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日报-沈阳网

话说老沈阳(盛京记忆沈阳路上)(1)

沈阳路227号院

话说老沈阳(盛京记忆沈阳路上)(2)

话说老沈阳(盛京记忆沈阳路上)(3)

话说老沈阳(盛京记忆沈阳路上)(4)

话说老沈阳(盛京记忆沈阳路上)(5)

盛京古城,延续着沈阳2300年建城史的血脉。古城内的故宫和帅府,是今天对历史最具象的见证,记忆着那一段段难忘而峥嵘的岁月。古城内的中街步行街,起于清代,四百年来见证着我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端、发展,及今日的盛景繁华。

而把沈阳城的重要历史符号与现代商贸业完美勾连的,则是一条用“沈阳”这座城市而命名的街路——“沈阳路”。今天,巷陌的“主角”是一间坐落在沈阳路上的民宿:盛京记忆。

一处

闹中取静的所在

盛京记忆位于沈阳路227号。车行至古城内的朝阳街与沈阳路交汇处,信步转到灰色石板铺就的沈阳路上,西侧第一扇门就是了。

灰色的门斗下,一扇朱漆木门,黑色的牌匾由右向左书写着“盛京记忆”四个大字。相比门外的车水马龙、热闹喧嚣,当推开这扇大门,相信你我的感受一样,会被瞬间治愈。因为,这一刻俘获你的,正是毗邻商业街区那一抹难得的宁静。

这的确是一处闹中取静的所在。虽然没有潺潺流水和茵茵绿草,但有的是一院一地的阳光、细润无声的诉说和松软温暖的被褥。

灰色的透水砖铺地,放眼望去,是一个“几”字形的二层建筑。暖黄色的外墙,最打动人的是二层长达百米的、同样为“几”字形的连廊。清晨,伴随着鸟鸣,推开房门,站在连廊上,惬意地伸个懒腰。和清新的空气,和冬日的暖阳,道一声“早上好”,然后再回去整顿好行囊,出发,用脚步去丈量古城和沈阳这座城市。这难道不是行色匆匆的旅人最期待的那个早晨吗?

就在上个月,经过全新的城市更新、改造和升级,原中捷友谊厂职工宿舍被成功地活化利用,打造成为盛京记忆项目。它是古城内一个全新的文化旅游项目,一间颇具特色的民宿。

百年前

曾是职工宿舍

“走进破旧的院落,我被彻底打动。”盛京记忆项目负责人邱迪说,“历史建筑改造具有一定的条件限制,我们基本上保留了这座建筑原有的结构和风貌,当然就项目空间还将进行更好地提升完善,相信未来会变得更加美好。”

沈阳路227号院占地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16平方米。它的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经过考证和分析,人们认为,它的建设年代应该为20世纪20年代。也就是说,这是一座近百年的老建筑了。

通过查阅史料,民国时期它是作为原东北军陆军测绘局宿舍。从老地图中看,当时这座建筑的马路对面标注为陆军测绘局。它应该和同泽男中等近现代历史建筑的年代相仿。而上世纪50年代,经改造后,它又成为中捷友谊厂的职工宿舍。后来历经岁月的变迁,这里逐渐成为民居。而在更新、改造之前,院落的部分房屋被拆改、出租,有的地方堆满了杂物。

2020年,沈阳市和沈河区加快了盛京古城综合改造利用的步伐。在前期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综合专家及相关部门意见,沈河区提出了对古城内一些历史建筑开展活化利用,打造文化旅游项目的想法。为此,沈阳金融中心发展集团与中青旅控股开展合资合作,双方组建了中青旅文旅发展(辽宁)有限公司,对沈阳路227号院、同泽男中旧址等历史建筑开展活化利用打造文化旅游项目。这其中,227号院通过充分的调研,被定位策划为“盛京记忆”主题民宿,用以提升和改善盛京古城地区住宿品质和特色化食宿服务配套需求。

改造后

保留原有风格

2020年9月项目正式开始实施。“我们在改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做到了保留建筑原有的结构,尊重原有的功能,保留建筑原有的立面风格不变。”邱迪说。

