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原文

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觳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古文观止之苏秦连横(齐桓公伐楚盟屈完之风马牛不相及)(1)

齐桓公伐楚示意图

白话译文

  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  楚成王派使节到诸侯之师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双方相距遥远,即使是马牛走失了,也不会达到对方的领地,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姜太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 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楚国使臣回答说: “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于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  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齐军中去交涉,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  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齐桓公说:“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 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锄扬轩赏析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出自《左传·僖公四年》,也是《古文观止·卷一》第9篇文章。记述了楚国使者及屈完两个人,面对春秋五霸齐桓公蛮横无理、气势汹汹的讨伐,机敏善变,善于应对,最终取得外交胜利的历史。与人们熟知的蔺相如渑池会、晏子使楚等,堪称历史佳话。

《春秋·僖公四年》原文:春王正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蔡溃,遂伐楚,次于陉。夏,许男新臣卒。楚屈完来盟于师,盟于召陵。

这段故事的大致经过是这样的,齐桓公打败蔡国后,借口楚国不向周天子纳贡,决意讨伐。楚国使者——屈完对齐桓公说:“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齐桓公听后,并会同自己的从属的诸侯国国与楚国在召陵(今河南郾城县)定下了不再讨伐的盟约。

屈完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古人不欺,早就说明白了王道与霸道、德政与暴政的孰优孰劣。自古以来,没有哪一次战争能够真正臣服人心。《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这就是“以德服人”“心悦诚服”两个成语的来源。

古文观止之苏秦连横(齐桓公伐楚盟屈完之风马牛不相及)(2)

这段史实讲了是两段对话,第二段是屈完讲仁德服人的道理,齐桓公不愧为春秋五霸,最后欣然接受了屈完的说法。第一段是楚国使者(姓名不详)对齐桓公和管仲讲的,虽然没有第二段重要(直接导致罢兵言和),但却说出了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那就是“风马牛不相及”。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双方相距遥远,即使是马牛走失了,也不会达到对方的领地,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

这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来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管仲即使狡言善辩,但其实愈发风马牛不相及了。

另,此文有的选本题为《齐桓公伐楚》,怕远不如以《齐桓公伐楚盟屈完》为题好,因为此题虽然多了三个字,却较切合此文的中心内容。一个“盟”字,确有画龙点睛之妙。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题目确实是文章的眼睛和窗子。

古文观止之苏秦连横(齐桓公伐楚盟屈完之风马牛不相及)(3)

以德服人,哈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