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40年代,中华大地惨遭日寇铁蹄践踏,战火纷飞满目疮痍,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奋起反抗,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在山东枣庄就活跃着这样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扒火车,炸桥梁,破坏日寇铁路线,就像一把刺刀扎进了敌人胸膛,日寇对此头疼不已,却又毫无办法。

他们就是大名鼎鼎的鲁南铁道游击队,对了,他们还有一个更加广为人知的名字——铁道游击队

铁道游击队背后的悲壮故事:真实的铁道游击队(1)

《铁道游击队》宣传照

人们对这支队伍的了解,多是通过影视作品,其中难免有一些夸张成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真实历史中的铁道游击队,究竟是什么样子。

1938年3月18日,山东枣庄落入日寇之手。

眼见日本人在家乡的暴行,庆丰药铺的少掌柜刘景松恨到了极处,除了明面上的医生职业,刘景松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中共地下党员

现今日军占领了枣庄,整个地下交通线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刘景松跟党组织已经失去了联系。在这种严峻的情势下,想要跟党组织恢复联系恐怕并不容易。

刘景松心急如焚,每多等一天,对他来说都是无比的煎熬,于是他决定变卖家产,寻找队伍,拿起武器抗击日寇。

铁道游击队背后的悲壮故事:真实的铁道游击队(2)

《铁道游击队》剧照

作为情报人员,刘景松在枣庄没有几个朋友,不过有两个结拜兄弟,在走之前,一定要通知他们一声,以免让二人担心。

这二人就是王志胜和洪振海,他们都是中兴煤矿的矿工

有一次王志胜生病,找到刘景松医治,在医治过程中,刘景松发现王志胜为人豪爽,正义感十足,而且非常讲义气,两个人很是谈得来。

通过王志胜的介绍,刘景松又结识了他的工友洪振海,当时庆丰药铺烧水,做饭,取暖都靠一个烧煤的炉子,自从认识了王志胜和洪振涛,刘景松就再也没有花钱买过煤。

时间长了,三个人的感情越来越好,他们同样血气方刚,同样对时政不满,后来三人结为异姓兄弟,刘景松年龄最长,被二人拜为兄长。

铁道游击队背后的悲壮故事:真实的铁道游击队(3)

《铁道游击队》剧照

日本人占领枣庄之后,洪振海二人曾多次在刘景松面前表达对日寇的痛恨,恨不得杀之而后快。

这天,刘景松将二人约到家中,先是将自己的身份和盘托出,然后又跟他们说了自己准备出城寻找队伍的打算,得知兄长竟是平日里最敬佩的共产党人,王志胜二人显得非常激动

几乎不假思索,王志胜和洪振涛便请求刘景松出城时带上他们,他们也想加入革命队伍,跟日本人真刀真枪地战上一场。

以刘景松对二人的了解,早就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既然跟他们说了自己的打算,自然是希望能带着两兄弟一起行动。

铁道游击队背后的悲壮故事:真实的铁道游击队(4)

《铁道游击队》剧照

于是刘景松就将药铺和自家的几亩薄田给卖了,带着两人离开枣庄,开始了寻找队伍的旅程。

我党的队伍究竟驻扎在哪里,刘景松并不清楚,好在一直跟他联络的中共党员王福根,给他们指引了方向。

在王福根的带领下,三人一路奔波,终于赶到了鲁南抗日义勇军的驻地墓山。

有了刘景松和王福根的介绍,王志胜二人非常顺利地加入了队伍,在这里,他们接受了全面的军事训练,二人常年从事体力劳动,本来身体素质就不错,因此很快就完成了训练,成为了合格的革命战士。

铁道游击队背后的悲壮故事:真实的铁道游击队(5)

《铁道游击队》剧照

1938年10月,王志胜二人奉命回到枣庄组建情报站,虽然这违背了他们正面参战的初衷,但为了抗战大局,二人还是欣然领命回到了家乡。

在之后近一年的时间里,王志胜二人以搬运工的身份做掩饰,为鲁南抗日义勇军搜集了大量重要情报,为鲁南地区的抗日斗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时间来到1939年8月,正在小屯从事地下工作的刘景松接到了一个新的命令:组建峄县第四抗日大队

