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地图是国家版图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反映国家的主权范围,具有严肃的政治性、严密的科学性和严格的法定性近年来,地图内容越来越丰富、更新越来越快、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已成为人们日常必备的工具同时,我国测绘地理信息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地图管理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如何正确使用地图无忧?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如何正确使用地图无忧
核心阅读
地图是国家版图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反映国家的主权范围,具有严肃的政治性、严密的科学性和严格的法定性。近年来,地图内容越来越丰富、更新越来越快、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已成为人们日常必备的工具。同时,我国测绘地理信息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地图管理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
今年8月29日是第十九个全国测绘法宣传日。2022年测绘法宣传日暨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活动周主场活动29日在京举行,今年活动周的主题为“规范使用地图,一点都不能错”。
活动现场发布了2022年版标准地图和参考地图,共计646幅。其中,标准地图20幅,包括中文版中国地图6幅、英文版中国地图14幅;参考地图626幅。
为什么要发布标准地图?如何获取正确地图?发布标准地图对于提升全民国家版图意识有何意义?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加大标准地图有效供给,更好满足公众需求
地图,是将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的名称、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表现在纸质、互联网和其他载体上的图形或者影像,包括纸质地图、电子地图、互联网地图、附着在各种产品上的地图以及其他表现形式的地图。
国家版图是一个国家行使主权和管辖权的疆域,是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象征。地图是国家版图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反映国家的主权范围,具有严肃的政治性、严密的科学性和严格的法定性。
从开车导航到出行规划,从外卖订餐到信息查询,从生产到生活、线上到线下,地图内容越来越丰富、更新越来越快、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已成为人们日常必备的工具。国内主要互联网地图服务日均位置服务请求超1000亿次。
然而,随着各类地图使用量的增加,错绘国界线、漏绘我国重要岛屿等“问题地图”时有出现,部分地图登载了不宜公开甚至涉密的内容,损害了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共发现1.8万张互联网“问题地图”。
自然资源部地理信息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互联网时代,“问题地图”一旦出现,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在严肃查处的同时,只有不断加大标准地图有效供给,才能更好满足公众需求,遏制“问题地图”出现。同时,发布标准地图,提供权威、准确的公益性地图服务,有助于提升公众识别“问题地图”能力,提升全民的国家版图意识。
标准地图依据中国和世界各国国界线画法标准编制而成,可用于新闻宣传用图、书刊报纸插图、广告展示背景图、工艺品设计底图等,也可作为编制公开版地图的参考底图。社会公众可以免费浏览、下载标准地图,直接使用标准地图时需要标注审图号。参考地图是根据地图内容的系统性、实用性、现势性等特点,由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供,列入标准地图服务系统中。
截至目前,自然资源部标准地图服务系统可提供359幅标准地图、4套自助制图底图、803幅参考地图。各省级地区均已开通标准地图服务,共提供9860幅标准地图,全国共提供标准地图、参考地图11022幅。
地图管理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对地图的监管和日常巡查力度不断增强
目前,用户可通过自然资源部官方网站和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的标准地图服务系统免费浏览、下载标准地图,在线自助制作个性化地图。对地图内容编辑(包括放大、缩小和裁切)改动的,公开使用前需要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审核。自助制图生成的地图,公开使用前需要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审核。此外,也可以购买标注审图号的正规地图产品,或者向具备地图编制资质的测绘单位定制地图。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集成海量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截至2022年7月底,累计注册开发用户超过80.79万个,支撑应用超过73.18万个。
近年来,我国测绘地理信息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地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将地图管理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2016年1月起施行的《地图管理条例》对地图编制主体、编制标准等作出规定,同时明确了地图审核范围、送审主体、审核内容和程序。
《地图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地图审核制度。向社会公开的地图,应当报送有审核权的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地图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出版地图的,由出版单位送审;展示或者登载不属于出版物的地图的,由展示者或者登载者送审;进口不属于出版物的地图或者附着地图图形的产品的,由进口者送审;进口属于出版物的地图,依照《出版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出口不属于出版物的地图或者附着地图图形的产品的,由出口者送审;生产附着地图图形的产品的,由生产者送审。
近年来,自然资源部面向“问题地图”多发频发领域,联合有关部门强化对地图的监管和日常巡查力度,对“问题地图”开展督促整改,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被查处的一大批违法、违规案件中,有的漏绘、错绘我国重要岛屿、国界线等,危及国家主权;有的在互联网中上传、标注敏感和涉密信息,公开登载、非法交易涉密地图等,危及国家安全;有的对相关国家和地区不按我国政治外交主张进行标示,以及非法测图、编图、提供地图服务等,损害国家利益。
近日,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配合宁波海关在出口货物中查获23500件地图产品,存在未履行地图审核程序、错绘国界线、漏绘重要岛屿等问题,目前已依法处理。
据介绍,自然资源部还专门研发部署了上下联动的互联网地图监控系统,设置国家级节点1个,省级节点31个,对2万余个网站开展日常监控。数据显示,2021年国家级节点全年推送地图图片13.4万余张,鉴定发现“问题地图”4700余张;各省级节点全年推送地图图片24.6万张,发现“问题地图”1.3万余张,均依法进行了处理。
我国大力普及国家版图知识和测绘法律法规,形成了自觉维护国家版图尊严、遵守测绘法律法规的良好社会氛围
“我们祖国的最南边在哪里呢?”在山东省济宁市济宁学院附属小学太白湖校区的教室里,一只只稚嫩的小手纷纷举起,同学们踊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这是国家版图意识教育进课堂活动现场的生动一幕。近年来,我国大力普及国家版图知识和测绘法律法规,形成了自觉维护国家版图尊严、遵守测绘法律法规的良好社会氛围。自然资源部持续组织国家版图意识“三进”(进学校、进社区、进媒体)活动,开展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活动近万次,全民国家版图意识显著提升。
“国家版图同国旗、国徽、国歌一样是国家的象征。”自然资源部地理信息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自然资源部与中宣部、教育部等多部门协作,共同加强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以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少儿手绘地图大赛为重点,大力开展国家版图宣教活动。全国版图知识竞赛从2012年开始已经成功举办4届。竞赛通过内容丰富、参与性强的答题,普及地图、地理及自然资源知识,激发青少年对祖国的热爱。
随着全民的国家版图意识普遍提高,规范使用地图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社会公众在规范使用地图方面,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使用有审图号的地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地图在公开前应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地图,会在适当位置标注地图审图号;二是使用标准地图。近年来,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根据需求,组织编制了大量标准地图供社会公众免费使用;三是不得使用未经审核的地图或者境外地图;四是不得在互联网地图上标注涉密、敏感等信息。
来源: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