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高县

一九三七年九月初,日本侵略军突破天镇盘山防线,九月八日围攻阳高县城,守军第六十一军第四一四团守城。战斗至九日 (农历八月初五)拂晓,日军从东南城墙登城,守军由南门撤退。商会的咎光锷、孙存仁等一见城破,即召集老百姓欢迎敌人。日军将欢迎人群及捉到的青壮年和儿童五百余人押至瓮城,用机枪射杀。十二日,又残杀三百余人。郝天福全家十三口,不堪凌辱,集体投井自杀。灭门绝户的约有百家。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四日,八路军雁北军区副司令员罗文仿率筑四十八团一部及县大队包围县城。二十五日(农历七月十八),日军撤走,伪警察投降,县城解放。(阳高县政协、县志编办)

天镇县

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二曰(农历八月初八),日军攻占天镇县城。敌人在攻城中伤亡较多,入城后先抓来二百多居民,让他们搬移堵城门的麻袋。然后把他们集中在瓮城內用刺刀捅死,接着又杀死老百姓二千二百余人。二百九十三户被杀绝。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后,天镇由张如山、柴云山,韩振江为首的五百余伪军占领。九月七日(农历八月初二),我冀察军区第十三军分区所属第七团,第二十团、独立团和天阳支队包围天镇城,韩振江被击毙,柴云山被炸伤。张如山于八日晨逃走,天镇解放。(天镇县政协王子英)

大同县

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四日,日军飞机开始轰炸大同,先后炸死居民一百余人。九月十一日,驻防于大同城內的第三十五军和聚乐堡地区的第十九军,炸毁御河桥,开始撤退。政府机关亦随军南撤。十二日,县政府文书白蔚武、商会会长马永魁及两名外国传教士,商讨欢迎侵略军。十三日,日军入城。一九四五年九月一日,晋绥军北区司令楚溪春率骑兵第四师三千余人,接收了伪政权。(大同市政协张全成)

怀仁县

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三曰,国府守军和县政府弃城南撤。十四日(农历八月初十),绅士李丙寅、师绍慧纠集三十余人,出城迎接日军。日军未发一枪,占领怀仁县。十一月三日,日军包围刘晏庄,杀害百姓一百零八人,烧房三百余间。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宣布投降。九月,日军全部撤离,第二战区接收了怀仁县政权。(怀仁县政协周子君)

广灵县

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三日,日军从阳高方面进犯广灵,晋绥军第七十三师一部与中央军第十三军一部于广灵县城的西北地区火烧岭,奋起抗击,日军死伤惨重。十四日(农历八月初十),日军另一部从蔚县西进,侵占广灵县城。入城后,杀死群众三十五人。从十六日开始,杨成武支队曾在一月内四次收复县城。十一月初,日军再次侵占广灵,从此长期盘据。一九四五年九月上旬,日军撤走,广灵收复。(广灵县政协)

浑源县

一九三七年九月十六日(农历八月十二)午夜,日军由大同经瓮城口峪,直趋浑源,先向城內轰炮,见无反应,才从西门入城。当晚露宿于城內商号门前的台阶上。翌晨八时,日军开始洗劫商号、住户,奸淫妇女,拉丁抓夫。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无条件投降。九月七日,我县支队及民兵千余人包围县城。十月十一日,晋察冀军区四纵队四旅和雁北军区十二团围攻县城。十二日(农历九月初六)晨发起总攻,伪军司令汪子和、日酋大松被击毙,铃木受伤被俘,伪县长马良图落网,全城解放。 (王道和、王秀)

山阴县

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七日(农历八月十三),日军飞机轰炸山阴。十八日"大顺泰"酒坊掌柜魏青龙等人及美国牧师爱施娘率众出迎日军,山阴县城遂告沦陷。一九四五年八月,伪政府向阎锡山部队投降,日军携械撤回大同。(山阴县政协)

