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竟是遗书,在写下这句话不久,他的作者海子就卧轨自杀了。

他还在遗书中提到:

自己十分清醒,但常远和孙舸两个道教巫徒,经常向他灌输阴暗的内容,所以自己的死跟他们脱不了干系,并在遗书中请求,追究两人的刑事责任。

常远和孙舸是谁?他们道教巫徒的身份又是怎么回事?

有人说,海子是死于练气功走火入魔,难道是真的?还是另有隐情?

7岁女孩写的遗书感动所有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1)

(海子)

顺风顺水的学校生活

海子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这个充满诗意的地方。

海子出生前,他的两个姐姐都不幸夭折,所以父母给了他三倍的疼爱。

海子的家庭并不富裕,父亲是一名裁缝,不识几个字,直到晚年,也只会写自己的名字。

海子的母亲出身于富贵人家,为了爱情嫁给了海子的父亲,她知书达理,海子的启蒙教育绝大部分来自于母亲。

在海子还在咿呀学语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对文字的喜欢,于是他母亲便教他读书识字。

四岁时,海子在“毛泽东语录背诵比赛”中,当众背出了50多条毛主席语录,一时惊呆众人。

自此之后,海子因为记忆力超群,被人称为神童,其父也因为海子的表现,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好好培养这个孩子。

令人想不到的是,海子不仅记忆力好,更有着刻苦学习的毅力,5岁时,海子入学,后来因为成绩优异,直接跳了一级。

7岁女孩写的遗书感动所有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2)

(童年海子)

海子的弟弟曾说:“兄长学习非常刻苦,经常长时间的在煤油灯下看书写字,夏天为了防止蚊虫叮咬,他会披着父亲的衬衫,双腿泡在水中。”

“冬天时,即使被冻得直跺脚,也没有离开过书桌,始终都在看书。”

海子从小就细腻敏感,有时会让村里大人帮忙摘一朵荷花,带回家插在盛满水的竹筒中,放在自己的书桌上。

待到夜晚聆听荷花盛开的声音,闻着荷花的清香入睡,让人不禁觉得海子非常的风雅。

从小学到中学,海子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1974年,年仅十岁的海子考入了高河中学。

7岁女孩写的遗书感动所有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3)

(海子在北京大学图书馆)

1979年,年仅十五岁的海子以安庆地区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1982年,海子常常去图书馆看书,渐渐对诗歌产生了极大兴趣,在第二年毕业前,经过几名同学的帮助,海子自费完成了第一本油印诗集《小站》。

这个时期,他也认识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朋友:骆一禾和刘军(笔名西川)。至此,北大三剑客问世了。

三个人登上中国诗坛,带领中国诗歌开辟新时代。同年九月,海子从北大毕业,他被分配到在中国政法大学担任见习编辑,那一年,他才19岁。

7岁女孩写的遗书感动所有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4)

(北大三剑客之——西川)

1983年,海子领到第一个月的工资90元,他把其中的60元寄回家。

村支书将汇款单给他父母看时,他父母都高兴不已,这也让他成为了后来查湾村村民教育儿女的榜样。

1984年下半年,海子被调往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教授美学,这时的海子,看上去还像一个孩子,又瘦又矮。

海子对于自己的外貌并不满意,他也不善交际,甚至有些自卑。

他曾在一首诗中写道:

“我不声不响的带来自己这个包袱尽管我不喜爱自己但我还是悄悄打开……”

7岁女孩写的遗书感动所有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5)

1986年,海子回家过春节,上身穿着大红毛衣,下身穿着发白的牛仔裤,留着一头长发,满脸的胡子。

母亲看见海子一副蓬头垢面的样子,就问:“为什么不理发,不刮胡子?”

海子说:“因为自己年纪小,长得又矮又瘦的,留头发和胡子能让自己显得成熟、老成一些,不这样做就压不住学生。”

直至大学毕业时,我们能看出,海子的生活顺风顺水,没有出现过丝毫的波澜,可在走入社会后,变化悄无声息地出现了。

7岁女孩写的遗书感动所有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6)

爱情生活得不顺

1984年,海子在课堂上认识了一个学生,名叫波婉,是个内蒙人,波婉因为仰慕海子的才情,对其产生了好感。

两人熟识后,海子和波婉约会,和她谈论诗歌,海子为其写过很多情诗,有的情诗甚至多达两万字。

后来,因为波婉家里反对,波婉只能向海子提出分手,这段感情以失败而告终。这让海子深受打击。

也是在这一年,海子试图自杀,但没有成功。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海子的内心非常脆弱,这也为他后来自杀埋下了线索。

其后,海子又经历了一段感情,但同样以失败告终。

他的第二任女友对他很好,海子母亲来探望时,多次碰见这个女生,见这个女生洗衣做饭,收拾家务,对她相当满意。

7岁女孩写的遗书感动所有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7)

这个女友比他大五岁,因为年纪较大的缘故,在交往一段时间后,便向海子提出结婚。

可海子还不到23岁,不够成熟,且当时他并没有成婚的打算,这位姑娘无奈只能选择了退出。

就在他还沉浸于情感生活的不如意时,有人批评海子的诗歌水分很大,认为海子写长诗不合时宜。

海子曾对朋友说道:“北京的圈子很严,简直进不去。”言外之意就是自己难以融入一些圈子。

在很多诗歌聚会交流的场合中,除了几位好友,没有人愿意搭理海子,这让他觉得自己不仅感情不已,在诗坛也受到了排挤。

从小顺风顺水,在众人赞扬声中度过的海子,在爱情和事业的双重打击下,让他的心里非常痛苦。

7岁女孩写的遗书感动所有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8)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当然,爱情和事业的不顺利只是造成他自杀的其中一部分,可后面的这些事情却……

