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词最早出于《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第一篇》:"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古代道家、道教修真得道(成仙),洞悉宇宙和人生本原,真真正正觉醒,觉悟的人称之为真人,常用作称号。
真人同仙人一样,也是道教的崇敬对象和效仿的榜样,但在品级上,它高于一般的仙人,而且大多经过封建帝王的册封。四大真人即为其代表。
道教中的四位大真人,即南华真人、冲虚真人、通玄真人、洞灵真人。道教尊之为四大真人,相传为道教太上道祖老子的四位弟子。
冲虚真人——列子
列子,名御寇,列子的细想特点是“贵虚”,把宇宙形成分为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四个发展阶段。
其著《列子》一书,主张清静无为、独立处世之思想,概括起来为“贵虚”和“贵正”。
主张摆脱人世问贵贱、名利的羁绊,任其自然,把客观存在看作不存在,一切无所作为。
唐玄宗天宝元年封为“冲虚真人”,号其书为《冲虚真经》。宋真宗景德(1004—1008年)四年(1007年)加“至德”二字,号为《冲虚至德真经》。宋徽宗追封为“致虚观妙真君”。
通玄真人——文子
文子,姓辛,名钘,号计然、葵丘濮上人,是老子弟子,范蠡之师,约与孔子同时。为战国末黄老新道家的代表人物。
他对老子的道论有所发挥,著《文子》一书,继续阐扬道家思想,并认为作为世界本源的“道”就是气,阴阳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他将自然之道引申为人事,要求统治者体道,实行无为而治,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目的,楚平王用其言,使天下大治。
无为“并非坐着不动,而是排除主观臆断,按客观规律办事,依靠众人的力量和智慧来办事。
唐玄宗天宝元年封其为通玄真人,诏封其著为《通玄真经》。
洞灵真人——亢仓子
亢仓子又称亢桑子、庚桑子,黄老新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老子弟子。相传《亢仓子》(《洞灵真经》)一书由其所著。
《亢仓子》主要解说老子之言,阐发老子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道家“道”的学说。
亢仓子以为,道乃万物本根,保养生命需要做到全形保性,像婴儿一样天真无知,放弃一切利害得失,成为至人。
要达到一种清静无为的自然境界,超脱一切荣辱得失的思虑,容身于道中,从而获得至真之道。
唐玄宗天宝(742—756年)元年(742年),追封亢仓子其人为“洞灵真人”,唐玄宗诏封其著为《洞灵真经》。
四子真经
《四子真经》指的是他们四位分别对“道”的阐述的著作。即庄子的《南华真经》,文子的《通玄真经》,庚桑子的《洞灵真经》和列子的《冲虚真经》。
我不是尚书
道家四大真人,也许你不认识,但是他们的思想及学术却深深的影响着中华民族。
【学国学网】一个有视角的国学传播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