左云县

一九三七年九月十六曰,日军向左云县进犯。政府人员已于数日前撤离。十七日,骑兵军孙长胜师长率数百人守城,当晚日军开始攻城,后因雨停止。十八日(农历八月四日)黄昏后,守军撤走,日军于晓十一时入城,随即开始大屠杀,二百八十七人被害。九月十九日,赵镇、安钦、穆宗芳练成立了治安维持会,十月更名为县公署。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八日,日军撤往大同。伪县长朱文清和伪警察队长自称"反正",驻守待命。八月二十四日,自称"晋北挺进军总司令"的乔日成部占领左云,八月二十九日(农历七月二十二),八路军第三十二团攻入城内,抗日政府入城。(左云县政协文史组)

灵丘县

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日(农历八月十六日)。日军从灵邱东北方向入侵,占领县城,并开始大屠杀,在三十三天中杀害群众千余人。

十月二十二日夜,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六八七团猛攻县城,日军于二十三日退出县城。

一九三八年十月十九日下午五时,日军步骑兵三,四百名,从灵邱城西北方向再度侵入县城。卫级机关与群众在县自卫总队八十余名基干队员的掩护下,安全转移。

一九四五年三月三十一日(农历二月十八),在晋察冀军区第六团和灵邱民兵的打击下,日军全部撤出灵邱县境。(灵邱县政协五光恩、县志办公室李清贵整理)

右玉县

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日(农历八月十六),日军逼近右玉县城。守军赵承绶骑兵军的一个营,随同县政府和牺盟会撤往右玉西山一带。商会会长刘根玉、高小校长樊瑞武、地方绅士梁仲川、裴世椿等协商派李岐山,关云山等十数人打着日本国旗,迎接日军入城。日军穿城而过,进攻凉城、绥远。当时只留下一个宣抚班。地方绅士和商会成立了维持会,推选樊瑞武为维持公会长侯宝山为公安局长。不久宣抚班撤走,我警备六团孙超群部于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二日接收右玉县,解散维持会。

一九三八年一月八日(农历腊月初七),日军第二次侵占右玉县城。县政府和动委会撤往右玉西山一带。日军组成右玉县公署,知事白桐华。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六日(农历七月初九),伪县长阎大本随日军撤往大同,由托和清游击队收复县城。(右玉县志办曹满劳)、

应县

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日(农历八月十六日),日军一部由大同开到应县,张退庵及留日学生田汝弼、高雅斋等人组织了维持会,他们手执太阳旗,到西门外迎接日军入城。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军无条件投降。二十三日(农历七月十六日)日军参事官植村嘉太郎率部撤回大同。县城为国民党地方武装乔日成占领。(应县政协文史办公室)

平鲁区

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六日(农历八月二十二),日军侵入平鲁城。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八日(农历七月十一)解放。其间,日军杀害群众四千多人,杀害干部、战士一千三百六十八人。(平鲁县政协)

朔县

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七日(农历八月二十三日)傍晚,日军独立混成第一旅团数千人进入朔县川。守军东北军何柱国部一连人与县长郭同仁、公安局长白生成等,当即发动群众用土袋堵了东、西、北三个城门。翌日晨,日军分兵两路包围朔县城。守城军民又堵了南门,誓与城池共存亡。九时许,日军以坦克破门而入,旋即开始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是时,商公会长贾成德、县长郭同仁及其马弁等,混入人群逃生,日军便把两千多人押到南城壕,从背后用刺刀捅死推至城壕。贾、郭冲亦未能幸免。尸体填满了一条长百米、深宽九米的壕沟,然后又淋上汽油焚烧。之后,被奸污至死或逼迫自杀的妇女难以计数。连续三天,约三千人被杀害。不久,驻守县城之日军多被晋绥军所歼。十月初,日军一部连同宪兵队自大同开来,才最后占领县城。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至十七日,我神武支队苗树森、石磊等领导的人民武装,先后收复了城外几个堡子。十七日,伪县长夏绳禹随同日军逃往大同。我神武支队两个连进入县城。翌日,伪警察头子杜玉堂、王谋等叛变,下旬日军又从大同返回,与阎军共守朔县。张家口、大同、绥远的日军及侨眷两,三万人也从大同来到朔县,直到秋后北同蒲铁路修复通至太原时,日军才从朔县撤至太原。(朔县政协副主席高士英)