物质匮乏,不善交际

作为一个标准的体制内工作者,海子诗歌相比其他人太过个性鲜明,适应不了大学里循规蹈矩的生活。

在政法大学,海子虽然工作了好几年,但从只能拿到基本工资。

每个月的基本工资根本不够,他还要拿出一部分钱寄回家,供养父母和乡下读书的弟弟。

精神上的满足和物质上的匮乏在海子身上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另外,海子也不善于交际,似乎显得有些孤僻,1987年,他把母亲接到了北京昌平。

7岁女孩写的遗书感动所有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9)

(海子近照)

为了能让母亲吃好、睡好,他特意找朋友借了钱,让母亲能在昌平过得舒服。

可他的母亲却开心不起来,与儿子相处的这几十天里,她发现儿子不善交际,处理不好与领导、同事的关系。

一次,海子带母亲在操场上散步,迎面走来了领导,领导主动向海子及其母亲打招呼,可他只是简单地“嗯”了一声。

领导走后,母亲说他不要这样对待他人,可海子却高傲地说:“那人虽是领导,可肚里的墨水并不多,不用多讲话。”

母亲发怒道:“再不改改你这清高的毛病,迟早要吃亏!”

但是,海子怎么可能就因为一句话而改变呢?

艺术大师徐悲鸿说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而海子这种行为与其说是清高,不如说是高傲,不管是谁对他跟母亲热情地打招呼,都不该因为对方“没墨水”而不讲话。

7岁女孩写的遗书感动所有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10)

(气功示意)

虚无缥缈的情感寄托

后来,海子在1986年远游西藏和1988年二次进入西藏后,他认为,自己除了写诗之外,还需要一种寄托情感的事物。

他开始对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感兴趣,因此接触到了气功,常常与从事人体科研工作的常远、孙舸探讨。

海子对此非常的感兴趣,以至于到后来,当他出现幻听、幻视情况时,还找常远寻求治疗之道。

事实上,从海子小时候就能看出来,小时候都那么的刻苦勤奋,长大了依旧如此。

工作后的他依旧拼命工作,常常整天整夜地进行诗歌创作,他父亲曾说过:“海子回家后会把自己关在屋里,很久不出来。”

7岁女孩写的遗书感动所有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11)

(拼命工作示意)

从他的诗作中也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创作与凌晨,可见他工作有多么拼命。可是人的精力始终是有限的。

当一个人长期休息不够、用脑过度时,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幻觉,他的潜意识就将这一切都归咎于常远等人。

海子认为是常远等人通过所谓的“气功”控制了自己,让自己思维混乱,生不如死。

在感情生活不顺、诗歌方面不顺、不善交际多重方面受到打击后,海子终于不堪重负,选择自杀了。

对于海子的死,说法不一,在海子的众多遗书中,明确地表示了自己受常远和孙舸控制,让他生不如死。

7岁女孩写的遗书感动所有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12)

(海子诗歌《野鸽子》)

但海子的最后一封遗书中表示,自己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在随后的调查中,常远也写了公开信澄清,表示自己与海子的关系一直很融洽,没有吵过一句嘴,没有闹过一次别扭。

有很多人可以证明,最后一次遇到海子,是在开学后不久。

并且海子还告诉他,自己从西藏带回来了一尊练功用的本尊佛像,并在西藏的山上进行了“闭关”。

纵观海子的一生,可以明显看出,他的性格导致了他遇到事情心理同意崩溃。

海子生前挚友西川曾说:“要探究海子自杀的原因,不得不谈到他的性格,他纯洁、简单、敏感、偏执,有时沉浸在痛苦中无法自拔。”

7岁女孩写的遗书感动所有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13)

(海子卧轨)

他还说:“作为海子自杀的诸多可能之一,爱情生活或许是最重要的。”

原来,在海子自杀前的星期五,海子见到了他的初恋,她已经在深圳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海子见到她想说些什么,可她对海子很冷淡。

海子当天就和同事喝了很多的酒,可能是喝得太多了,讲了许多和那个女孩的故事,自己很爱她,但她却已经成家了。

第二天醒来,他问同事是不是说了许多那个女孩的坏话,同事表示什么也没说。

可海子依旧坚信自己说了,他感到不能原谅自己,觉得自己对不起所爱之人。

偏执和敏感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所以这也可能是他选择自杀的诸多原因之一。

7岁女孩写的遗书感动所有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14)

他曾在《叙事诗—一个民间故事》中表达出自己对社会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恐惧心理。

学生时代,海子的生活顺风顺水;工作后,现实的打击让他产生了巨大的落差,使他近乎精神崩溃。

情感方面,或因物质条件,或因时机未到等等因素,每段感情的结局都不是那么美好,让他在这几段感情中只收获了挫败感。

这所有因素加之到一起,让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彻底被打败了,精神状态极度不稳定。

创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就处于极度抑郁之中。

他认为现实太过残酷,他渴望幸福,只能躲在幸福的虚幻景象里自我安慰。

看到这里,让人不禁对海子的离去感到惋惜,也许海子写诗,只是一种心理暗示,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很多人都有一个世外桃源一样的梦,但最后都要面对现实,有些人能坦然面对,可有些人接受不了,就认为受到了所有人的排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