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升维思考

如何解决人生中的“无解之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我们不能用制造问题时的同一水平思维来解决问题。”

升维思考正是那种能将我们带向高阶的思考方式。

升维思考指的是,跳出眼前问题的限制与常规解法,通过层级、时间、视角、边界、位置、结构的变换,重新思考问题及其解决之道的思维方式。

如果说本质思考是在既有的结构或系统内,通过思考问题的根源,寻找根本解的思考方式;

那么,升维思考就是打破既有层级、时间、边界、位置、结构,通过跃升、更新、拓展、重建的方法,让问题得到解决的思考方式。

接下来,介绍几种能让我们的行为及人生发生很大改变的思维方法,它们是层级思考法、时间轴思考法、视角思考法、第三选择思考法、无边界思考法和塑造者思考法。

第一节 层级思考法

普通人看行为,卓越者看愿景

罗伯特·迪尔茨提出的逻辑层次理论,我们可以看到:

深度思考的4个步骤6个方法(书迹直击本质洞察事物底层逻辑的思考方式)(1)

逻辑层次理论

愿景层位于最高层,它是超越个人身份的,是关于我们想要怎样的人生,或者说是关于我们的人生使命的。

身份层是关于“我是谁”的,涉及“我希望我是谁”或“我希望成为谁”。

价值观层是关于“什么是重要的”,以及“为什么重要”的。

能力层是关于我的能力的,包括能力、状态、策略和处世模式。

行为层则是关于“我要做什么”或者“我已经做了什么”的,涉及具体的行动步骤和行为。

环境层是指我所处的环境究竟是怎样的。

逻辑层次中的上一层对下一层有指导作用。高层次上发生的改变必将向下“辐射”,从而在低层次上产生相应改变。

我们将环境、行为、能力称为低三层(这是我们可以意识到的层次),将价值观、身份、愿景称为高三层(这是潜意识层面的东西)。

当我们想改变较低层次时,通过改变更高一层往往更加有效。同时,在思考低层行为习惯时,我们也不要忘了去更高层级看看导致低层行为习惯产生的根本原因。

层级思考法还有一种运用:当不理解自己的行为时,我们也可以用层级思考法来看看,也许我们会有完全不同的发现。

同时,层级思考法还能运用在企业上。马云就将阿里巴巴的公司战略分成了上三路和下三路,这种分法与罗伯特·迪尔茨的逻辑层次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什么是上三路?它说的是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什么是下三路?它指的是组织、人才和KPI。

用马云的话说:要想不迷茫,就必须要有使命感;要想有方向感,就要有愿景;要想凝聚同舟共济的人,就要有价值观。

对个人而言,首先要思考的是自己的愿景、身份、价值观;对企业而言,首先要思考的是自己的使命、愿景、价值观。

第二节 时间轴思考法

一流的思考方法会让问题自然消失

站在人生的终点处

“时间”是一种维度,是大多数人都没关注到的维度。但事实上,它极为重要,重要到一旦将它引入思考,眼前的一切都会变得不同。

下面,我们做几个非常有趣的时间轴游戏:

让我们把人的一生想象成一根长长的带着箭头的线,它的开端是出生之日,它的箭头指向生命的结束之时。于是,就有了下面这幅图,A是人生的起点,B是人生的终点,每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就在走向人生的终点。

深度思考的4个步骤6个方法(书迹直击本质洞察事物底层逻辑的思考方式)(2)

乔布斯曾说过:“在过去的33年里,我每天早晨都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我还愿意做我今天本来应该做的事情吗’,当一连好多天答案都是‘否’的时候,我就知道做出改变的时候到了。”

乔布斯认为,提醒自己人生有限是在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时最重要的事情。因为所有的事情(包括外界的期望、所有的荣誉、对失败的惧怕)在面对死亡的时候,都将烟消云散,只留下真正重要的东西。

他说:“在我所知道的各种方法中,提醒自己即将死去是避免掉入‘畏惧、失去’这个陷阱的最好办法。既然你赤裸裸的,身无一物,还有什么理由不去追随你的内心?你的时间很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

还有,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气去听从你的直觉和心灵的指引——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样子,其他所有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当站在那个特别的时间节点上时(即站到B点),你才能清晰地看到:哪些东西是你真正珍视的,哪些东西是你真正在意的,没做什么会让你感到特别遗憾,做了什么会让你感到满足或感到此生没有虚度。