带来这个命令的人叫做杜季伟,也是未来峄县第四抗日大队的政委。

铁道游击队背后的悲壮故事:真实的铁道游击队(6)

《铁道游击队》剧照

接到这个命令后,刘景松立刻通知王志胜二人前来开会,当王志胜和洪振海得知组织的这个决定,可把他们给高兴坏了,自从加入部队起,两人就憋着一股劲,想在战场上杀几个鬼子,给家乡被日本人杀害的老少爷们儿报仇,这次终于能跟日本人正面作战了,怎么能不兴奋。

队伍成立后,他们就在枣庄附近活动,有时候杀几个日本士兵,有时候破坏日军的给养仓库,虽不能给日军造成致命的打击,但让驻守日军人心惶惶,疲于应付还是能够做到的。

1940年2月,时任峄县二区区委书记的刘景松决定,扩充峄县第四抗日大队,并更名为鲁南铁道大队。

他任命杜季伟为政治委员,洪振海为队长,王志胜、赵连有为副队长,不久后第四抗日大队与附近的两支铁道队合并,鲁南铁道大队初具雏形。

铁道游击队背后的悲壮故事:真实的铁道游击队(7)

这支队伍,也就是后来在影视剧中频繁出现的铁道游击队。

鲁南铁道大队成立后的主要任务,就是破坏敌人的铁路线,延缓日军的物资运输

当然,这并不是说,鲁南铁道大队只是在铁路线上作战,其他的作战任务就不参加了,事实上,鲁南铁路大队成立不久,就曾干了一件大事。

1940年冬,枣庄地区普降大雪,我军的补给运输变得更加困难,此地驻扎的日军计划趁着这个时机,对我军根据地展开一次大规模的扫荡。

如果日寇的扫荡计划顺利实施,对我军根据地势必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铁道游击队背后的悲壮故事:真实的铁道游击队(8)

《铁道游击队》剧照

当时刘景松提前获取了这一情报,在想方设法将消息传到根据地的同时,他还在考虑应该做些什么才能打乱敌人的计划,为根据地分担一部分压力。

他知道洪振海向来头脑灵活,再说身为鲁南铁道大队的队长,无论自己有什么计划,都要通过他的同意才能执行。

正所谓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刘景松索性就将杜季伟,洪振海,王志胜和赵连有都叫了过来,通过讨论,他们决定这次干一票大的,在峄县县城弄出点响动。

这天,天还没亮,峄县西门外就出现了一群奇怪的挑夫。

一行7、8人,每个人肩上都挑着两捆高粱杆,往脸上看去,大约都是二十多岁的年纪,一个个显得精明强干。

铁道游击队背后的悲壮故事:真实的铁道游击队(9)

《铁道游击队》剧照

打头的是一中年男子,面白无须,一身管家打扮,正是区委书记刘景松。

众人在门外吃过早饭,天已经蒙蒙亮,此时城门外已经聚集了不少行人,随着一阵沉闷的声响西门洞开,几个鬼子带着伪军懒懒散散地走了出来。

刘景松朝众人使了个眼色,随即率领众人走进了入城的队伍,他们来得比较早,很快就轮到了他们,按理说进城的所有货物都需要检查,刘景松最怕的就是这个,要知道他们的高粱杆里藏的可是手枪,这要是让鬼子发现了,别说袭击县城了,恐怕就连城门都别想进去。

眼见领头儿的日军朝自己走了过来,刘景松立刻媚笑着迎了上去,又是送烟又是递火,一顿操作下来,把小鬼子哄的是眉开眼笑。

日本军队入侵以来,一路长驱直入早就养成了狂妄自大的作风,根本就没把这几个庄家汉子放在眼里。

铁道游击队背后的悲壮故事:真实的铁道游击队(10)

《铁道游击队》剧照

再加上刘景松如此知情识趣,于是大手一挥,根本就没有仔细检查,就把他们放了过去。

对此刘景松表面上是千恩万谢,点头哈腰,暗地里却发誓,这次定要让这群日寇好看。

进城后,众人第一时间赶到了落脚点,大家还没来得及休息,县城内就响起了戒严的警报声。

刘景松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也没有时间让他细想,如果再不采取行动,兄弟几个恐怕就要落到巡逻队手中了。

