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向标周末版-第一百二十期:评《至爱梵高·星空之谜》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得分6.3分,看看大家都怎么说吧:

1. 秦婉:8分

凤凰电影策划。

影片在创新形式下并没有忽略演员对人物的塑造,并且选择揭秘死因采访众人的悬疑性叙事,让电影始终处在戏剧和绘画两个空间的读解中,需要门槛又可以没有门槛。梵高故事之所以被屡屡拍摄,正是因为他作为艺术家达到一种纯粹的极致,很难不被打动,总有不停歇的思考空间,然后坚定一种价值观。艺术或许无法带你走出阴霾,但艺术可以带你走向永生。

至爱梵高星夜之谜合集(星空之谜值得看么)(1)

2. 迷影兰波:7分

电影从业人员。

完全圄于形式的创作,只要最后的星空及附后的名画集做成梵高式动画即可,完全看不出全片非要这么做的任何充分理由。电影用碎片式叙事拼凑出梵高自杀之谜这一艺术史上的未解之谜,来道出其艺术观(总觉得由别人之口道出艺术家的艺术观有点怪怪的)电影借医生及其女儿回答了“天才都要反抗世界,乃至反抗自我”这一哲学式命题,并为之做了点补充注脚,但都敌不过那句点睛台词“他一个人是多么孤寂啊,哪怕一只乌鸦来陪他,他都欣喜无比”。

4. 独孤岛主:7分

电影文化研究者,选片人。

核心其实是社会派推理,以画风还原来致敬梵高,是对人文精神本身的敬重。

5. U兔:6分

电影类书籍译者。

动画的流畅性确实让人震惊,尤其是特写镜头,人物表情非常生动、对小细节的捕捉和整体动态的连贯都做到了极致的精致。甚至“溶”的过场都是一帧一帧绘制直到画面全黑的,做到这种程度确实令人敬佩。

但是全片透出一种俗气和不讲究:将一个画家伟大的一生和对艺术炽烈的情感放到了极其次要的位置,而处理成一个推理剧;着眼点不在“生”却在“死”,这就把这个故事讲小、讲俗了;完全没有叙事节奏可言,对“真相”的探索也没有技巧,串起故事的男人心理变化生硬缺乏具有说服力的动机点;对梵高画风的使用也只限于模仿。我相信肯定会有“星空”的镜头,没想到出现时完全不震撼。当Stary stary night……在片尾毫不意外地响起时,仿佛要把用精湛技艺隐藏下的大俗公之于众一样。

至爱梵高星夜之谜合集(星空之谜值得看么)(2)

6. 王昕:6分

电影研究者。

能够完成这样一个“工程”本身是值得夸耀也当得起赞美的。当梵高的油画变为动画,真人表演被完全吸纳进这一呈现方式,我们便可以更好地理解何谓在跨媒介中生成新媒介。然而,这种形式上的贯彻仿佛已经耗尽了创作者的全部心力,镜头和场景设计、情节与意义探索都没有太出彩的地方。还有个老旧的疑问:对个人生命史的还原和追寻,真的能抵达他的艺术吗?不过这些批评与赞美,也都无法代替观众到达这部影片,那些线条和色彩变幻时唤起的感受,也许只能个体性的体认。

7. 梅雪风:6分

媒体人,曾任《看电影·午夜场》创刊主编、《电影世界》主编。

一部很用心的电影。但它的形式完全是一个梵高粉丝的炫技,对影片的表达其实是有伤害的:梵高的作品的强烈耀眼与单纯,与他个人生活的萎顿与黯淡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也是戏剧性的来源。但影片把一个现实性的对梵高死因的追问,用梵高的画作风格来表现,就是用幻觉来表现真实,其实让这种戏剧性荡然无存。

至爱梵高星夜之谜合集(星空之谜值得看么)(3)

8. 赛人:3分

影评人。

个人最偏爱的《农鞋》并没有入画,而梵高的其他画作并不便于作流动性的处理,无论是对明暗的把握还是对某些细节的刻意忽略,都将后印象的主张做出了更无原则的放大。梵高的大部分画,更适宜作固态的凝视。他的画高度主观,却不愿摆脱物象的限制。一旦“活动”起来,它最动人心魄的主观色彩就会有所流失。

再说剧情,作为一部与《公民凯恩》类似的散点叙事,并没有呈现出一个天才的多面性。生活流与意识流之间是断裂的。比梵高之死更需要探究的是,那些色彩浓烈的画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挥笔,他眼中的世界和我们到底有哪些不同?而这些,都是这部电影自觉或不自觉的屏蔽掉的。

至爱梵高星夜之谜合集(星空之谜值得看么)(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