站在时间轴的终点上这一思考法还有一种具体的运用,即设想自己的墓志铭,以概括自己的一生。这是美国心理学家欧文·亚隆提出的一种治疗术——当设想自己墓志铭的时候,你希望这句话是什么。

科幻小说家亚瑟·克拉克的墓志铭是:这里埋藏着亚瑟·克拉克。他一直没有长大,却从未停止过成长。

《红与黑》的作者、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墓志铭是:米兰人亨利·贝尔安眠于此。他活过,写过,爱过。

伏尔泰的墓志铭是:“他的身体存放于此,思想遍布世界。”

对于克拉克而言,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是“成长”;对于司汤达来说,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是“写和爱”;对于伏尔泰来说,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是“向更多人传递自己的思想”。

用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的一段话作为总结:“思考死亡,能使我们的追求减少世俗的成分,而增加精神的内容。

死亡的想法对我们的影响,或许就是引领我们去追求那些对我们来说真正重要的东西。

同时,死亡的想法能使我们漠视他人对我们的评价,因为他人的评价毕竟与我们的死亡没有丝毫关系,对死亡的预见能够使我们追求心中最渴望的生活方式。”

站到五年,十年后

当你遇到重大选择时,你无法分辨当前的选择是情绪导致的还是内心真正的需求,那么你不妨问问自己:“五年后或者十年后,你会如何看待这件事,你会如何选择,你会后悔吗?”

这时候你会发现,当你站到五年十年后,能让我们从此时此刻的纠结中抽离出去,站到更远一点的地方回望。于是,我们当下的强烈情绪和纠结就会淡去,被情绪掩盖的真实需求与渴望就会浮现出来。

深度思考的4个步骤6个方法(书迹直击本质洞察事物底层逻辑的思考方式)(3)

站到百年之后

当你遇到困难,尤其是一些感觉当下无论如何也过不去的坎儿的时,可以假设自己到了200年以后,这时你的内心会涌起了一种感觉——“这些都算什么呀,这些事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也许还算个事儿,然而如果把它放到整个漫长且没有终点的时间中、放到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它就连一朵流云都算不上。

也许,只能算得上是一粒刚刚浮起就坠落的微尘”。这时,无须他人劝慰,你内心的困扰就已烟消云散了。

深度思考的4个步骤6个方法(书迹直击本质洞察事物底层逻辑的思考方式)(4)

站在时间轴外

如果你将眼前遇到的事和当下强烈的情绪放在这条时间轴外,你就会发现,它们在你的整个人生中是多么微不足道。

然后,你将目光投向这条时间轴的前方,你会发现前面的路其实还很长,生命中还有很多美好的可能,还有一段很长的路等着你去探索。

这时,眼前的痛苦和焦灼的情绪开始逐渐变淡,变成了人生的长河中一个小小的插曲、一段小小的过往、一个小小的点,或者只是一抹淡淡的印记。你的内心也开始走向宁静、平和。

也许,在未来某一天再想起这段经历的时候,不会感觉到痛苦,反而会觉得珍贵。这就是退到时间线外的思考方法。

深度思考的4个步骤6个方法(书迹直击本质洞察事物底层逻辑的思考方式)(5)

拉长你达成愿望的时间

当你把时间拉长后,你会发现,自己焦虑的一切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

为什么?因为如果一件事是你真心想做的,那么你其实本就拥有实现它的时间与能力,根本无须如此着急,在短时间内要求自己必须达成,更无须焦虑和恐慌。

深度思考的4个步骤6个方法(书迹直击本质洞察事物底层逻辑的思考方式)(6)

深度思考的4个步骤6个方法(书迹直击本质洞察事物底层逻辑的思考方式)(7)

第三节 视角思考法

上帝视角法

所谓上帝视角,就是既能让自己深入其中,敏锐感受其中的变化,又能抽身其外,让自己变成一个旁观者,观察很多事情的发生及其结果。

上帝视角能让我们从“我”这个壳中抽离出来,成为自己生活与生命的一个旁观者或俯瞰者。

当作为“自我”时,我们看到的是有关自己的一切,会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当迷失在自己的感受与情绪中时,我们就会失去整体观与大局观。

当作为俯瞰者时,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整体、一个大局,我们会意识到,其实这个整体和大局也是有其运作规律、系统结构和它固有的目标与存在意义的。因此,转变就发生了。

上帝视角能给我们带来两种改变:

第一,让我们用一种完全“无我”的姿态看待一切,不再沉溺于自我的情绪与感受里;

第二,让我们拥有更宏观的视野与更清醒的洞察,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决策与判断。

全面升级你的世界观

什么是世界观?

