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硝烟,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918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918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918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

作者:硝烟

1931年9月18日晚上8点,北平中和戏院内人群涌动,台上正在演出的是著名京剧家梅兰芳。在戏院二楼的包间中,站着20多名荷枪实弹的警卫人员,保护着正在看戏的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夫人于凤至、以及赵四小姐。三人有说有笑,喝着茶,吃着点心,看着梅兰芳的《世界锋》,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

10点30分,随行的副官神色紧张地快步走进包间,对着张学良耳边轻轻说了几句话。刚刚脸色还喜笑颜开,顿时就阴云密布,张学良站了起来,三步并做两步走出去接通了来自沈阳的电话,电话的另一端是时任东北军参谋长的荣臻。

从电话中,张学良得知了关东军正在攻击沈阳的东北军驻扎地北大营,荣臻向他请示该如何应对,张学良没有马上回复。挂掉电话以后,张学良搭乘汽车前往协和医院,处理此次事件。

5月底的时候,张学良就因伤寒症在协和医院治疗,东北军的相关机构也在此处设立了办事点。10多分钟以后,张学良和卫队抵达了协和医院。路上的时候,张学良就在思考究竟该如何处理此次事件,虽然现在已经无法猜测他当时在想什么,但是从后来他的应对之策中可以看出,张学良认为关东军袭击北大营,只是一次小范围的冲突,只需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就可以了。

随后,张学良命人给荣臻发了一封电报,内容大致就是东北军不准抵抗。荣臻收到电报以后,马上就拨通了北大营第7旅的电话,要求他们哪怕是死,也不能抵抗。就这样,8000人的东北军精锐被不到300人的关东军击溃了。

那么张学良为何就敢判断出此次事件只是冲突,而不是战争呢?根据日方解密的一批史料来看,张学良当时花费重金贿赂日本内阁相关人士,可以从他们手中获得相关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情报。现在的我们都知道918事变是关东军内部的一次行动,但是当时的日本内阁压根就不清楚,知道的话肯定会阻止关东军如此疯狂的行为。

第二天凌晨,关东军异常的繁忙,忙着抢占地盘。关东军原本以为会遭遇到来自东北军的剧烈抵抗,谁曾想实战居然比演习还要轻松。不到三天的时间,关东军已经占领了东北大部分地区。关东军司令长官本庄繁内心无比的窃喜,只动用不到两个师团的兵力,就白得了大片领土和幅员辽阔的资源。

到了第三天的时候,只要张学良能够正常判断,他就应该明白日军不是小打小闹,而是想通过战争获取东北全境。那么张学良手里还握着30万人的东北军,为何还是不抵抗呢?事实上,东北军的血脉已经在两场战争中消耗殆尽了。

第一次直奉战争以后,东北军惨败,张作霖回到关外痛定思痛决心整顿军队。于是,在老帅的支持下,东北军内部的整军奉武就此开始。整个东北军被整编成为六大军团,其中少帅的第三军团为东北军精锐。但是有个问题,这支部队掌握在郭松龄的手中,张学良只是名义上的军团长。

1925年11月21日,郭松龄对外宣布反奉,七万大军杀向东北奉天。张学良听闻消息以后,已经晚了,他已经指挥不动东北军的精锐部队。11月28日,山海关被郭松龄攻占。12月7日,郭松龄所部攻占锦州。按照这种形势发展下去,张作霖就要完蛋了,日本人趁机插手了。日本的加入,战争的天平开始向张作霖倾斜,最后郭松龄兵败身亡。同室操戈,10多万东北军互相厮杀,3万多精锐被白白的消耗。

等到张学良接任东北头把交椅后,就积极接触的南方蒋氏。在蒋氏的暗地支持下,他寻找到机会准备收回苏联在中东路的铁路特权,却惹到了苏联人。前线10万东北军对阵4万多的苏联红军,最终落败了。这场战场,近2万东北军精锐被苏军或消灭,或俘虏。

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最缺的不是武器装备,而是锻造出来的精兵。郭松龄在的时候,他费尽心思一手提升东北军实力,训练精兵。1925年整编军队的时候,东北军总兵力17万人,其中能够打仗的精锐部队只有5万多人。接连两场战争,5万多的东北军精锐消耗殆尽。以至于,东北无可战精锐,无统兵大将。

时间再次回到1931年9月21日,此时东北军仅存的一点的精锐部队已经跟随张学良入关,看家的第7旅又被日军击溃了。很多地方的东北军几乎没有抵抗就投降了,其余东北军接受命令不断往关内撤退。只有马占山率部激烈的抵抗日军,寡不敌众,马占山本人后来也投降了日军。自此,东北全境沦陷,但是3000万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才刚刚开始。