繁峙县

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八日(农历八月二十)晨,日军从应县南下,晋绥军第三十四军第二0三旅奋力抵抗,梁鉴堂旅长中弹身亡,日军占领茹越口。二十九日越过铁角岭,当晚占领繁時县城。十月下旬,入侵繁峙的日军,全面西撤。十一月初,成立了繁峙县抗日救国战地动员委员会,十五日成立了繁峙县抗日民主政府。一九三八年十月二日,应县日军二次从茹越口侵入,繁峙县城重陷。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军除一个班外,其余均分批撤走。十二月,第二战区长官部派祝秉钧接管了繁峙县政权。(繁峙县政协、县志编办)

代县

一九三七年九月三十日,日军由繁峙向代县进犯,晋绥军抵抗半小时,日军当晚占领代县城。翌日,商会会长李益三出面成立"代县治安维持会",会长张命申,副会长张联魁等。一九三八年一月,成立了以王维为首的伪县公署。一九四五年九月十三日,(农历八月初八)阎锡山的军政人员进驻。(代县政协郭钰整理)

宁武县

一九三七年十月二日(农历八月二十八),朔县曰军向宁武县城进攻,晚九吋占领县城。曰军利用汉奸把外逃群众诱骗回城做工,然后把一千余人集中到广场上,用机枪射杀。继而连日搜杀,受害者共二千二百余人。十三日,八路军第一二0师袭击县城,日军连夜撤离。翌年元宵节后,日军再次由神池入侵宁武。四十天后,我八路军第一二0师二次收复县城。同年九月,日军三次入侵宁武。一九四五年八月,日军大部撤回崞县。九月间,阎锡山派王维纪、王成来宁武受降。(宁武县政协鲍希消)

崞县

一九三七年九月底,繁峙,代县相继失守,阎锡山决定在忻口与日军决战,乃令第十九军王靖国部与第一九六旅姜玉贞部,分别拒守崞县、原平。十月一日,日军由代县南下,分別攻击崞县城和原平镇。王靖国部与敌苦战七日,团长刘良相与石成文及近半数官兵阵亡。八日晨,撤出崞县,三千多伤员转移于原平镇。姜玉贞于完成七日守城任务后,又奉命死守三天。日军破城后,姜旅官兵与敌进行巷战,逐院争夺,四千余官兵大部阵亡。完成任务后,余部数百人于十一日晨突围而出,姜旅长中弹殉国。日军在崞县残杀居民及伤兵两千五百多人,在原平杀害三千余人。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六日(农历七月十九),阎锡山派员接收了伪政权,由王崇文任县长。(原平县政协)

注:崞县现改称原平市,市政府驻原平,原崞县城现称崞阳镇。

平定县

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七日前,平定县长冯杰及公务人员弃城逃跑。守军炸毁阳泉五渡铁路桥后亦向西撤退。二十九日(农历九月二十六)夜十吋许,日军先头部队进了平定城。翌日九时许,日军开进县城。三十日占领阳泉。

日军进城后,首先由周恒义出面办理维持会事宜。不日周被日军所杀,地方绅士宋汝梅(号逸仙)继为维持会长。次年初,维持会改为平定县公署。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军投降,阎锡山派焦光三接任县长。(张慾杰)

寿阳县

一九三七年十月十二日(农历九月初九),日军飞机开始轰炸寿阳城,三十日占领县城。一九四五年九月上旬阎锡山派杨象升等人接管了县政权。(靳尚功整理)

昔阳县

一九三七年十月三十日,日军第一零九师团一个联队约两千余人,由河北省井陉县分路进入昔阳九龙关,夜宿松树岩等村。十一月一日,到达东冶头。十一月二日晚,占领昔阳城。日军侵占昔阳城时,曾遭到八路军沉重打击。十月二十五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治部和第三八六旅第七七一团进驻东冶头,政治部组织部长王新亭召开干部动员大会,帮助地方成立了“昔阳县总动员委员会”,进入抗日战备状态。十月三十日朱德总司令率领十八集团军总部进驻昔阳县坡底村,第一一五师和第一二九师一部到达沾尚镇一带,十月三十一日,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集结于昔阳城北面的王家山渡海村一带。十一月一日,彭德怀副总司令到达沾尚镇,十一月三日在马坊镇与朱总司令会合。