正在这紧急时刻,刘景松不经意间注意到,在他们不远处有一扇十分气派的黑漆大门,一看院子里住的就是富贵人家。

电光火石间刘景松陡然想起,这个院子正是峄县警察局长的家,他曾经到这里给局长看过病。

铁道游击队背后的悲壮故事:真实的铁道游击队(11)

铁道游击队纪念馆

眼珠一转,刘景松计上心头,巡逻队总不至于来警察局长的家里搜查吧,于是他就带领众人敲开了局长家的大门。

说来也巧,此时警察局长并不在家,局长夫人又认出了这位刘大夫,也就把他们让进了院子。

等他们从局长家中出来时,已经换了一身行头,俨然一副伪军警察的打扮。

就这样,他们穿着警察的衣服大摇大摆来到了城门前,可是此时的城门已将被日军控制,想要出城恐怕并不容易。

略一思索,刘景松决定先下手为强,趁着对方还没有发现自己的身份,直接开火干掉守城门的这伙儿日本人,杀出县城,心中主意已定刘景松,跟同志们交换了一下眼神,就带着大家施施然朝着城门方向走去。

铁道游击队背后的悲壮故事:真实的铁道游击队(12)

《铁道游击队》剧照

行至日本军官面前,刘景松先给对方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在对方点头示意之时,刘景松迅速拔出手枪,照着他的脑袋就扣动了扳机。

这一声枪响就是进攻的命令,紧接着在众日军吃惊的眼神中,同志们纷纷举枪射击,一会就把这伙儿鬼子给消灭干净了。

等到日军的大部队顺着枪声找到这里时,刘景松和铁道大队的同志们早就已经不知所踪了。

这一战打出了鲁南铁道大队的名气,也为根据地的反扫荡争取了时间,此战过后,鲁南铁道大队的名字就上了日军的必杀名单,成了敌人做梦都想除掉的喉中之鲠。

铁道游击队背后的悲壮故事:真实的铁道游击队(13)

《铁道游击队》剧照

此后,日军曾多次派出部队寻找鲁南铁道大队的踪迹,欲除之而后快,但仗着对附近地形的熟悉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日军根本就找不到这支部队的影子,一次次搜寻都只能无疾而终。

一转眼时间来到了1941年11月,又是一个难熬的寒冬,此时我鲁南军区被服厂遭到了敌人的破坏,以至于整个军区的棉衣棉被严重不足,很多战士身上都出现了冻伤,甚至有些部队已经发生了非战斗减员。

部队指战员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于是就给鲁南铁道大队下达了想办法搞一批棉衣的命令。

说来也巧,洪振海正好截获了一条消息,说是有一列满载着棉衣棉被的火车,这几天会路过沙沟车站。

更加巧合的是,沙沟车站的站长张允冀是我们的人。

铁道游击队背后的悲壮故事:真实的铁道游击队(14)

《铁道游击队》剧照

就这样,在他的帮助下,洪振海带着几名游击队员,神不知鬼不觉地摸上了火车,并在敌人毫无所觉的情况下卸掉了两节车厢。

经此一役,鲁南铁道大队共缴获细纱棉布千余匹、军服百余套,还有毛毯、日用品无数,洪振海等人将这些战利品送到了部队,解决了我军防寒过冬的大问题,得到军区首长的表扬。

在许多影视作品中,日军给国人的印象似乎是很愚蠢,总能被我军轻易地玩弄于股掌之中。而事实上,日军无论是战斗力还是军事素养都远在我军之上,日军的指挥官更不可能像影视剧中表现得那般无能。

鲁南铁道大队多次出击,虽说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给日本人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但也正是由于频繁地军事行动,暴露了游击队的行踪,日军已经将其藏身地点锁定在了微山湖一带

铁道游击队背后的悲壮故事:真实的铁道游击队(15)