在工程实施中,这座老建筑还是不断在为现在的我们,制造了些许“小惊喜”。“我们原来分析建筑后认为,上个世纪50年中捷友谊厂将其作为职工宿舍时,曾进行了一定规模的改造,可能一些老的东西已经不在了。但在施工时发现了不少近百年的‘老砖’和那个年代粗如沙砾的抹灰工艺。”邱迪说。另外,在对建筑主体进行加固时,发现:这座老建筑一二层的隔板原来是木质结构的。虽然经过了近百年的时光,它依然坚固。

但受老城区和原建筑基础设施陈旧的限制,盛京记忆项目原来没有基础管网。为此,他们也花大力气对基础设施和地下管网进行了更新,对建筑主体进行了再次加固,确保游客们在这里能够住得舒适、安全。

同时,按照建筑原有的风貌,结合实际,项目对原有的立面进行了修缮,将墙面的颜色根据原建筑立面效果,微调成为暖黄色。根据主题民宿风格,对房间进行了装饰改造,并植入科技感较强的智慧系统。住宿者走进房间时,可以对窗帘、电视、电灯等房间内的设施实现语音声控。

“请帮我关上窗帘”“请帮我打开电视”“我要休息了,请将灯调整为睡眠状态”……这样舒适、贴心而又高科技的住宿体验,是百年前的住宿者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吧。

目前,盛京记忆共设有18个房间。同时,项目还保留了400多平方米的空间,用于民宿的服务配套和延展项目。未来将规模招商建设特色咖啡吧、茶室、精品地方饮食和具有文化交流平台功能的非遗作坊、工作室等综合业态,可以让游客更加充分地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同时为城市休闲提供良好环境。

年底前,沈阳金融中心发展集团所属文旅公司还计划对民宿的门斗位置房间进行改造,打造自有旅游文化衍生品开发经营场所,推广代表古城文化和区域文化属性的旅游衍生产品和文创周边。依托盛京中街IP形象,衍生出具备自主品牌的茶饮项目,同时引入老字号产品、地区非遗产品等,打造文化创意合作交流平台,开展文化沙龙活动。

出则繁华

入则安逸

从明到清,沈阳城区由井字形变为了九宫格建制。那时故宫前的这条街路一直没有名字。是的,盛京记忆所在的沈阳路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才有了第一个名字:新正街。

据说,清代的沈阳路临近衙门,到此诉讼、报告的人大多在此歇息、候信。因此,当时这条街上有不少旅店、饭馆和茶楼。如今的沈阳路仍以饮食业为主,街内有不少小吃、茶楼和餐馆。

漫步在如今的沈阳路上,两侧的楼房重檐翘角古色古香。当暮色降临,楼檐上的彩灯与街路两侧的景观灯交相辉映,灿烂多姿。而长途跋涉了一天的游客推门走进盛京记忆后,也将都市的繁华和喧嚣关在门外,宁静的院落,自在而闲适。也许这间民宿里没有太多高级奢华的设施,但前台微笑的服务生、室内以橙色为主调的装潢,足以让人感受到这间古城民宿主人的热情与好客。

记者采访时,还偶遇了广东的几位游客。她们一行4人平时就是特别要好的闺蜜。此次旅行从广州出发,到沈阳后她们租了一辆车开始环辽宁自驾游。看本溪的红叶、观丹东的江景,最后又回到沈阳。“感谢团里的一个姐妹,她特别会做旅游攻略,几经比较终于找到了这间民宿。感觉住起来比酒店更有韵味!”和我匆匆告别后,她们又开始了新一天的行程。“盛京记忆确实给我们留下了非常美好的记忆!”

9月初,盛京记忆正式对外开放。“十一”假期,民宿几乎天天爆满,一房难求。沈河区相关人士表示,盛京记忆项目的启动仅仅是开端。盛京古城未来的民宿将呈现出既最大限度还原旧有建筑的设计结构典范,又符合现代城市规划的文化风情古城,着力体现以故宫、帅府、东三省总督府为代表的地区文化元素。通过特色民宿的建设,延续历史文脉,打造魅力古城!

随笔邮箱

深入沈阳特色小巷、街区,聚焦某个点位,讲述巷陌前世今生的故事,分享巷陌烟火气和历史感,字数千字以内,欢迎投稿至:syrb007@126.com。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张晶/文主任记者李浩/摄

本文来自【沈阳日报-沈阳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