十一月二日凌晨,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第七七一团在凤居、第七七二团在巩家庄一带,埋伏下伏击部队。七时许,日军由南界都村进至黄崖底村,与我前哨部队遭遇,被我歼灭一部。

昔阳沦陷后,成立了伪县公署,平定县的兰林任知事。日军在八年中杀害我干部和群众达一万四千余人。

一九四五年八月,昔阳独立营等县武装组织包围了昔阳城。八月二十一日(农历七月十四),日军在我方武装力量的追击下,迟到平定县城,昔阳得到解放。(政协昔阳县委员会)

忻县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二日(农历九月三十)晚,忻口守军主动南撤,忻口战役结束。翌日晨,日军兵分三路侵入忻县境内:中路由界河铺、忻口而南;西路由白水、奇村南下,东路由梨梨沟经白村、伏虎庄,高村而来。四日,日军入县城。原商会的一些人组织了治安维持会。从此,忻县城及铁路沿线的村庄沦入敌手。一九三八年二月,伪县公署成立,米知香任知事。一九四五年九月一日(农历七月二十五),晋绥军补充一团入忻,全县收复。(李文林)

榆次县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四日,日军第二十师团侵入榆次,县长陈鸿宾等巳事先撤离。川军在鸣谦镇与日军遭遇,伤亡两千余人。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后,太行二分区派人到榆次,抗日县政府成立了以王泽为主任的受降委员会,高曾率群众进城宣传胜利消息。九月十五日(农历八月初十),阎军接管了榆次县城。(榆次市政协文史办)

太谷县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三日(农历十月初一),日军飞机在太谷城南附近低飞扫射。五日听到炮声,县长刘钰携带县印和两千余元公款逃往西安。这时朱怀冰第九十四师的一个营守城。武士敏的第一六九师和朱怀冰师的其它部队在乌马河桥、铭贤学校西边、火车站、南城壕一带修筑工事。七日(农历十月初五)十时许,日军川岸兵团由北向南进犯,开到乌马河桥,被守军堵截。守军在飞机扫射和大炮猛轰下,被迫撤回太谷城。曰军于半夜十二点在东南城角用软绳登上城墙,进入城内。城内守军部分撤到南山一带。八日,孟兴让、戴全斌等手执白旗到城东门迎接第二批日军。十二日后大批日军开进太谷。七日守城战中,我击毙魁星楼下日军十八名,城内仁巷口日军一名。日军进城后,杀死我无辜百姓三百二十余人。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六日,阎锡山的第八行政区领导组随同北区总司令楚溪春部第三十七团进入太谷城,十七日(农历七月初九)接管日伪县政府。(太谷县政协丈史办杨文忠)

太原市

一九三七年十月下旬至十一月初,娘子关,忻口相继失守,太原告急。阎锡山决定由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三十五军军长傅作义率部死守太原,其他部队依城野战。十一月四日,阎锡山带领部分军政人员退至交城。五日,日军前哨部队进至太原郊区。依城野战的国民党军队,均南撤而去,傅部变为孤军守城。六日上午,日军炮兵向城内射击。七日,日军集中炮火轰击城东北角,敌我反复争夺城墙缺口,战斗至为激烈。八日,日军从城墙东北缺口进入城内,当晚傅作义命令守军撤出太原。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军投降前夕,早与日伪州勾结的阎锡山在孝义与日军华北军参谋长高桥坦会晤。日酋提出“日军单独向中国投降”的建议,阎则向高桥提出利用日军反共反人民的“寄存武力问题”。九日,阎锡山研究向太原等地进军计划,并令赵承绶与日军华北派遣军第一军司令官澄田面商,防止八路军在太原等地受降。十二日阎锡山令楚溪春率骑兵军向太原进发。十五日,先头部队抵小店镇,当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三十日晚,阎锡山在日军保护下,乘火车返回太原。(太原市政协傅绪昌)

清源县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八日(农历十月初六日)晚十一时许,日军由榆次经徐沟县同戈站村到达清源城。此后,先建立维持会,然后成立了县公署,梁成哲(清源城关人)任县知事。