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一个人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举例来说,如果你是一个自我非常强大的人,可能就会有颇多烦恼。因为你总是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得天独厚,秉持着一种“我很特殊”的观点。

然而,如果你理解了进化论,你就会发现,其实整个人类在最开始的时候就认为自己是这个宇宙的中心,认为“人类很特殊”,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逐步意识到“人类并不特殊”。

而你呢?是真的很特殊吗?可以特殊到别人都该以你为尊、以你为主吗?或者,别人一个不经意的表情,就会让你感觉是一种轻蔑和侮辱吗?还是说,其实,你与其他人一样,不过是一个并不特殊的普通人?

当你的世界观真正发生改变的时候,很多现在困扰你的问题都将变得不复存在。你看问题的方式和看世界的方式也会在不经意间发生变化。

第四节 第三选择思考法

你不必只做单选题,也不必留下遗憾

我们大多数人似乎有一种条件反射般的将事物一分为二、两极分化甚至敌我对立的冲动。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将一个议题或决定套在一个二元框架上。

这种非此即彼的选择方式与思维模式,就是“点状思维”。

于是,我们生活的世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对立:逃避与反抗、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女人和男人、员工与管理层、农村与城市、卖家与买家、原告与被告、有信仰者与无信仰者……然后,战争、暴力、奴役、对抗、冲突等就产生了。

为什么很多人都是“点状思维者”?这个世界真的都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吗?

当然不是!

如果你只会一种做事的方法,那你就和机器人无异;如果你只会两种做事的方法,你就会陷入两难的境地;如果你想真正地拥有灵活性,你就必须至少掌握三种做事的方法。

所谓君子不器,请记住,你永远都有第三个选择,不要把总逼自己做二选一!

第五节 无边界思考法

若有宏大的人生观,人生还有何难解之题

哲学家、宗教研究学者詹姆斯·卡斯把人类的所有活动都看成一次次的游戏。其中,大多数的人类活动都是有限游戏。

比如,在社会上获得头衔、攫取权力的活动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限游戏。

再比如,战争也是一种有限游戏,它的目的是掠夺更多资源,获得更多权力。

可见,有限游戏就是那种以取胜为目的,不断在边界内玩的游戏,它只有一种结局——输或赢。

无限游戏则是以延续为目的,在延续的过程中产生出无数种可能性与结局的游戏,比如文化等。

从本质上来说,有限游戏与无限游戏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有限游戏以取胜为目的,无限游戏以延续游戏为目的,有限与无限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无边界。

无边界思考法,是让我们用无限游戏的方法去思考人生中的一切,从而打破有限游戏中的各种边界,获得人生自由的思考方法。

我们需要用无边界思考法打破人生的种种限制,活出无限游戏的自由。

那么,我们具体该怎么做呢?关键包括三点:消除时空边界、消除角色边界、修改规则。

人生能做的事其实是非常多的。我们给自己设定的各种各样的时间空间限制、角色限制、输赢规则、限制性信念,都在无形中将我们框在了有限游戏之中。

如果我们真能做到扩展边界、探索边界,人生将会变得非常不同。

正如詹姆斯·卡斯所说:有限游戏是有剧本的,而无限游戏是传奇性的。

人生的无限游戏

无限游戏一:对知识的探索

知识可分成两类:一类来自书本,一类来自实践。前者依赖于读万卷书,后者依赖于行千里路以及阅人无数。二者密不可分,都很重要。

无限游戏2:对智慧的追求

古希腊谚语说,要从你所经历的一切中获得理解。这种理解就是智慧。

智慧是指将智力、知识、经验和判断等综合起来,以某种方式融会贯通后,所形成的理解。

无限游戏3:对美的向往

美无处不在,而对美的追求永无止境。

艺术之美是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战栗,是自由自在的生命表达,是永不停歇的解放和突破。

