玉抽到这签之后,众人道除了黛玉其他人都配不上这芙蓉。同在六十三回之中,宝钗抽中"牡丹"签,的签文为:任是无情也动人。这诗句便是来源于唐代诗人罗隐的《牡丹花》。

值得品味的细节在于,黛玉的芙蓉签备注为"自饮一杯,牡丹陪引一杯"。作者有意将二人的花签再作比较,以牡丹之雍容富贵,承托木芙蓉的孤芳自赏。有心人自会发现,木芙蓉的签文之中,"莫怨东风当自嗟"出自于《明妃曲》,而前文"红颜胜人多薄命"似乎才是黛玉命运的真实写照,这就是曹雪芹以花喻人的命运感。

红楼梦中的神奇暗喻(水中月和镜中花)(3)

而另一边薛宝钗在抽到牡丹签的时候是十分高兴的,一句"艳压群芳"极大满足宝钗的求胜之心。在历史上,被喻为牡丹的美人,最有名的当属杨贵妃,宝钗在《红楼梦》之中也被人常常喻为杨贵妃,宝玉也曾经拿宝钗开玩笑,说她体态丰满、害怕炎热,颇有杨贵妃的韵味,宝钗还因此大怒一场。宝钗一反平时端庄明礼的表现,难得露出了刻薄,这也是一处值得斟酌品味的地方。宝钗爱牡丹的天香国色,但将她比作杨贵妃她却不情愿。有人说她是不想别人将她比作祸国殃民且结局悲惨的杨贵妃,也有人说因为她之前进京待选却落选,所以以为宝玉那妃子比喻她是在讽刺她。这处小小的矛盾,悄悄揭开了宝钗的面具,让她小女儿心思更加透明且真实。

但从两位女主角的花签来看,牡丹无论是"色"、"香"、"名"都是远远高于木芙蓉的,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竞争力,这似乎不合常理。但正是因为木芙蓉并非常规之中的富贵吉祥的花卉,不与春花齐艳,只在秋天河畔静候能够赏识之人,所以牡丹自有牡丹之美,而从黛玉的角度上来看,木芙蓉却有独特的清高和孤傲之色。只不过无论是牡丹还是芙蓉,都逃不过凋零的结局。

其实,除了这两位主角,其他的花喻同样耐人寻味。

红楼梦中的神奇暗喻(水中月和镜中花)(4)

比如,贾元春为石榴花,盛夏绽放,如火夺目。元春入宫之后,给贾家带来无上荣耀。但也有学者道,正是因为这花开在盛夏,错过了春日的佳期,元春是最后的灿烂也是迟到的惊艳。对于已经是只剩下鲜艳外壳的贾家来说,元春不但不能救他们于水火之中,元春省亲,还增加了贾家的负担。贾探春为杏花,判词写道:"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探春出嫁于清明,众人哭死别,她却叹生离。

花开花落自有时,花期短暂,终是薄命,这就是曹雪晴"悼红"的宿命论。

月,人生无常,虚幻一场

相比于花意象,月的意象被作者埋得更深。

在古代文人的表述之中,月形态的变化,常常被用来指代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喜怒无常。作者刚开始着重笔墨去写月的意象,是在第一回贾雨村对月抒怀之时。当时正值春秋,乃是月圆最为圆满之时。但中国人相信"盛极而衰",故事的开始始于月圆,太过圆满,通常只会急转而下。

红楼梦中的神奇暗喻(水中月和镜中花)(5)

第五回之中,作者写道林黛玉和贾宝玉一个是镜中花一个是水中月,指的便是这大观园之中所有的一切美好,只不过是虚幻一场。"水中月"本就带有浓重的禅宗意味,在小说之中,也有数次写道宝玉参悟的桥段。所以,月一意象,刚开始就在暗喻宝玉的结局是看透俗世的虚妄,皈依佛门。

而另一个和月有关的人,便是小说之中另一个特殊的女子——晴雯。在太虚幻境之中,宝玉曾经看到了晴雯的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晴雯是怡红院女子之中的"另类",因为她是不认命的。宝玉在晴雯身上看到黛玉的影子,但黛玉的反抗是柔弱的,晴雯则更加直接。"晴雯撕扇"和"黛玉葬花"同为《红楼梦》的经典桥段,差不多可以看出这两人的性格差异。

红楼梦中的神奇暗喻(水中月和镜中花)(6)

晴雯死后,宝玉写下了《芙蓉女儿诔》,写下了"默默凭诉冷月"一句。从霁月到冷月,表面上看是悲叹晴雯悲凉的结局,实际山却是在暗指黛玉。前文曾说,芙蓉喻指黛玉,而在中秋之夜,黛玉曾经和湘云对诗,"寒塘渡鹤影, 冷月葬花魂",这种寄人篱下的孤独感,会在这种阖家团圆的日子里面格外悲凉。宝玉悼念晴雯,其实也在暗指着黛玉最后惨死的结局。水中月和镜中花,看起来这一对源于前世的羁绊,却在这凡间的一遭感受到了命运的无情,终究这对有情人的爱情化作了乌有。

在黛玉死时,有一个看似无意的景色描写——探春李纨走出院外再听时,惟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冷月",其实黛玉一直都是冷月的化身,月影移墙,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场景,却充满了无尽的萧索和悲凉。

红楼梦中的神奇暗喻(水中月和镜中花)(7)

曹雪芹笔下的月色并非温柔恬淡,而是一种惨淡的凄美感。最后当宝玉经历种种,躺在床榻之上,"见案上红灯,窗前皓月,依然锦锈丛中,繁华世界。定神一想,原来竟是一场大梦。"最终还是和小说开头的"镜花水月"联系在了一起。

结语

"花"和"月"是汉文学作品之中十分美好的意象,而在《红楼梦》之中,它们一个象征着盛放和凋零的命运,一个暗喻着这世间真情不过一场空。无论是花开花谢还是月亮的阴晴圆缺,都在暗示着人物命运的不可逆转性以及家族盛极而衰的必然。

红楼梦中的神奇暗喻(水中月和镜中花)(8)

整部《红楼梦》将中国古代的"意象美"发挥得淋漓尽致,曹雪芹利用这些我们常见的事物,构造了一个完美又易碎的世界,她对女子的遭遇和命运是同情而怜惜的,对人一生的理解归于"薄命"二字,这就是这部旷世之作为我们带来的"悲剧美"吧。

参考资料

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北京出版社

刘世彪——《红楼梦植物文化赏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俞晓红——《红楼梦意象的文化阐释》,安徽人民出版社

周蕙——"人生是花",试论《红楼梦》中的花

王海燕——《红楼梦》写水月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