一九四五年九月十三日(农历八月初八),日伪县长李其瑞摇身一变,说他是阎锡山派来的,接受了日军的投降,并把日伪警备队改名为爱乡团。(清徐县县志办公室)

祁县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三日(农历十月初一)日军开始轰炸县城。国民党军政人员包括县长邢子明均弃城南撤。十一月九日(农历十月初七),日军占领了祁县城,绅士渠川至、商会会长王殿元和大商人史步鳖组成维持会,由渠任会长,以后又成立了县公署。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七日开始,八路军在釆远镇围困日军三天三夜。县武工队长、敌工站副站长刘文代表八路军,令日军指挥官安南投降,安南以未接到上级命令为词,拒不缴械。八月十七日下午,晋绥军彭毓斌部接管了县政权。(曹思荣整理)

交城县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二日,日机两架来交城上空扫射,侦探情况。六日,日机十余架疯狂轰炸和扫射县城及附近各村,炸死数十人。是日夜,县长赵恒率领县府各局人员星夜撤退。十一月九日,县城士绅和商贾头目武攀逵、蔚成仁,许凹等细成维持会。十日,维持会人员许四等到北门外汽车站,手持日旗,奴颜婢膝,迎接日军。十三日(农历十月十一日),日军进入县城。

一九四三年十月,阎锡山通过伪政权密派郝步庭为交城县长。一九四五年八月,日军百余入撤回太原,县城由晋绥军接管 (交城县政协师以文、燕居谦)

平遥县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九日(农历十月初七),日军侵占了平遥城,半月后又撤退回祁县。一九三八年二月十三日(农历正月十四),日军二次向平遥进犯。第十七军高桂滋部第五零一团骑兵营及自卫队迎战。敌我力量悬殊,我军伤亡殆尽,敌攻入城內。史殿杰营长负伤后,犹用机枪扫射敌人,最后弹尽力竭,拔枪自尽。日军入城后,杀害伤兵及居民千余人。一九四五年八月,日军投降后,平遥收复。(李祖、石生泉)

盂县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六日(农历十一月十四日),日军干余人由阳泉而来侵占盂县城。次日拂晓循原路退回阳泉。翌年一月九日(农历腊月初八),驻阳泉日军第二次占领盂县城,拼凑了维持会,成立了伪县公署。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军投降。二十四日,我晋察冀边区第四团、第十九、第三十四团,包围县城。二十五日拂晓日军五百余人借大雾掩扩,出逃,被我军在玉盘山歼灭一部。盂县城回归人民手中。(盂县政协办公室)

徐沟县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五日, (农历十月十三)日军路过徐沟县境,十一月二十二日(农历十月二十)进入城内,成立了维持会、县公署,常毅夫任县知事。一九四五年八月十日,阎军第四十师师长张宏,率部进入徐沟城。八月二十日,乔效曾率太汾区挺进支队二百多人,进入徐沟接管政权。第一任县长是社德。(清徐县志办)

注:徐沟县今并于清源县,合称清徐县。 ■

抗战时山西有几个县没沦陷(山西县城沦陷及光复概况)(1)

抗战时山西有几个县没沦陷(山西县城沦陷及光复概况)(2)

来源:太原道

临汾县(今尧都区)

日军第一0八师团攻占河南新乡、山西长治后,于1938年2月28日经由洪洞曲亭镇,大举进犯临汾县城。

师团长先为清水,后换成山下。守军决死三纵队第九总队退至浮山,县城沦陷。翌年9月1日,日军在临汾成立冀宁道公署,由王寿国(王毅)任道尹。临汾县为一等县,知事张其昌。

1945年9月13日,日军全部撤离临汾,晋绥军第六十一军梁培璜部赴临汾受降,临汾收复。

霍县(今霍州)

1938年2月28日,日军占领临汾,同日矢野部队500余人于晚8时扑向霍县。由于县政府于10天前已陆续撤出,日军则长驱直入占领县城。之后,日军大肆烧、杀、抢、掠,杀死120余人。4月间成立了维持会、自卫团、县公署、霍县合作联合会等机构。