而自然之美,则是艺术之美生生不息的源泉,是生动鲜活的生命的力量。

无限游戏4:对自我的觉知与探索

克里希那穆提在《一生的学习》里写道:“无知的人并不是没有学问的人,而是不明了自己的人……了解由自我认识而来,而自我认识,乃是一个人明白他自己的整个心理过程。

因此,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真正意义是自我了解。”

认识自我的两种方法:

一是向内的自我觉知,二是向外的不断尝试与探索。

正如山本耀司所说的,“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我们才会了解“自己”。

就像蝙蝠的回音定位系统一样。

无限游戏5:对他人的帮助

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人需要帮助了,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确切地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需要帮助。帮助他人当然是一个没有边界,能做一生的无限游戏。

从本质上来说,无边界思考法正是对我们人生观的拓展与重塑。当你的人生观从狭隘、有边界变得宽广、无边界的时候,很多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这也是升维思考的厉害之处,有时根本无须解决问题,问题就会自行消解。

第六节 塑造者思考法

最小阻力之路

最小阻力之路就是在既有结构中,已经走了很多遍,阻力最小、最自然而然的那条路。

同理,我们经常使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也是由既有结构中已经做过很多遍,阻力最小且最自然而然的思维模式、心智模式和行为模式所决定的,而这种固定下来的模式就是我们的最小阻力之路。

重塑人生

第一步,扪心自问“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回答。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认真、持续地进行思考,真实地面对。

我们再来看罗伯特·迪尔茨的逻辑层次理论

深度思考的4个步骤6个方法(书迹直击本质洞察事物底层逻辑的思考方式)(8)

解决问题型思维的起点正是图中的最底层,即环境层(最小阻力之路就是在环境层形成的那条最容易的路径)来思考问题的解决之道;

其思考的是:既有环境与现实就是这样的,我根本就没有选择,我只能接受现实。或者是,我已经尝试过很多次了,依然无法改变现实,那就放弃吧。

而塑造者思维的起点则在图中的最高层,即愿景层。是从自己的愿景出发来思考问题的解决之道的。

其思考的是:我想要的究竟是什么?顺着这个问题,就产生了一个非常真实的愿景,以及一幅关于愿景的生动画面。

因为这是依据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而产生的愿景,所以我对它自然是充满了热情和期待,决心要将它变为现实,于是我打算这样做……。

然后他们会一直琢磨到底怎么做才能把这事干成。

第二步,从零开始创造

当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愿景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创造了。

如何进行创造呢?不要从以前想过、做过,甚至是别人做过的事开始。

你要重新开始思考,从零开始思考。我们可称之为零基思维。它是拿掉既有框架,让思维回归原点,从头开始思考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能最大限度地让我们去进行创造。

这个概念其实最早来自财务领域。财务领域有个概念叫零基预算,是指企业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所有支出均以零为基底,不参考过去的预算和营收水平的惯性,从根本上研究分析每项预算是否有支出的必要,以及支出数额的大小。

跳出框架,跳出当前的问题,重新开始创造,成为自己人生的塑造者,就是终极版的升维思考。

最后,我们用萧伯纳的一句话与你共勉:

人们总是抱怨他们成为现在的自己是因为所处的环境,但我不相信这是因为环境。改变世界的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寻找梦想中的乐园,当他们找不到时,他们就会亲手创造。

本章小结

1.升维思考是什么(What)

升维思考就是跳出眼前问题的限制与常规解法,通过层级、时间、视角、边界、位置、结构的变换,重新思考问题及其解决之道的思考方式。

升维思考的本质是对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重新审视,拓展及重塑。比如,层级思考法和时间轴思考法是对自我价值观的审视,视角思考法是对世界观的拓展和重塑,无边界思考法是对人生观的拓展和重塑。

2.我们为何需要升维思考(Why)

这是因为升维思考能给我们带来行为上的切实改变;有些问题如不升维思考就无解;

升维思考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并拥有更宏大的人生观和更高阶的世界观;

升维思考能让我们重新获得开始的机会,创造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3.如何进行升维思考(How)

升维思考的六大武器:层级思考法、时间轴思考法、视角思考法、第三选择思考法、无边界思考法和塑造者思考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