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房子里都有蟑螂么(如果你在家里看到蟑螂)(1)

持续时长高达4分多钟的打人事件,终于在3天后的9人落网中画上“句号”。但并没有人为这个不圆满的句号欢呼,因为类似的悲剧不止如此而已。

01唐山效应

从10日到12日,有三个白天。

这三天,有至少三起与唐山有关的实名举报。他们选择在青天白日中将见不得光的事公之于众。因为他们所处的暗无天日的屋子,终于在女孩被打事件中凿开了一条缝,在麻木的人们突然的惊奇与关注中,他们当然要拼命呼救。

网友说,举着手机拿着证件拍视频的画风,简直就像古代的屁民,纷纷跪在大人面前喊冤叫屈

一种因素的变化引起了一系列相关因素的连带反应,被称之为连锁反应。而唐山打人事件引发的类似举报,可以被称之为「唐山效应」。

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时机?

大家还记得《实名举报婆婆的女人》吗?还关心结果吗?大都早已遗忘了,因为即便有那么些人惦记着,但微弱的呼声无法得到回应。而且,说不定早已被冷处理了。

因此,择机举报与被读者诟病的自媒体蹭热点类似,因为热度通常更容易被关注,而且只有这样才可能有结果。

至于可能性几何,或许是有赌的成分

02 不足惊的震惊

对于陆续出现的实名举报,其实并不足以震惊,因为地方太大了,偶尔爆出来一两件也不足为奇。

但对于其数量之多、性质之恶劣,再代入到如此盛世背景,确实足够震惊——这都什么年代了,还能发生这样的事?

而更大的悲哀在于:当你在家里发现一只蟑螂的时候,床底下肯定早已经爬满了!可怕吗?显而易见的是,这样的事不仅仅是当下热议的若干罢了。接下来的几天,必定是痛心地“蹭”热度的高发期。

“我就算求你好了把视频删了,现在你这个事情LD(Leader)在看,你发出来不适宜,非常不适宜。”

这个电话录音真讽刺,你让人家把视频删了,人家直接把你的恳求发出来——这么做难道规劝那些举报者,而人家又让那些规劝者“闻风丧胆”吗?更可气的是,肯定有类似的事被和谐下来了。

如果家里的老鼠太猖獗,那一定是猫被养得太肥了

什么叫非常不适宜,难道把自己的悲惨经历公之于众、请求救济还要看别人的脸色,还要看是不是有负面影响?

不过还好,这个不懂事的规劝者,一定是临聘的。

03 没有答案的答案

在「唐山效应」引发的热度中,有两起与效应有关而与唐山无关的曝光

一个是,在知乎相关的问题下,有个网友说其父因为揭举贪敛却被圈了一年之多。告知群聚的知乎中竟连第二种答案都没有,清一色的留言建议发布到其他平台;

另一个是,陕西一名辅警(盲警2021)。他自曝2015年上班被殴打成颅内损伤,全身全是器质性后遗症。人们以为手执暴力工具便所向无敌的人,竟被暴力所伤。更可笑的是已经发生六年却没有结果,这个六是真™6得一批……

至于问题的解决措施以及答案,我们先交给旁观者。

唐山事件刚发生的时候,人们都在讨论要不要见义勇为。但即便义愤填膺,多数人都是理性的,因为见义勇为的“勇”大多数都有,但你的作为不好认定,“义”也无法度量。

我们先来看看古代对于见义勇为的律法

《唐律疏议》卷:看见火灾,无论公私财物,还是房屋,必须告诉附近的人,一起救助。如果既不告又不救,惩处就是减失火罪二等,合徒一年;《大清律例》:邻里被打劫,知道却不帮助杖八十。

我们再来看看当下的规定。罗翔老师在讲课中说:一个人看到火灾了没有救火的义务,而消防员有;一个普通人看到有歹徒在持械抢劫没有上前制止的义务,而Sir有。这确实是很矛盾的事,保障人权的法形成了消极的无正义

几乎所有房子里都有蟑螂么(如果你在家里看到蟑螂)(2)

那么,不顾一切地见义勇为会怎么样呢?且看街头制暴力的华油职工“下场”,他所遇到的施暴者,与唐山九鼠中的第二只大鼠背景类似。

那答案在哪里呢?当然是都先别出门,把时间交给“雷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