1945年8月20日,阎锡山派晋绥军挺进支队护送霍县统委会主任徐玉中接受霍县政权。

曲沃县

1938年3月1日,曲沃县长姚绍光带领县政府及地方武装撤离县城。当晚日军到蒙城。翌日,日军石黑旅团侵占曲沃县城。5月成立维持会,郭连庆任会长。6日侯马沦陷。8日成立日伪县公署,郭笃生任知事。1945年8月17日武装爱乡团接管县城。20日日军在凤城兵营烧毁大量作战物资后撤回太原。

浮山县

1938年8月,日军一部由临汾东进犯浮山,受决死三中队九总队阻击后撤回。12月30日,日机6架轰炸浮山县城,投弹30多枚。1939年2月19日,日军驻临汾清水师团2000余人配以山炮、装甲车,分两路进犯并占领浮山县城。3月17日,国民党刘戡部队攻城打援,新八师一部炮击城内守敌,迫使日军撤出县城。接着,国民党军第一六六师于西佐岭英勇阻击由临汾前来的增援日军,坚守一昼夜,伤亡惨重,于18日凌晨撤退。日军重占浮山县城,在县城驻扎一个大队(大队长山田,后改换为坂井),建立了维持会、县政府、警备队、警察局等机构,残害浮山百姓。

1945年8月17日,日军撤至临汾。20日,阎军爱乡团和浮山工作团先后进城,接收浮山城防。浮山收复。

翼城县

1938年3月5日,日军第十四师团从沁县侵犯翼城,由大河口和人望村两路进攻,北路石黑支队占领县城。

1945年8月16日日军向曲沃方面撤走,翼城收复。

汾城县(现襄汾县汾城镇)

1938年3月2日,日军清水部队500余人,配属炮兵、骑兵由临汾而来占领汾城县城。抗日军民有计划地转移并实行坚壁清野。敌因兵力不足,且受袭扰,于3月10日撤至临汾、新绛。1939年2月4日,日军清水部队二次占领汾城县城,1个月后建立日伪县公署,盘踞长达6年之久。

1945年9月初日军撤离,阎锡山令阎谷青接受了日伪政权。

襄陵县(现襄汾县襄陵镇)

1938年2月26日下午3时许,日机5架飞临襄陵县城上空盘旋,侦察、扫射并投弹20余枚,炸死军民50余人。29日晨,日军骑兵十余人先入城,而后300步兵由南而至入北门。3月5日,日军撤至临汾。15日凌晨,日军步骑兵500余人由临汾来,入城后放火焚烧达5日之久,毁房800间,杀50余人。4月24日夜,襄陵民众自卫队配合决死十纵队等抗日部队共300余人,爬上城墙,攻入伪县府,歼敌50多名。5月20日,日军被迫拆毁据点,龟缩临汾城内。之后,日军在赵曲建立日伪县政权,并建据点,不时骚扰县城附近。1941年9月,日伪县政府迁入襄陵县城内,王兆龄任县长,并设有警察局、新民会等机构。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阎锡山令襄陵县统委会主任阎谷青受降,8月20日襄陵收复。

洪洞县

1938年2月24日,日军飞机轰炸了洪洞县城及周围村庄。

翌日县政府主动撤离县城。26日,日军一部队从赵城出发沿同浦铁路南下,到洪洞官庄村与国民党第九十三军第八十三师遭遇,八十三师不支而退至曹生以东山区。27日,这路日军从官庄出发占领了县城。同日,另一路日军从东阳关西下也开进了县城。

日军侵占洪洞后不久便成立了维持会,建立了日伪县公署。

1945年8月15日,驻洪洞日军全部撤离县城,晋绥军进驻洪洞,洪洞收复。

赵城县(现洪洞县赵城镇)

1938年2月25日,赵城县政府为开展抗日游击战,主动撤离县城。翌日,日军从汾阳、霍县、白晋县分三路入侵赵城县境,并不断炮轰县城及邻近村庄。是日县城沦陷。

1945年8月15日,驻赵城日军撤离县城,晋绥军进驻赵城。

安泽县

1938年4月8日,日军从洪洞袭来占领安泽县城。守军国民党第八十三师稍战即撤至临屯公路以南。4月22日收复县城。7月下旬,日军再陷安泽县城。十几天后复撤回洪洞。1939年2月,日军再次占领安泽县城,王锡山任维持会会长(后迁入古县镇,由田杰继任会长)。1940年成立伪县政府,田杰、杨俭、张从龙相继任县长,同时设立了宪兵队、剿共对策委员会”,杀害老百姓500余人。1941年春,伪县政府复迁至安泽县城。

