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公元1360—1424年),客观地来说,他的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优秀帝王。但是历史证明,自古伟大的帝王,似乎都不能算是好人,而朱棣就把好皇帝和好人之间的反差,展现得淋漓尽致。

靖难之役,朱棣打败了建文帝朱允炆,便开始了一系列的清洗行动。在那一时段,朱棣二字绝对是令人生畏、令人恐怖的名字。建文旧臣齐泰、黄子澄被诛九族、方孝孺被诛十族、连子宁和陈迪受磔刑(一种酷刑,割肉离骨),族人尽皆被杀

朱棣时期太监(朱棣看到妃子和太监对食)(1)

明成祖朱棣画像

以上只是建文帝的近臣,还有许多忠于建文的官员也受到了相应的惩罚,或是被杀,或是被流放。朱棣具备了所有皇帝自身该有的素质和条件,他智慧过人、勇猛凶悍、冷酷无情、狡诈虚伪,甚至可以说他在某方面是一个毫无底线的人。

如果说朱元璋清洗功臣,是有一定的目的性,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话,那么朱棣则更多是偏于性格方面的原因。朱棣即位之初的一系列杀戮行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给自己靖难找一个合理的借口。

朱棣时期太监(朱棣看到妃子和太监对食)(2)

建文帝朱允炆画像

其实有很多建文旧臣本可以避免被诛杀的命运,但就是因为他们固执偏激的愚忠行为,彻底激怒了朱棣,导致他大开杀戒。所以说朱棣这个皇帝,绝对是不能轻易惹怒的。然而很多年以后,当人们渐渐忘却建文旧臣下场的时候,有一位女人似乎不信这个邪,非要挑战一下朱棣的底线。

众所周知后宫中人数众多,除了嫔妃、皇子和公主,剩下的多为宫女和太监。皇宫中的生活枯燥无味,很容易让人产生孤独寂寞之感,为了抚慰寂寞之苦,有些太监和宫女就成为挂名夫妻搭伙儿过日子,这种行为就叫做“对食”,这在古代后宫是很常见的一种行为。

朱棣时期太监(朱棣看到妃子和太监对食)(3)

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行为还算是比较人性化的,在一定程度上让皇宫中最底层的一群人,得到精神上的安慰。面对这样的行为,大部分皇帝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朱棣却严令禁止,不许后宫任何人有对食的行为。

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朱棣发现宫人对食,竟然还牵扯到自己的妃子,并因此掀开一场腥风血雨。据说当时朱棣最宠爱的权妃去世之后,他竟然意外得知权妃是被吕美人(朝鲜人)太监黄俨合谋毒死的。

朱棣时期太监(朱棣看到妃子和太监对食)(4)

朱棣虽然很伤心,但他并没有失去理智,权妃生前一直陪在他身边,任凭谁吃了熊心豹子胆,也绝对不敢在他面前玩弄阴谋诡计。虽说朱棣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但他还是象征性地去询问吕美人,毕竟自己一年半载也不来一回,算是补偿吧。

当朱棣如散步一般走进吕美人的住处,看到眼前的一幕时,让他彻底地惊呆了,朱棣万万没有想到,一位高高在上的皇妃,竟然和一位身份底下的太监发生对食。朱棣顿时就起了杀心,可他还是忍住了愤怒,悄悄地离开了此处。

朱棣时期太监(朱棣看到妃子和太监对食)(5)

朱棣并没有大肆的公开查处,而是派一干亲信之人秘密的调查。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后宫除了吕美人和太监,还有好几位嫔妃以及多位宫女都有对食的行为。这种事情其实并不算什么大错,但是将朱棣的法令当儿戏、当耳旁风可就是大大的罪过了。

朱棣的眼里绝容不得一粒沙子,一般情况下首犯必严惩,他随即下令将吕美人和黄俨押入死牢,先碎牙割舌、再用磔刑、最后剥皮实草,用这样一种极端刑罚处死了他们,手段不可谓 不狠辣,他父亲朱元璋对付贪官最多也不过是剥皮实草。

朱棣时期太监(朱棣看到妃子和太监对食)(6)

而朱棣却比他更狠,如果你翻阅朱棣惩治建文旧臣的那段历史,就会发现处理这起宫廷案件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朱棣处死了吕美人和黄俨,其他涉及对食的妃子和宫女也尽数被杀,人数高达3000人。

当然,这些并没有真实的史料作为依据,且不说当时的后宫有没有这么多宫女,即便有,她们也不可能全都有对食的行为。因此,吕美人和黄俨被杀应该确有其事,3000宫女被杀却是子虚乌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