《铁道游击队》剧照

1941年12月的一个深夜,驻扎在黄埠庄村的铁道大队突然遭到了日军的袭击,大队长洪振海临危不乱,一边指挥部队突围,一边率领几名战斗力比较强悍的战士向日军还击。

在这种情况下,开火反击的洪振海等人自然受到了日军的重点关照,子弹像雨点一样朝着他们的位置倾泻而出。

敌人凶猛的火力压得洪振海等人根本抬不起头来,就在洪振海一次冒险反击之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胸膛,带走了他31岁的年轻生命。

洪振海牺牲后,刘金山同志接任了铁道大队队长职务,领导战士们继续战斗

1942年春,日军集中优势兵力3000余人对微山湖地区展开了大扫荡,要知道当时活跃在该地区的可不仅仅只是鲁南铁道大队,还有运河支队、尼山大队、微湖大队、滕沛大队、微湖办事处和滕沛办事处等机关

铁道游击队背后的悲壮故事:真实的铁道游击队(16)

在日军的压力下,我军所有游击队只能联合起来共同抵抗,要说这些部队的战斗人员加在一起也有2000多人,并不比日军少多少,再加上他们对地形的熟悉,跟日军打起来也不一定会吃亏。

只是这些游击队平时都是各自为战,缺少联合作战的经验,再加上武器装备差着日军好几个档次,虽然同志们作战都很英勇,也打退了日军多次进攻,但最终还是被敌人围困在了微山岛。

此时作为这次战斗的总指挥,褚雅青同志心急如焚,眼看日军即将形成合围之势,我军时刻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

褚雅青并不畏惧死亡,可组织好不容易拉起的队伍即将葬送在自己手中,这让他内心充满了负罪感。

铁道游击队背后的悲壮故事:真实的铁道游击队(17)

《铁道游击队》剧照

关键时刻,又是鲁南铁道大队站了出来,他们化装成日本士兵带头突围,硬生生在敌人的包围圈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带领同志们杀出了重围。

虽然微山湖地区最终落于日寇之手,但至少这些身经百战的战士还在,有了这些种子,我们的部队就能不断壮大。

只是美中不足的是,总指挥褚雅青同志在突围的过程中,壮烈牺牲了。

此后鲁南铁道大队又多次执行战斗任务,可以说是无往而不利,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队的嚣张气焰。

后来在铁道大队的强力镇压下,微山湖地区的伪军恶霸纷纷偃旗息鼓,微山湖再次回到我军控制之下。

铁道游击队背后的悲壮故事:真实的铁道游击队(18)

《铁道游击队》剧照

值得一提的是,鲁南铁道大队不仅作战英勇,战斗力强悍,在保卫中央首长方面也是屡立大功。

据统计,在1942年夏到1943年底这段时间里,铁道大队先后护送了刘少奇、陈毅、朱瑞、肖华、陈光等领导人及其他数百名干部安全通过微山湖地区到达延安。

1945年日本战败后,枣庄附近的日军竟然选择向鲁南铁道大队投降,可见这支队伍在这里具有怎样的威名。

同年12月,鲁南铁道大队奉命接受整编,组建鲁南铁道局

至此,鲁南铁道大队的番号退出历史舞台,解放战争时期,这支部队被改编进鲁中南纵队47师。

铁道游击队背后的悲壮故事:真实的铁道游击队(19)

《铁道游击队》剧照

在之后的多次战役中,这支部队均表现出了不俗的实力,立功无数。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战事初定,本该享受胜利果实的他们,却没有脱下戎装,而是再次奔赴海防一线,驻守孤岛数十年,可以说,他们为祖国的和平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随着时光的流逝,初代鲁南铁道大队成员多已过世,时至今日,硕果仅存的李洪杰先生也已经90多岁高龄。

虽然时过境迁,但他对曾经战友的名字依然能够如数家珍,与他们一起经历的故事仿佛就在昨日。

铁道游击队背后的悲壮故事:真实的铁道游击队(20)

李洪杰先生

正是有了这些革命先烈的牺牲,才换来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无论怎样时移势易,他们的事迹,他们的精神,我们都应当流传下去,鞭策我们的子孙后代,不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