1945年5月12日日军迁至洪洞苏堡,县游击大队入城,安泽收复。

古县

1938年2月22日,日军第一0四旅团由长治屯留、安泽入侵古县之旧县镇,在七里坡受到八路军狙击,5天后沿临屯公路西进,与第一0八师团合击临汾。4月4日,日军第一0四旅团一部由洪洞入侵,占领古县城关镇。

1945年5月12日,日伪军撤至洪洞县苏堡镇。古县收复。

汾西县

1939年1月某日,日军在飞机掩护下由霍县向汾西进犯并占领了县城。翌日拂晓带着大量财物返回霍县。2月7日,日军石川部队2000多人从霍县出发,途经霍、汾交界的风子原时与决死十二团、决死五团及国民党第八十五师一部短时激战后占领县城。

之后,建立了日伪公署、警察所、保安队、新民会、合作社等机构,占据长达6年之久。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阎锡山在汾西挺进支队进城,趁日伪警备队徒手出操之际缴了他们的械。日军于9月2日撤离汾西县。

乡宁县

1938年3月8日,日军第二十师团的3架飞机侵入乡宁县上空。18日,日军从黄花峪、马匹峪进入乡宁县。与国民党第八十五师遭遇,19日上午占领县城。4月14日,晋绥军第六十一军第六十九师师长吕瑞英率部返乡宁,激战后日军于翌日黎明弃城西逃。12月30日,日军复由河津侵入乡宁,1939年1月27日再次占领县城,第二天即撤走。同年10月17日,日军又逼进县城东门外河滩,20日第三次占领县城。11月上旬,晋绥军第八十三军军长孙福麟率部进攻乡宁,18日,日军逃回襄陵。1940年5月10日,日军又由黄花峪、马匹峪、三官峪、豁都峪进入乡宁,13日,第四次占领乡宁,不久又撤走。同年10月18日,日军经由乡宁的法王庙村第五次占领乡宁县城。

1945年8月17日,日军撤离,乡宁收复。

吉县

1938年3月中旬,日军占领乡宁、大宁后进犯吉县。

阎锡山的第二战区长官部和山西省政府渡黄河撤往陕西。

3月19日,日军进入县城,屠杀未能撤走的伤病员及百姓数百人。4月4日在晋绥军的打击下撤走,临行前将城关全部建筑付之一炬。当年12月,日军二次进犯吉县。26日,日军在火神庙前炸死第二战区政治部宣传科长温健公(共产党员)等6人。31日,日军占领县城,1939年2月5日在晋绥军的打击下撤走。从此,吉县成为第二战区的根据地。

永和县

1938年4月4日,日军第十一师团所属第二十五旅团和第一0八师团约千余人,分两路进犯永和县,一路由隰县经罗镇堡,上刘台、索驼,当晚停宿于上刘台村;一路出石家楼经赵家沟、岔口而来。两路日军于5日晨到达坡头村混合为一路,经乌门村、官庄村占领了永和县城。6日晨敌由东南经桑壁向隰县所属午城镇进犯。日军在县城只住了一夜,之后再未到过永和。

大宁县、蒲县

1938年2月下旬,日军一0八师第二十五团步兵骑兵4000余人侵犯蒲县、大宁。

1938年3月3日,我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收复大宁、蒲县。

1938年3月17日,日军第一0八师团分五路向晋西、晋南一带进犯,第二路自临汾出发经土门、黑龙关进犯蒲县、大宁,1939年1月8日再次占领蒲县。

1945年日本投降后,蒲县、大宁被收复。

抗战时山西有几个县没沦陷(山西县城沦陷及光复概况)(3)

来源:临汾网

本网编辑:《百年党史▪红色山西》一书编辑部 郝洪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