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雍城遗址位于关中西部渭河北岸的黄土台原,即今本市凤翔县城南郊。现存的秦都雍城遗址由雍城城址区、秦公陵园区和国人墓葬区三部分组成,东西长1万米,南北宽5千米,出土文物3000余件。
看到下面的地形图,大家有没有感到一丝熟悉?这里离周原遗址仅有50公里左右的距离。
面积:秦雍城平面呈不规则的方形,东西长3300米,南北宽3200米,面积约10.56平方公里。
布局:
雍城遗址分为城址区、秦公陵园区和国人墓葬区。
城址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城南,雍水河之北。平面呈不规则的方形,东西长3300米,南北宽3200米,面积约10.56平方公里。当前已发现的建筑基址有20多处,其中宗庙、朝庭等建筑遗址非常重要,宗庙建筑遗址已经发掘,布局结构清楚,在城址区西南部发现了古代藏冰的“凌阴遗址”。
1号宗庙建筑群遗址总面积近7000平方米,由大门、中庭、祖庙、昭庙、穆庙、围墙等组成;殿堂都是土木结构的,大屋顶,四面坡,屋顶由双楹柱支承,这是迄今所见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先秦建筑群遗址。3号建筑群遗址总面积达21800平方米,自南向北有5座宫院,是迄今发现的先秦时代最完整的朝寝区。
秦公陵园位于都城南郊的三畤塬(春秋时期称北塬)上,占地约21平方公里。当前已发现14座分陵园,共有“中”字型、“甲”字型、“目”字型大墓和陪葬车马坑48座。其中秦公一号大墓及其附属一号坑已经发掘,并建有博物馆对外展示。在秦公陵园区和雍城城址区之间为国人墓葬区,沿雍水河两岸分布,已经发掘的有八旗屯、高庄、黄家庄等墓葬区。
城墙:早期是以河流为城的“城堑河濒”,是“水上秦都”,秦以水御敌200年后首筑城墙。
城墙墙体宽度为8~14米不等,其工艺流程与构筑方法则为中、里、外三重分别构筑;在墙体夯土内发现秦早期陶片,从而初步推断如《史记•秦本纪》“悼公二年,城雍”记载的可靠性,即秦国在都雍城近二百年之后才正式构筑城墙。“城堑河濒”实景考古新发现 以往诸多考古发现无法证明早期秦国有筑城墙的实例,而从秦公陵园兆沟的发现中则形成了当时以大河、沟壑作为城周环护设施的观点。初期雍城分别以四周的雍水河、纸坊河、塔寺河,以及凤凰泉河环围。由于当时的河水丰沛,河谷纵深,自然河流便成为“以水御敌于城外”的主要城防设施。这种情形与礼县大堡子山、圆顶子山秦西犬丘城的防御体系如同出一辙,这也是对文献所载“城堑河濒”的实景解读。
价值:雍城遗址既体现了早期城市以自然环境作为适从条件的普遍原则,又反映出秦国面对复杂外部袭扰环境而以完备城防设施作为首选的自身特征。在雍城,秦国把握政治时局,顺势而为,有效利用自然与人文环境,建立了坚固的防御体系,为实现秦穆公提出的“子孙饮马于河”的秦国梦想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