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总会遇到一些生字难词,如果不了解这些生字难词,它就像拦路虎一样,成为阅读文言文的障碍。要扫除这些障碍,能够独立解释生字难词的能力,提供二种办法,一种是要学会使用工具书;第二种要掌握辨析词义的方法,尤其是同义词的辨析方法。

文言中的同义词很多,它跟现代语中的同义词一样,大多数同义词的意义不是完全相同的,它们之间往往是大同小异,或同中有异。同义词的细微差别,大体上可以从词义和用法上体察辨析出来。

一、弄清词义上的差异。

同义词词义上的差异,是要细心体察的。如“视”、“望”、“见”、“观”、“瞻”、“窥”等,都有“看”的意思,但是具体情况却不一样。

无的文言同义词(文言文专题系列)(1)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中“予观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我看那巴陵郡的胜景,集中在一个洞庭湖上。)

句中“观”,是从不同方面有目的的看。

《曹刿论战》中“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下战车仔细察看齐军的车辙,又登上战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

句中“视”是俯首仔细察看;“望”是登上高处举目眺望远看。

无的文言同义词(文言文专题系列)(2)

诗经.伐檀

《诗经.伐檀》中“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huān huán)兮?”(你不打围不打猎,为什么看到你庭院里有挂着的貆子呢?)

句中“瞻”是举目抬头看。

《劝学》中“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我曾经踮起脚尖来远望,但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

句中“见”是看见或看到。指看的结果而言。

无的文言同义词(文言文专题系列)(3)

黔之驴

《黔之驴》中“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老虎看见了驴,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家伙,把它当作了神,躲到树林里偷偷地看着它。)

句中“窥”愿意是用夹缝看。引申为偷看。

二、弄清用法上的差异。

同义词用法上的差异,需要从结构上认真探求,从表意上去细致体察。如“言”、“语”,都是“说”的意思,但用法上却有差别。

无的文言同义词(文言文专题系列)(4)

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克段于鄢》中“公语之故,且告之悔。”(郑庄公告诉他自己没有母亲的自己缘故,并告诉他后悔的事。)

句中“语”是告诉。

《烛之武退秦师》中“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的很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国国君,秦国的军队肯定会撤退。”)

三、感情色彩上的差异。

文言中有不少的词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反映一定的等级观念和对人的不同态度。如“若”、“汝”、“尔”,都是第二人称代词,但是,由于对人态度不同,带有感情色彩,用“若”,还是用“汝”或“尔”也有差别。

无的文言同义词(文言文专题系列)(5)

捕蛇者说

《捕蛇者说》中“若毒之乎?”(你把捕蛇这个差事当作毒害吗?)

《陈涉起义》中“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你给人家当雇农,怎么能富贵呢?)

《愚公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太过分了,你不聪明!)

从以上例句中看看出,古代同义词不论是在词义、用法、感情色彩上都有着不同的差异,平时如果遇到同义词时候,更加应该仔仔细细察看,根据同义词在词义、用法、感情色彩上的辨析,更好的理解文言文和阅读文言文,体会古人智慧,成就现代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